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吴绍春
(1.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2.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研究型大学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提炼和强化——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张立新1,吴绍春2
(1.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2.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追求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诉求,也是我国研究型大学质量攻坚的必然选择,而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研究型大学可以根据公认性、历史继承性、独特性等基本属性来确定和区分其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依据“以广泛参与来认同,以探讨和研究来梳理、凝练和升华,以史实与现实来佐证”这一基本思路来提炼和挖掘办学传统与特色,可以沿着“物质固化—制度保障—精神融入”这一路径来强化办学传统与特色,使办学传统与特色真正落实到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之中,真正实现文化育人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首轮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大讨论,但评估结束之后,相关呼声似乎也骤然销声匿迹,而热衷于升本、更名、去地域化以及追求高大全等急功近利的办学行为却愈演愈烈,致使很多高校遗忘了自身的传统,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而办学传统与特色理应成为高校办学中的永恒话题,因为办学传统是高校发展之基,办学特色是高校活力之源,办学传统与特色中蕴含着办学优势和办学竞争力,是优化育人环境、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关键,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所在,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高校办学任务的重心应由规模逐渐转向质量,重视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积累和沉淀,追求内涵发展和建设,这是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根本要求。因此,坚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并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各类型和各层次高校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提升质量的攻坚阶段,其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肩负着探索“钱学森之问”、培养杰出人才和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重任,因此也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对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研究。探讨研究型大学办学传统与特色挖掘、提炼和强化的思路与实践路径,一方面,有助于研究型大学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更加明确地定位和决策,从而进一步更新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铸就大学精神和品格,提升育人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型大学对地方普通高校的示范性作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化、多样化和科学化。哈尔滨工业大学(下文简称“哈工大”)在9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历经俄式办学、日式办学、中苏共管、学习苏联、学习欧美等阶段,在多种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中,不断总结和继承优良办学传统,成长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本文以哈工大为案例①,就办学传统与特色挖掘、提炼和强化的思路与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有效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培育、凝练和发扬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
(一)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关于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内涵与联系,梳理已有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办学传统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精神等社会因素[1],以及学术特色、学术风气、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等校园因素。它体现着学校长期以来独有的文化背景与积淀,是一代代师生员工实践经验的融合与升华,凸显了学校与众不同的风气与追求,具有历史继承性、公认性、与时俱进性、无形性、多元性等特征。其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自身特点的风格、风貌和特征,这些风格、风貌和特征是已被公认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标志性因素,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和优势所在[2]。办学特色是一个由若干元素组成的集合概念,一所大学的方方面面都可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同样,特色也可能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建筑设施、校园布局等方面。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基础性、公认性、优质性、多元性、系统性、稳定性、与时俱进性等特征②。其三,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内容上,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是两个交叉的概念,两者没有清晰的边界,传统中蕴含着特色的成分,特色中也包含有传统的内容,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在性质上,两者都具有公认性这一基本属性,都必须以得到公认为前提。同时,两者强调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办学传统强调历史继承性,而办学特色强调独特性。办学传统是历史的,不仅历史上有,现在还有,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传统;特色既可能是历史上就有的,也可能是在最近一个发展时期才形成的,但当前必须具有独特性。在功能上,两者相辅相成,传统缔造特色,办学传统是办学特色形成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特色反映传统,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办学传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对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二)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挖掘的基本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知,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都是多维的概念,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并且很多高校可能就某一项传统或特色的提法一致,需要对其进行区分。这就决定了高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系统的思考、整合设计和高度凝练,需要经过不断的概括、批判、认同和升华。两者确定的基本依据是其基本属性,首先根据公认性确认办学传统与特色,然后根据历史继承性和独特性将两者区分开来,最后结合办学实践对办学传统和特色进一步凝练和阐释。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通过广泛参与来认同,通过探讨和研究来梳理、凝练和升华,通过史实与现实来佐证。
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其内部各个部门的师生员工大都拥有参与研究的经历。因此,研究型大学在提炼和发掘所在高校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由大学内部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所等教育研究机构牵头组织实施,校办或教务处出面协调,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甚至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研究和讨论工作之中。具体而言,可以分三步实施:首先,由教育研究机构通过研究明确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内涵和关系,并组织校内老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明确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确定标志或标准;然后,通过志愿和立项的方式发动校内外相关力量分散研究、深入挖掘和集中研讨;最后,组织学校老领导和专家根据所确定的标志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一)从校史中深入发掘
