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2016-03-15 07:39侯莲梅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素质

侯莲梅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1731)



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侯莲梅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1731)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阶段,要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人文素养是保障,道德素质是底线,教学创新是途径。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道德素质;教学创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2]当前阶段,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道德素质、育人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守社会主义信念、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如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进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理想信念教育的这一特殊使命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生命线。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不仅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还决定着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和能力。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加紧了意识形态的进攻,其渗透手段日益隐蔽化、多样化。部分高校教师受其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下降、政治使命感不强、政治立场含糊等现象;在教育工作中不重视政治学习,不能自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常常有意无意地传达一些错误思想和观念,带着个人情绪提出一些泄愤的论调,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缺失、政治信仰迷茫。孔子曾言:“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讲到:“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高校教师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高校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才能成为理想信念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高校校园历来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务必要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秉持鲜明的政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政治警惕性、政治鉴别力。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知识,砥砺思想政治品质,增强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攻击的能力,在思想较量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以自身钢铁一般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感召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大学生发愤图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言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渗透力,从而把我们的年轻大学生练就成为思想素质过硬、精神面貌抖擞、理想目标远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二、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文素养是保障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下产生的,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和价值认同。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除了以理动人之外,更要以情感人,增强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毫无疑问,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其核心是指个人一种内在的修养品格和稳定的价值体系,即人文精神。一个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高校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时刻以学生为本,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作为其行动指南。但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其只讲物质生活,不讲精神追求,只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不注重人文科学的积淀,从而形成了科技知识渊博而人文知识薄弱、传统文化知识不足、人文精神贫乏的单一的工具理性人格。这种人格模式不仅不能促成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反而还会培养出机械化大生产下的“单面人”,大大消解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古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修炼自己的文化魅力,砥砺自己的人格品位。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多读书、读好书,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用中华文化经典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自身崇高而伟大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和品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深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自己的人文情感筹划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信念知识扩大大学生的视野,感召他们的心灵,斧正他们的精神取向。最后,高校教师还应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和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一致性,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主流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素质是底线

道德理想信念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是远大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政治理想,就先要从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做起。

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做人的教育。冯友兰在其《阐教化》一文中指出,“做人”的教育不是靠“教”,而是靠“化”。高校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强的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行为默化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垂范者。近年来,在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和市场经济弊端的影响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功利化、实用化思想潜滋暗长,部分教师出现了师德失范迹象:急功近利心切、师表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淡薄、治学心态浮躁、责任感使命感缺失,等等。这些现象不仅损坏了教师形象,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地位,而且还误导了学生的道德养成。

“欲正人者先正己,欲树人者必先自树。”高校教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德行,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一要注重修心养德。时刻心怀仁爱之心、正义之气、恭敬之意、谦让之礼,待人接物胸怀坦荡、诚实守信、友爱和善,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法纪,知荣辱、辨是非、分善恶。二要注重修身敬业。忠于职守、敬岗乐业、甘于奉献,平心去戾,以学生为本、亦师亦友,精心施教、全心育人,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三要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切记浮躁功利、弄虚作假。总之,从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意识和良好道德行为的践行者,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始终做到守正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耳濡目染中锤炼道德品质,提升道德素养。

四、敦本务实力求成效:教学创新是途径

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日益完善,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多样性、注重师生的平等对话和双向互动”教育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现实的成效和预期的目标还存在差距,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把教育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准、做小,尤其是要在教学方式上求实创新,这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本,深入探究理想信念教育规律,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和突破口。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性,要求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层级结构进行逐级细化,有的放矢地制定每一个层级的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施以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阶段性,要求对教育目标、实施过程、认知过程进行细化,循序渐进地按照信任、信心、信念、信仰这一由低到高的升华路径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青年是有理想的,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明确的思考和设计,问题在于这些目标中大多数是具体的物质目标,而非崇高的价值目标。这就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朝着崇高的目标奋进。

其次,要以大学生受教者为本,切实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方式,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当代大学生信息储量大、主体意识强、有较强的独立人格、认知方式新媒体化,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一个性特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QQ、微信、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理论理解上的疑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他们明辨是非能力、信息驾驭能力、知识架构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理性信念问题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融合起来,凸显理想信念对当下生活的支撑和引导功能,增强理想信念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情感体验和思想升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9-10.0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5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素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