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桥
【摘要】高等院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通常采用授课形式,但由于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两方面的影响,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本文以高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为主线,研究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旨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参与式教学 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75-02
在思想政治的学习阶段中,学生需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也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1]。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一、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一)学习的自主性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位置,在意识上具有独立性,能够独立思维,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在参与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观点指导自身行为。教师应注重参与式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性,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除本身的教学内容外,还可让学生参与到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试卷的过程中,让学生具有参与感与责任感,不再处于教学活动之外,而是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以主体形式参与其中。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有所提升,身处于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更快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思想政治教学更具有效性。
(二)学习的创造性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能够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层面,而是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创造性,在学习成果上有所突破。参与式学习加重了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主体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增强批判意识。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组织语言去表达内心思想,用头脑去判断事物好坏,用眼睛去观察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习更具创造性与个性。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学才能够达到所追求的境界,让学生成为创造性主体。
(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知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只是一门公开课,是为了达到学分才来学习的,并没有对其本身产生重视。在这种思维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研究问题、总结答案的流程,对政治思想教学知识点产生系统性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参与中逐步掌握知识。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成绩以及学分,而是研究的过程与参与性,重视的是自己参与后在主观能动性发挥下的收获。目前高校中要想提升课堂质量,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这样才能对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加以克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创新应用
(一)备课阶段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备课阶段处于初级阶段,决定了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而言难度较低,但在趣味性上也更为缺乏,因此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并不高。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明确参与式教学的目的以及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讲课流程,尽可能将学生纳入思想政治思维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自己的任务与工作,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需有一套较为规范化的设计流程,初步计划教学方案设计,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树立学习思想政治的信心。教学准备阶段中教师与学生需重视相互交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2]。
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之中,收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学读物;也可以采用经验交流方式让从农村来上学的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从而引出“新农村建设”这一话题。在课程准备阶,教师可将重点需放在加强学生的兴趣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氛围更为和谐、宽松、平等与民主,令每位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产生归属感与心理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主动表达出来,不必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过多束缚。现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主要问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在备课时初步选定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最终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参与性。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备课完成之后,教师可开始课堂教学,根据备课模式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在参与式教学中,课堂教学阶段处于重要位置,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主要阶段。
对于高校而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小班授课形式,而是将同一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大班授课,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程度与特点,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融入到时政热点中,让学生通过对热点的讨论,潜移默化地了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与教学相关的话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采用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模式,加强学生思维的运转程度,之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论,扩展学生参与空间。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建国大业》这一电影的视频资料,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思考范围与条件,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冲击,在客观情境中将头脑中的深层思想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时,可通过“依靠力量”这4个字,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各个阶层,尤其是新生企业主阶层以及农民工阶层,思考这两个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发展趋势。又或是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时,可向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中的人物资料,令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权力观。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实践处于重要位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方式有很多,但重点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自主思考。另外在时间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或是利用假期时间支持学生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背景与实施成果;是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提升思想政治学习质量。
(三)课堂讨论
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中课堂讨论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效的课堂讨论方式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为了确保课堂讨论具备有效性、集中性等基本特征,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的设置讨论问题或者主题,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或者主题完成课前准备,获得更加具体、丰富的信息与资料,为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3]。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问题或者主题时应该尽可能围绕一个知识点去开展,确保学生在讨论时能够多角度的去分析与探讨。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已经充分的准备,因此,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均能够积极踊跃的发言,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根本上调动课堂气氛。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恩格斯、马克思”,对其成长的心路历程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伟人的成功之路。虽然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课堂讨论时间较短,无法让全班学生独自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在课堂前学生已经有着全面的准备,因此,学生在实际的课堂讨论中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
(四)教学评价阶段
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环节,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及教学成果的反思。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价主要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方式,相对而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多数学生在考前采用突击背诵方式,考试结束后便不再理会这些理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无法达到真正目的。在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学生参与到了整个学期的活动之中,思维上已经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思想政治的各个内容,因此在最终评价上除了采用试卷考试方式还可以通过学生对思想政治某一事件的评述或日常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积极程度来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评判。
在评判方式方面也应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加以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对自身学期总结的评价之中。自评与互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全面情况真实反映,在理论知识的评价基础上,可采用网络测评、调查测评等多种与传统形式相区别的方式,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学习弊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学是目前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课程,由于这一课程在内容、专业程度、重视程度方面的特殊性,其教学质量亟待提升。教师与学生首先应重视这一课程,其次在参与式教学中切实融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加强课堂参与性,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儒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原清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3]陈炳.现代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