办学传统是历史的,传统孕育特色,因此,从办学历史中总结和提炼办学传统和特色是一条基本途径。哈工大很早就非常重视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可以说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过程也是校史挖掘和提炼的过程。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任校长的李昌同志对哈工大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良作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一办学特色。在经历了“文革”和“南迁北返”③的历史磨难之后,哈工大能够起死回生,并且能够跻身于国家历次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实属不易。学校领导班子希望总结其中的经验并加以强化,历届学校领导亲自撰文回顾相关校史并总结其中应坚守的传统与特色,他们都认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和“敢于啃硬骨头、艰苦创业”的办学实践是造就哈工大顽强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考虑到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④都年事已高,为了保留住他们在哈工大的宝贵经历及其体现出的哈工大精神,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座谈、采访并展开资料的收集和编纂工作,对校史进行了及时的抢救、挖掘和完善,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不断总结和提炼的过程。
(二)广泛征询、吸收校内外的观点和意见
大学是开放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挖掘和提炼不能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广大师生员工、校友、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和普遍认同。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对校友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哈工大在对办学传统和特色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发动校友会力量召集广大校友参与研讨,并派专职研究人员对大量校友进行了访谈,与此同时以哈工大自建校以来的10万余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不同年代和专业的毕业生中按学号采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容量为6 000的样本。访谈及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校友们对母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的认识基本一致,尤其是对“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印象最深刻,从中受益也最多。目前,对校友的追踪调查已成为哈工大校友总会的一个工作惯例。
第二,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和调查。哈工大在对办学传统和特色进行提炼的过程中,针对用人单位开展了以“哈工大毕业生社会声誉”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以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的2 353个用人单位为样本框,选取31家重点单位,采用走访式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范围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共收回有效问卷1 671份。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两个:第一,用人单位对哈工大毕业生的基本评价是:态度严谨,基础扎实,后劲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哈工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严格且以“宽专业、厚基础”的通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第二,用人单位对哈工大印象最深刻的是国防和航天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哈工大的校友遍及国防和航天领域,在航天系统的领军人物及工程师中,哈工大的校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哈工大为我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神一”到“神九”,哈工大先后有50余项科研项目参与其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成为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35个单位中的唯一一所高校⑤。
第三,开展大范围的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便于集思广益,有助于提高办学传统与特色提炼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这也是由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公认性特征所决定的。哈工大在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对学校发展的定期与不定期讨论机制。定期的讨论机制包括教代会、学代会、院长联席会议、教学工作会议、教师队伍建设会议、本科生教育工作会议等形式,不定期的讨论机制有哈工大改革与发展论坛⑥、教育思想大讨论、校友座谈会等形式。其中,第三期哈工大改革与发展论坛专门以哈工大传统与特色为主题进行了研讨。这些研讨活动为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奠定了坚实的内部思想认识基础⑦。
第四,关注媒体和公众对学校及校友的评价。媒体和公众的评价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有助于学校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办学优势、特色和不足。哈工大的宣传部、校办、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单位很早就自发地搜集、整理相关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评价,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目前,哈工大新闻网中的“媒体工大”栏目承担了这一功能,该栏目对工信部网、原国防科工委网、中国教育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时报》等主要媒体关于哈工大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汇总。在此基础上领导层又从战略的角度提出值得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议题,最后再由相关部门组织专人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媒体和公众评价的这一处理机制为学校各方面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提供了外部性评价基础。例如,媒体对哈工大小卫星、雷达、机器人、月球车等成果以及对神州飞船、“蛟龙”探海、“天宫一号”等项目做出贡献的报道彰显了学校的国防、航天特色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媒体对哈工大马祖光院士以及优秀师生事迹的宣传报道体现了哈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媒体对哈工大教学、人才培养、导师遴选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的报道体现了哈工大人严谨务实的作风;媒体对哈工大人才引进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报道体现了哈工大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不拘一格的作风;媒体对哈工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报道,以及公众对哈工大校园文化和相关设施的体验和评价体现了哈工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⑧。
(三)开展专题研究
