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班额问题及小班教学的构想

2016-03-15 09:28:54秦素粉
关键词:班额小班班级

秦素粉,蒋 涛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高职教育班额问题及小班教学的构想

秦素粉,蒋 涛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班额问题是引发研究者长期关注的教育问题。一方面,缩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教学已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实施小班教学尚面临跨越式发展后投入、管理、师资以及观念等诸多困难。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环境下兼顾效率与公平,是高职实践小班教学构想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高职教育;班额;小班教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的超大规模班级已严重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于高职在跨越式发展历史条件下的班额问题研究与实践也日益引起更多国内外学者关注。

一、研究现状与实践

(一)我国高职教育班额设置无据可依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班级人数”通常使用专业词语 “班额”。现行的中小学班额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文),原则上小学不得超过45人,中学不得超过50人。而高职院校教学班级人数并无相关指导性意见,仅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1]2号)中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宏观上要求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须达到18∶1,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匹配,在18∶1的生师比背景下,并不能限制或优化具体教学班的规模与数量。有研究根据生师比和高校教师周教学课时和学生上课学时,约略算出高校的班级设定人数为54人。[1]虽从不同课程性质和教师教学能力来说,这一数字过于绝对化,但也侧面反映了高校班级规模不宜过大,证实了二三百人的大课堂教学不合时宜。

(二)我国高校班额显著影响教学质量

我国研究者已开始关注班额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征等(2011,2013)研究结果显示:班额是影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但影响程度要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并提出大班教学在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内在合理性,应科学制定班额的参考意见。[2]朱孝平等(2012)的研究则提出中职学校的班额以30人左右为宜,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配备。[3]康树元等(2013)关注到大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如何改善高职公共课大班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提高教学效果。[4]已有研究肯定了无论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教学班额对教学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应合理界定班额,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班额效应备受国外研究者关注

由于学生学业成绩在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国外相关研究中,班额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的定量研究备受关注和重视。薛恩(Shane,1961)通过统计1959年前的相关研究数据,发现超过62.4%的研究认为教学班额与大学生成绩之间存在班额效应。费尔德曼(Feldman,1984)的研究也显示,36个相关研究仅有2个否认教学班额与大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随后,威廉和库克等人 (David D. Williams&Paul F.Cook,1985),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能力,对一所高校24个班(班级人数在13-1006人不等)的学生测验成绩结果却发现,班额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要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从教育经济角度出发支持大班教学,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委员会(1980)对59个大学教学班额的研究显示,78%的研究支持大班教学。侯(Hou,1994)的研究还发现大班(54人)学生的表现要比常规班(25人)更突出。德保拉(De Paola.etc,2009)等人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班额(15-46人不等)大一新生的两门课程成绩,发现学生因班额不同、学习科目不同,学业效果会有差异。[5]综上所述,由于国情不同,国外关于大学班额与学业成绩的研究中,对于班额大小的确定并不一致,其所谓大班或许是我国的小班。多大的教学班级为大班,多大的教学班级为小班,班额大小孰优孰劣等并无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班额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如何科学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研究班额的根本目的。

二、高职院校实施小班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高职教育投入不足

2014年底,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使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首次有了国家制度保障。文件明确规定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虽然高职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较之前明显增加,但与本科院校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仍然偏弱。《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从全国整体来看,2013年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6388.57元,是地方高职院校9976.97元的1.64倍,差距最大的贵州省,多达2.5倍。甚至中部地区某地级市举办高职生均财政经费不足2000元。[6]政府对高职院校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布局,如教师不足、班级规模的扩张等,进而制约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我国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往往对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因小班化教育投入增多,规模效益降低,使得教育投入效率降低,政府对于班级规模大小并无明确设定。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化扩张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07)数据研究表明:当高等教育在经历快速大众化阶段而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后,专科层次教育开始理性放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为2305所,其中专科院校1215所,专科院校中职业技术学院占8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数据显示,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280万人,2020年将达到1480万人。新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表明:2009到2020年,高职教育规模经历十年跨越式发展之后,仍呈稳步增长态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内涵发展的突破口。[7]由于高职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现实的高职教育需求与办学资源匮乏的矛盾日趋激烈,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与学生扩张速度明显不匹配。不少学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只好做出扩大教学班级人数的无奈之举,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一个教学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班教学越来越普及,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面临挑战

小班教学不仅仅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和教育过程公平实现途径,更是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手段革新加速,微课、慕课等全新的课堂形式与内容挑战着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中小学进入高校,不仅挑战传统教学理念,也挑战大班教学环境。教育时空结构和教学环境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应快速的教育变革,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这无论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抑或善于学习的新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研究者呼吁实施小班教学的根本在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而它能否真正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仍要依赖教育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因此,培养与小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师职业素养结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多地中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到大班下的老方法、老模式,反而极大地浪费教育资源。[9]

三、高职教育优化小班教学的构想

(一)严格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高职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高职院校大班教学的直接原因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国家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资源紧张。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已使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高职院校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要始终将教育质量和学生利益置于首位。同时,已有研究证实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办学成本必然高于普通高校。[10]因此,必须保障并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并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参与高职院校发展,多方共赢共建,缓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为高职院校缩小班级规模奠定充分的物质基础,使高职院校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兼顾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小班教学虽是教育组织形式的改变,但却是教育公平理念的体现。小班教学中有可能实现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是教学实效性和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但在教育过程中,小班教学的成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素质、生源质量、课程性质、教育质量监控等,若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则违背教育改革的初衷,难以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益,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11]因此,在小班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育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小班教学需考虑不同专业情况、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保证生师比的情况下,可按已有研究测算使班级规模控制在54人左右,而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则进一步缩小班级规模,使高职院校班额效应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小班教学真正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率。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缩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因素。在现实环境中,教师才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小班教学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互动平台,相应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随着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学习移动终端越来越多,教育资源呈现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日益便捷。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从大班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小班教学的引导者,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除注重师德修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外,更要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教师将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推进,需要对教师进行以上职业素养的专业化培训与提升,保障小班教学质量。[12]

总之,关于高职教育班额问题和小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使教育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兼顾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未来关于高职教育班额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筛选有效的班额数量范围,为客观、科学地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注:本文系2014年度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教育班额筛选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1401)

[1]姚利民,杨静.高校班级规模的控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10):14.

[2]方征,李婕妤.大学班额效应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3,(1).

[3]朱孝平.中职学校班额问题的初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4]康树元,颜小燕.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大班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4).

[5]方征,李婕妤.大学班额效应研究[J].教育科学,2011,(3).

[6]www.gov.cn[EB/OL].教育部网站,2015-07-23.

[7]蒋涛.透视大学功能层次定位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教论坛, 2012,(1):15.

[8]魏春梅.小班化教育特质分析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18):22-26.

[9]李爱萍,等.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10]刘径言.高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构想与可能途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8):119-123.

[11]秦欣梅,刘红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职教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班额小班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中国德育(2016年14期)2016-10-25 02:35:07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