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2016-03-15 06:15:20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材情境

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黄 静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人们对高效课堂这个名词不再感到陌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插秧式的座位,变成6人或8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两年课改实践,谈一谈看法。

一、要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学习目标。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首先,教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优化课堂中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优化课堂教学行为,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优化课堂中教学的行为呢?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教师热情地和孩子们问好,和孩子们一起作课前准备,课桌上只摆放哪些与学习有关的用具;告诉孩子们课堂发言要大胆,争取一切机会,教孩子们要自信,把一只小手当作一棵出类拔萃的大树,举得高高的,引人注目,引起老师的注意;给孩子们介绍如何做一位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说说怎么知道的,让孩子们明白收集信息的途径;让孩子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把心情调到最愉悦的状态……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在交流中,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风趣幽默的谈话中拉近师生的距离,亲近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温馨而自然,同时,老师耐心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养成教育于情于理,无形而有形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做到了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孩子因喜爱老师而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情感基础。

2.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教学的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既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在课堂中要细心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不仅善于倾听,更要细心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倾听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三、要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课后反思“反思”什么?我认为: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第一,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第二,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材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