深入开展关于办学传统与特色的专题研究,是促进办学传统与特色从实践到理论高度升华的必要途径,也是使办学传统与特色能够进一步指导办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发扬办学传统与特色,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调动和鼓舞广大师生员工关心学校命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哈工大委托高等教育研究所开展“哈工大传统与特色”的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所在吸收校内外专家成立课题组的同时,又面向广大师生员工组织了“哈工大传统与特色”子课题的立项,立项议题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立项者就自己熟悉的领域所体现出的办学传统与特色进行研究,最终立项和通过验收的子课题有70余项。这些子课题对体现在各个领域中的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发掘,为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最终明确提供了工作基础和实践方面的证据支持。通过对这些研究以及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得到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有上百条之多。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经过多次研讨、溯本求源和反复考证,最终将哈工大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归纳为六大方面,分别赋予了应有的内涵,给出了确定依据及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就与其它高校相似的提法进行了区分,消除了讨论中有争议的地方。六个方面分别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八百壮士精神,工程师的摇篮,立足航天、服务国防,开放视野下的“大哈工大”,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由于这六个方面都是哈工大的优良办学传统,同时也是哈工大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故没有严格区分其传统与特色的成份和比重。这六个方面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统领全局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在其他办学传统与特色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挖掘与提炼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形成装点门面的华丽语句或篇章,而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突出和强化其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践行来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竞争力。由于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因此也需要通过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来强化。可以说,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和提炼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强化也绝不是一件易事,更需要调动学校肌体的各个细胞来参与。对此,可以考虑沿着“物质固化—制度保障—精神融入”这一路径在学校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来强化。这一路径具有双向性和循环性。从正向来看,物质固化形成人们对制度理解和认可的氛围,逐渐形成遵循制度的自主意识,进而使传统和特色逐渐深入人心和融入精神。从反向来看,精神融入有助于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进一步促进制度的完善和提升制度保障的有效性,进而使传统与特色落实为具体的创新行动和建设成果。因此,一旦形成这样的强化路径,那么大学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就会在路径依赖效应下不断地融入到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之中。本文沿着上述路径并结合哈工大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⑨。
(一)物质建设层面上的确定、固化和落实
大学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强化首先要求高校各个部门要对其进行物质上的确定和固化,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环境和气氛,这是落实其精神、形成制度并使之深入人心的基本保证。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以学校领导的名义在主要媒体上发表对本校办学传统与特色宣传和阐述性的文章或讲话,以引起全社会的讨论、认同和共鸣。第二,在校园内设计和建立关于本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或碑匾,并请知名校友题词,形成校园景点,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校师生员工。第三,在教室、图书馆、会议室、自习室、实验室、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张挂专门设计的关于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标语或标志,在校服、学位服以及教师员工的工作服装上,以及各层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报告、学校信封、明信片的外皮和页眉等处印制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标志,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践行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氛围,增强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师生员工的实践热情。此外,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奖项,用于奖励在推进办学传统和特色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二)组织制度建设层面上的规定、保障和实施
大学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强化需要制度层面的规定和保障,使办学传统与特色在各项工作中的落实都有法可依,为形成更高更深层次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奠定基础。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传达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及其内涵,分析其在本校发展中的作用,并在学校网站以及校史展览中以专栏的形式确认和呈现,表达学校层面在践行办学传统与特色方面的共识和决心。第二,在大学章程以及各级校友会的章程中列出专门的一条,明确指出本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并给出其具体的内涵和作用,使其上升为学校办学以及校友会工作根本大法的高度。第三,将办学传统与特色体现于各类学生的手册以及学生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条例中,体现在有关教学、科研和后勤等领域的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中,体现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培养的有关制度和出版物中,体现于对外宣传文件、招生文件、招生简章和录取通知书等书面材料中,体现于学校各级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此外,还可以以学校名义规定,宣读办学传统与特色成为本校历次教代会、学代会、党代会、教学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首要程序。
(三)精神文化建设层面上的融入、深化和发展
大学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强化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在思想认识上落实,使其深入人心,形成一种特有的大学文化、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使之深深地刻印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脑海里,落实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上,并在行动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在新生入学教育以及新任教师培训中,开展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教育,使之全面了解本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并学会以此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第二,在校刊和学校网站上面向校内外开辟学习、讨论和研究专栏,并邀请学校历届领导和老教师开展全校范围的专题讲座或研讨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对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活动。第三,加强对历任校长办学理念、办学实践的研究,开展对知名校友、师生员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出关于不同人物对本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理解和认识的系列出版物,使办学传统和特色在精神层面真正落实和传承下去。
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挖掘、提炼和强化过程,是发挥群体智慧、凝聚人心和形成共识的过程[3];是高校办学质量及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大学面对社会转型期,与时俱进,更清醒认识使命和责任,深刻理解传统与创新,自知、自信、自觉地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科学发展的学习过程。而这一过程对于高校彰显个性和发挥优势,对于探索“钱学森之问”和培养杰出人才,对于引导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理性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个文化自觉的大学理应通过不断研究、挖掘、传承和升华自己的特有文化,使广大师生接受、理解、实践和弘扬所在大学的追求、信念和价值观。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更应该成为坚守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榜样,把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当然,这项工程不是一时的、短暂的、简单的行为和工作,而是持续的、长久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坚持不懈、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的伟大实践。也惟有如此,办学传统与特色才能真正地深入到办学实践中,落实到办学行动中,融入到办学理念里,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升华并永远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注释:
