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年来关于“创新劳动”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2016-03-15 21:50李珍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

李珍

摘 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科学家座谈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新劳动在劳动中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凸显。

关键词:创新劳动;知识创新;常规劳动

一、创新劳动与知识创新

不同的学者对创新劳动与知识创新有不同的见解:董振华指出,所谓创新劳动是相对于常规劳动而言的,指的是突破惯例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创造和运用全新的思维观念、科技知识、方式方法、工艺设计,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消耗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

王克忠指出创新劳动包括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属于非常规的创新型的脑力劳动,其提供的劳动量与劳动成果是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所谓创新劳动,就是创造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这部分新的使用价值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含精神成果,还包含物质与精神相互交融的如社会的形态、制度、机制和各种活动模式一类模糊性成果。

创新劳动的本质就是知识创新,因为劳动总是按照一定的只是知道展开的。从创新劳动引申出知识创新或者说知识创新劳动,因为知识本身的生产就是劳动的结果,尤其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二、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

在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创新劳动价值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科学等多个视角,提出应当把劳动区分为创新劳动和常规劳动。

王天思认为,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原则区别在于:创新劳动的成果是先前不存在的,常规劳动主要生产已经存在的产品。因此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真正的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徐斌还提出复杂劳动与创新劳动的区别就是只有那些有创新性成果的复杂劳动才是创新劳动。

鲁品越认为任何“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本身也是某种人类劳动的产物,这种劳动不是生产某种物质形态或精神形态的“商品”,而是创造出某种“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也即变革原有生产条件与劳动方式,是指发展为新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可以将这种劳动称为“创新劳动”,它比普通的商品的“常规劳动”更高一个层次:它生产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生产的新条件和新方式。这种“创新劳动”的主要形式是:原创性劳动、改进性劳动和推广应用性劳动。

三、创新劳动与价值创造

王天思将创新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创新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是以传统生产方式所能生产的新质商品,而是以创新的方式提高已有商品的生产效率,从而传造出比以前多的价值;另一种是创新劳动创造出的产品是前所未有的。这里所讲的第一种劳动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技术创新,而另一种则称之为产品创新。

鲁品越 “创新劳动”本身虽然也是微观个体的劳动,但其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必须通过改变社会正常生产条件的宏观的“社会历史时间”来实现,也就是将创新性劳动成果向全社会生产结构的渗透扩张来实现。离开对社会条件的改变,“创新劳动”的个体生命的消耗不可能生产出任何劳动价值:因为它没有创造出任何为他人服务的东西。而某项技术创新的劳动能够创造的总体价值,等于它通过发明、改进、推广和应用等一系列劳动向全社会生产系统渗透,从而带来的社会生产条件变迁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的历史积累。

创新劳动之所以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是由以下五方面决定的:创新劳动者获得创新劳动能力的学习费用很高;创新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往往较大(体力和脑力);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劳动手段或生产资料的价值含量不同;一项创新劳动成果的获得不仅仅是一次劳动就能够完成,在取得成功的劳动之前曾经有过许多次的艰辛劳动和反复试验;创新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不同于常规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它能够创造人类尚未有或基本尚未有的新的使用价值。

四、创新劳动与价值实现

王天思认为技术创新劳动的价值衡量可以通过与以传统方式生产同样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倍数比计算或换算,产品创新劳动的价值衡量不能只是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须同时直接根据该商品的市场需求——也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状况。

对于创新劳动而言,仅仅考察第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的第二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鲁品越.“创新劳动”价值与社会生产历史进程——两层次劳动价值创造论[J].哲学研究,2009.07.

[2]王天思.创新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创新价值论[J].哲学动态, 2012.06.

[3]肖广岭.创新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进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4]董振华.自主创新道路与创新劳动价值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1.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5—2019年规划》解析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策略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路径与知识创新演化SD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高校专利管理
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思考与定位
基于知识链接的文献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