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思考与定位

2015-12-01 04:59位威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1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协同创新

位威

摘 要:参与协同创新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不应该仅仅作为简单的参与者,而是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把握并引领创新的方向。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行业特色型高校虽然拥有天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凝练学科方向,突出优势,兼顾其他,促进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113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这是胡锦涛首次从国家发展高度阐释了协同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协同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具有明显行业特色和突出优势学科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协同创新。这既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明确指示。

1 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概述

建国初期,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运而生,学科范围主要涉及农、林、水、电、油、矿、建、交等国民经济关键行业。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于其“先天性”的行业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学科,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抓住所属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而突破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瓶颈。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相关行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相关行业技术创新的源头。

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一般可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类。前者是微观组织内部的协同创新,指的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内部的资源、思想、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协同共享;而后者是宏观组织之间的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型高校与其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在政府、科技服务机构及金融机构等组织的协同支持下,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内部协同创新与外部协同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部协同创新相对于外部协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内部协同创新能更好地促使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成为高水平的行业共性技

术研究基地、关键技术创新基地和专业人才培育基地,进而为外部协同创新提供坚实的协同基础;反过来,外部协同创新对于内部协同创新又有着促进作用,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有利于行业特色型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学院的协同共赢,不仅有利于前沿交叉创新成果的形成,也有利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扩充和优化,还有利于行业特色型高校在相关行业中引领作用的发挥。

2 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思考

行业特色型高校与综合性高校、科研院所有着异样的特色,因此,它属于一类独特的群体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以下三个天然的优势:①相比于其他综合性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大都借助关键行业的特色办学,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中独占鳌头,在相关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行业或原行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所在行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其学术组织和发展目标上也区别于综合性高校和科研院所。另外,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验条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与所在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刘吉臻在《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的战略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都伴随着所在行业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其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相关行业领域在国际上的水平和竞争力。因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的实践中,具有优于其他高校的良好口碑和认同感。②在具体的行业领域内,行业特色型高校往往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学科群。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学科前沿的开拓上,还体现在对学科方向的把握上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协同上。凭借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大多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这类高校依赖其与行业企业、行业科研院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在现阶段已有的协同创新案例中,获得了相对优势和竞争优势。③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由于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设置和专业配置紧紧围绕着所在的行业或者产业链,因此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适用于行业发展,而且培养出的人才在进入行业后,实践、动手能力和领导能力优于普通类高校毕业生。实践证明,行业特色型高校办学面向特定的企业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体现出较强的专才型理念,并源源不断地向某些行业输入技术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且有许多已进入最高决策层,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军人才或者领导人才,对行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三个天然优势,凝练学科方向,调动社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我国相关行业的高端发展。然而,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瓶颈,需行业特色型高校去努力克服:①由于行业特色型高校过分依赖所在行业发展的背景,其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存在一定的习惯性。比如,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其人才、技术、知识、资金和实验平台等科技资源流动方面,往往倾向于遵循既有的规律,不适应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各要素的快速配置和调整,进而降低了其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能力。②行业特色型高校不能准确抓住所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缺少促进协同创新主体自由交流、沟通、互动,激发创新思想的经验,进而在抓住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点上存在一定的盲目和跟风现象,不利于其为所在行业的进步及产业调整提供持续的供给。③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缺乏控制成本、降低风险的有效经验和机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风险和成本是必然存在且无法消除的。如果不能为协同创新建立合理、经济的机制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则会极大地影响协同创新各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协同创新无法正常运转。 3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定位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时必须明确实现所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对协同创新机制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有利于行业特色型高校抓住所在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明确协同创新目标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②行业特色型高校务必对自身的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同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合作伙伴,进而促使协同创新高效运行。③合适的机制模式是协同创新高效运转的关键。合适的机制模式应该结合行业内其他组织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协作基础,将各方的优势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各协同主体的核心优势。

4 结束语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既有行业认同、优势学科、特色人才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也存在发展背景、经验、风险成本控制机制上的瓶颈。因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时必须明确目标、抓住优势、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并选择适合自身的机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凝练学科方向,调动社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科研机构、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国外科技力量等组织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机体,抓住行业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共性技术,引领行业向高端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郭淑芬.非线性思维下的促发与组织——当前几种创新管理新模式述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04): 73-76.

[3]刘吉臻.依托服务引领超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的战略思考[J].大学(学术版), 2013(01): 31-34.

[4]李爱民.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54-57.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协同创新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高校专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