①笔者曾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了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提炼的整个过程,并是“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研究报告的执笔人,此外还主持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哈工大之校训研究”“大学理念与哈工大跨越发展的立足点”等与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
②参见李化树《论大学办学特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第75—83页;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第40—43页;杨德广《加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和探索》,《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6期第36—43页。
③“南迁北返”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骨干教师和干部严重流失,贵重仪器设备遭到严重损害,更严重的是导致了人心涣散,给哈工大造成了多年难以弥合的创伤。此次事件之后哈工大失去了国家级大学的建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④“八百壮士”是哈工大教师队伍的代名词。1957年,哈工大的教师队伍由建国时的几十人发展到856人,平均年龄27.5岁。他们承担了学校的全部教学和科研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时任校长的李昌同志非常自豪地称赞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为“八百壮士”。
⑤2011年1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大会宣读了《关于表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者的决定》,哈尔滨工业大学是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35个单位中唯一一所高校。
⑥哈工大改革与发展论坛于2001年5月创办,其宗旨是加强哈工大发展战略研究,推进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程。每期围绕一个主题,由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教务处组织专家、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历届领导等人员参与研讨。
⑦例如,有部分师生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针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而言的,以此来要求人才培养显得呆板和无生气,不适合于作为学校的校训;或者认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适用于艰苦创业的年代,而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但经过参与各种研讨活动,加深了对哈工大发展历史的了解之后,都普遍改变了原来的认识,都认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符合大学校训的特点和个性要求,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⑧哈工大的校园及相关设施在每天的非教学时间对公众开放,哈工大的航天馆对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到校园散步和参与体育活动,体验校园文化。
⑨这些措施均已在笔者撰写的相关研究报告中作为政策建议提出,在本文中笔者集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当然,这些措施很多都已被哈工大实践并已成为现实。例如,在物质固化层面,已经设立了航天馆、神州号1∶1模型、校训石等与办学传统和特色相关的设施及标志,网站上也有所体现;在制度建设层面,“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等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相关标志随处可见,且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都有深刻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办学传统和特色教育已成为新生教育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相关讲座和论坛也在不定期开展,刊物《哈工大人》定期出版,关于办学传统和特色总结和回忆的论文、系列著作也不断在发表和出版。
参考文献:
[1]李凤海,俞爱宗.对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理性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3): 51-54.
[2]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1):9-11.
[3]刘献君.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51-56.
(责任编辑:刘英玲)
Excavation, Abstraction and Enhancement of Research- type University’s Traditions and Features——A Case Study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 Lixin1,WU Shaochun2
(1.School of Economic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2, China; 2.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The pursuit of intensive development is the urgent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quality aspect of research-type university.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are the fundamental power and basis of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for a university. As far as research-type university is concerned, educational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distinguished by their basic attributes such as widely recognition,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uniqueness. On this basis, educational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can be excavated and abstract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ideas: to be identified through wide participation, to be combed, refined and sublimed through the researches, and to be proved through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realities. Then educational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can be strengthened by the path of material solidification,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and spirit harmonization. Thereout, educational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can be put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be truly realized.
Key words:research university; educational feature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作者简介:张立新,男,山东莒南人,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吴绍春,男,黑龙江黑河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推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研究”(BFA150039);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14CGLJ60);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思考”(J14SW67);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文化嵌入地方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建设研究”(20150201)。
收稿日期:2015-09-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6)01-0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