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 娟 罗广宁 肖田野
科技支撑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的现状、路径和对策研究
文/孙娟罗广宁肖田野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总体水平表现抢眼,多年蝉联“地区GDP全年总量”全国第一,但近年屡有被后起之秀江苏、山东等省赶超的压力,且省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严重不平衡的态势。从地域来看,广东省的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56.4%和全省平均水平的39%,与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巨大。如何协调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均衡发展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是广东省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推进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提速提质的中心环节,先后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以及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专项实施方案(2014~2020年)》等政策措施,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抓手,积极培育粤东西北新的科技创新增长极,为粤东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但由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低,财政支出压力大等原因,科技发展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科技进步环境较差、科技投入乏力、承接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撑较弱等。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也是我省传统的水泥、陶瓷、建材和矿产资源等产业聚集地,传统产业在当地经济中举足轻重,就业人员数量庞大。目前粤东西北的传统产业仍以资源密集型为主,能耗高而附加值低,传统产业的后续发展亟需转型升级。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各级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等都充分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是当地扩容提质、产业升级,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最重要的路径选择。为此,各市相继出台了有利于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清远市专利奖奖励办法》《韶关市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惠州市科院技术奖励办法》等,为促进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本文从科技支撑的视角,对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这一课题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力图研究方向能准确、客观评估粤东西北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探索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路径。
传统产业,也称传统行业,一般是指劳动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产值占GDP的90%以上、占从业人员的94%,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虽然传统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等负面效应,正严重阻碍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美、英、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都曾由于煤炭、钢铁等资源因素、市场、成本或技术因素而一度出现了衰退。这些国家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增加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引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政策性引导,及时遏制了本国传统产业的衰退,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或转型。积极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有助于粤东西北传统产业顺利实现改造和升级发展。而粤东西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扶持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事关粤东西北振兴的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从文献来看,国内外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发展研究较多,研究内容多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公共政策等方面,但用科技支撑手段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升级的研究还少见报道。
“十二五”期间,粤东西北地区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到2013年底,粤东西北地区研发人员总量达到5.04万人(2012年),省级重点实验室186个(2012年),省级工程中心261个,地方科技财政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87%。而从2010年到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由15536上升到25995件,增幅67.32%,其中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由1896件上升到3313件,增幅74.7%,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粤东西北的科技支撑能力与珠三角相比仍处于明显弱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实力薄弱。
通过对2014年广东省各市县及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情况调查发现,珠三角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为170家,粤东西北为142家,占珠三角的83.53%;珠三角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6702人,粤东西北为2430人,仅占珠三角的14.55%;珠三角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经费收入和政府拨款分别为119.5和62.65亿元,粤东西北分别为5.44和4.16亿元,仅占珠三角的4.55%和6.63%;珠三角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经费支出为76.82亿元,粤东西北为3.57亿元,仅占珠三角的4.64%。
(2)企业科技研发活动不够活跃。
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为41438人,仅占全省的7.81%。企业研发人员占本地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6。而通过对201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情况调查发现,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为500920人,粤东西北为43986人,仅占珠三角的8.78%;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291.19亿元,粤东西北为84.09亿元,仅占珠三角的6.51%。
(3)科技创新投入少产出弱。
从科技创新投入来看,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59%,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从科技创新产出来看,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专利申请量分别仅为珠三角的1/24和1/17。粤东西北地区每万人中R&D活动强度仅为8.42人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11%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0.52%。
(4)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发展滞后。
①企业创新平台数量少、层次偏低、能力偏弱。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国家级工程中心仅有2家,不到全省的1/10。该地区5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有限的研发机构,也存在装备落后、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
②公共技术平台发育严重滞后。多数园区、高新区、专业镇尚未建立各类科技孵化器等综合科技服务机构,无力为区域内相关产业提供研发、测试、中试、咨询、专利、信息、融资等产业共性技术服务。
(5)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边缘化趋势凸显。
据对揭阳、潮州、汕头、汕尾、梅州、河源等6个市级及其下辖34个县(区)的统计,有10个县(区)为事业单位;南澳县、梅江区等22个县(区)的科技部门已经或拟与其他部门合并。另外40个县(区)中有36个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合署办公,合并后的部门尽管都保留了科技职能,但由于机构组织和人员配置严重弱化,部门地位大幅降低,科技工作受到挤压,科技经费锐减,继续开展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基本科技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
本文认为,从科技支撑角度来探索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这道难题,应结合粤东西北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找出粤东西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粤东西北传统产业的科技资源现状和需求,从省级到市级层面探讨科技支撑粤东西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与对策措施,尤其是在支持粤东西北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当地优势产业的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的路径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粤东西北各地市传统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和潜力评估。
了解粤东西北12个地市传统产业的主要成就、特色和优势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成效、环境资源、政策措施、代表性企业等基本情况,分析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发展的趋势、潜力。
(2)粤东西北传统产业的科技资源现状分析和能力评估。
了解粤东西北传统产业的科技投入情况,包括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的数量和结构、创新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的建设情况。
(3)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科技需求分析。
分析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并通过抽样调查、座谈、文献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粤东西北各地市传统产业的科技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
(4)探讨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
围绕科技支撑粤东西北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题,探讨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思路与目标、途径与机制等问题。从传统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政策环境优化、推进多主体协同创新,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5)探讨促进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的组织机制及保障措施。
从传统企业、产业集群到整体制度的不同层面,在组织管理模式、专项资金设置、经费保障、人才引进和建设、倾斜政策、对口帮扶、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提出粤东西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
孙娟(1982-),女,助理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科技管理、项目绩效评价;罗广宁(1963-),男,副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估、农业科技管理;肖田野(1981-),男,副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科技规划、科技评估、项目绩效评价。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支撑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16A0808020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东西北区域协调重大问题研究”(2014A0808010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东西北地区财政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创新研究”(2014A0808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