王珊珊,熊珍梅
(厦门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增加值贸易下的中国出口贸易现状
王珊珊,熊珍梅
(厦门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以及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比越来越大,传统统计方法已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的国际贸易现状。文章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差额等对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展开分析,得出的结论发现:增加值统计法下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比传统方法下缩小了三分之一。此外,两种统计方法,都共同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关键词:增加值贸易;国际贸易;出口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在2012年成为了仅落后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然而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的投入,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中国加工贸易总额约达到1.4万亿美元,是中国同期贸易总值的33%。中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对从德国、美国、瑞士等其他国家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进行组装、加工后出口。在这个生产的过程中,中国所创造的增加值是非常小的,因为出口总额中包含了大量的外国中间产品的价值。
目前统计国际贸易的标准是根据贸易总额来制定的,这种传统的统计方法有许多弊端,很难准确捕捉一国真实的贸易情况。学界和各个国际组织通过对当前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增加值贸易”为主的新型核算体系。
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世界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各国在全球生产链中的地位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以数字说话。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采用的最为普遍的,还是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因为其能将一国的进出口额的数据简单完整地展现出来。传统统计方法将一个产品的全部出口额记录在出口国的账上。譬如,一支由中国生产的iPhone手机批发价为178.96美元,中国只获得6.5美元,剩下的172.46美元都是由美国设计商和德国、日本等中间品供应商取得。按照传统统计方法,所有价值都被记录到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上。
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的比较优势,这种贸易模式对中国的出口地位和贸易位次的提高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中国的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力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质量,当然效益也很小,因而中国的出口额虽然大收益却很小。这种增量大增值小的出口方式为中国发展经济带来了许多阻碍。同时这些数据展现出来的,是传统统计方法呈现出的中国出口贸易现状,然而这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出口贸易现状,因为传统统计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第一,存在大量重复统计,夸大实际贸易量。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的进出口总额统计中,包含了大量的重复计算。例如,据研究报告统计,根据传统统计方法,2008年美中贸易逆差为2800多亿美元,但如果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有1600多亿美元,不到传统贸易统计的70%。第二,加剧了贸易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跨国企业,把产品的后期组装和制造放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加工,在原产地原则下,产品的所有价值都会记在出口组装国和生产加工国,所以这就加剧了贸易不平衡。第三,真实的贸易格局容易被隐藏。在世界生产链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产业链的顶端,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中下端,传统贸易统计的大量重复计算,使基于进出口总额的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贸易实力,高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因而说服力大大削弱。由此可见,采用另一种统计方法是必要的,所以近几年,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应运而生。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将研究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下的中国出口现状。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统计方法下国际贸易现状不真实,贸易数据容易被曲解。根据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中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但这并不切实,然而一些国家的政客却仍因此肆意借机大做文章,使其要求中国改革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借口变得理所应当。因此,采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增加值贸易计算方法
根据郑莹(2014)的定义,增加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一服务或某一个产品价值的增加。一件出口品的增加值由国外增加值和本国增加值构成。增加值贸易,涉及到增加值消费的方式、国家或地区,主要考察的是一国的最终消费中有多少增加值是由其他国家产生的。陈沄沄(2013)认为贸易增加值是指剔除现今贸易总额中所包含的重复计算,计算一国服务或生产加工后出口的货物所新增加的价值。
本文认为,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就是将一个国家贸易总值中的外国成分剔除,用剩余的本国增加值部分统计计算,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通过国际贸易数额和国民经济核算结合起来分析,注重的是贸易的增量数据。也就是说出口贸易增加值=出口总额中的国内增值部分=出口总额一出口总值中的国外成分。在这里,我们引用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来解释什么是增加值贸易计算方法:
针对苹果手机利润分配的研究显示,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手机,其获利就高达价值的59%左右;金属、塑胶等原材料供应国得利约22%,居第二位;韩国供应屏幕、电子元件,分得了将近5%的利润;其余利得分配依序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欧洲获利1.8%,中国大陆苹果生产者获得1.8%,苹果公司之外的美国劳工获2.4%,非中国劳动力占3.5%,无分类项目占4.4%。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苹果手机,作为组装国也是出口国的中国大陆实际上得到的增加值仅仅只有这台手机价值的1.8%,而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却把一整台手机的价值都记在了中国大陆的出口额上。可见,比起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增加值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有效地反映价值的增值过程,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增加值贸易统计法下的出口贸易现状
1.贸易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总数由于经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而有所削减,出口总额大约是1995年的9倍,但在2009年的出口中中国创造出来的增加值却不到1995年的7倍。1995和2000年,中国自己创造的价值在出口额中占到了80%以上,1995年大约90%,出口额中的“水分”很少。但2005年、2008年和2009年,中国创造的价值的比重在总出口额中却大大下降,2008和2009年出口额中“水分”巨大,只有不到70%是中国自己创造的出口价值,其余30%都是别国的,只是贸易统计方式的问题才将这笔数额记录在中国的账上。采用增加值统计方法,中国的出口规模大大缩小。
2008年和2009年总出口额的前三甲一直都是美国、中国、德国,但是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统计下的三国出口贸易额都比原总出口额小许多,尤其是2008年的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传统统计方法下中国的出口额是世界。第二,出口数额和美国相差不大,而采用增加值统计方法时中国的数额却是世界第三且远小于美国,由此可见,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更能揭露一国的真实情况。除了以上的数据,我们再用对比法分析增加值方法和传统方法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首先,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核算结果,我们会发现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传统方法核算的出口比增加值方法核算的出口额高出20%-40%左右;第二,中国出口被高估的程度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国出口被高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从美国、德国等国进口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等,经过加工或组装后出口到其他国家,因此在中国的出口总额中含有一部分德国和美国等国的附加值。增加值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剔除出口贸易中其他国家的增加值,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一部分转嫁增加值。
2.贸易结构。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历年出口贸易中国增加值的比例相对稳定,基本体现为35%-40%的直接本国产业增加值,60%左右的间接本国增加值,极小部分的复进口本国增加值。而由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是不容小觑的,这表明中国的出口主要依靠于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使产品的最终组装成为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传统统计方法还是增加值统计方法,制造业一直处于主要地位,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都非常大。不同的是,传统统计方法下,制造业总体所占的比重都在接近甚至超过80%,接近85%。而增加值统计方法下,制造业的总体占比虽然也很大,都在60%到70%,但是比起传统统计方法,却是每个统计年份都低了10个以上的百分点。但同时,服务业却和制造业相反。传统方法下的服务业所占出口比重始终徘徊在12%到19%,而增加值方法下,服务业的比重大大提高,大都在30%~35%之间。传统统计方法下,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不仅很小,而且逐年走低。增加值方法下,情况相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距越来越小,制造业逐年走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比重逐年上升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制造业出口包括了来自于服务业的增加值,因为制造企业购买了服务业企业的中间投入品。增加值方法核算制造业出口时,其拥有的服务业中间投入品所产生的这部分增加值会被扣除,因而制造业在出口行业中的占比逐年走低,而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会加入这部分已经被制造业购买了的服务业企业的中间投入品(内含在制造业产品中的服务业)所产生的增加值。第二,制造业的特性之一是比服务业具有更高的垂直专业化水平,所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出口产品需要使用进口中间投入品,因而制造业包含了越来越高比重的进口投入品,统计时就需要扣除进口品自身的增加值,例如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电力和光学设备制造企业需要进口大量国外中间品,从而导致该行业增加值出口比重偏低,而服务业则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服务业所产生的出口增加值都是由其生产者创造出来的。
3.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涉及到两个经济体,本文仅以中美贸易间的差额为例进行分析。中国向美国的大量出口使美国对中国形成巨额贸易逆差。而实际上,中国入世以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始终为交互式的顺差或逆差。也就是说,中美任何一方都不是单纯的顺差或逆差,而是既有顺差也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美国则是相反;在资本投资和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中国则相反。2012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根据美国说法高达2300多亿美元。而这个数据若放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下,则是有将近三分之二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就是美国资本在中国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把这三分之二剔除,那么美国对中国实际贸易就少了130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
(三)增加值贸易下中国的贸易现状
通过以上的统计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经济全球化,依据贸易总额反映的中国贸易现状存在明显的“水分”,使中国的贸易额比传统统计方法缩小许多。增加值贸易下的中国贸易现状表现在:第一,从贸易规模上看,中国虽说是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出口额虽然居世界第二,但是出口额中存在大量“水分”,中国真正创造的增加值仅为出口数额的三分之二,贸易规模无形中缩小了三分之一。传统统计方法下中国的出口额是世界第二,出口数额和美国相差不大,而采用增加值统计方法时中国的数额却是世界第三且远小于美国。第二,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的直接本国增加值在总增加值中的占比逐年递减,而间接本国增加值即源于中间产品的增加值在总增加值中的占比却逐年递增且间接本国增加值的所占比重远远大于直接本国增加值,中国的出口增值以组装加工阶段为主,依赖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技术含量低、利润小。第三,从贸易差额上看,出口数据中中国自我创造的价值占比不断下降,中国和外国的贸易顺差大幅缩水。
总的来说,增加值贸易下的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的贸易规模大,但其中的“水分”也大,是贸易大国,并不是贸易强国。第二,中国的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比较优势,技术含量低,利润小。第三,中国出口被高估的程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第四,中国的增加值净出口在2008年后增长缓慢甚至呈下降的趋势,说明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遇比较大的挑战。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71502154)
参考文献:
[1]Li Xina and Xu Dianqing.Re-estimation of China's Degree of TradeDependenceandExternalImbalance:Value-added Statistics in the GlobalProductionChain[J].SocialSciences. 2013,34(4):58-84
[2]郑莹.我国的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14,(1):6-15.
[3]马风涛,段治平.基于TiVA数据库的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研究[J].国际经济研究,2015,(2):100-105.
[4]赵登峰,牛芳,曹秋静.中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来自增加值贸易的证 [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6):108-115.
[5]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8):3-11.
[6]邓军.中国出口中增加值的来源地和目的地——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4,(8):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