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祥荣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传承民族精神是当前中国每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而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可以将民族文化的精神诠释地淋漓尽致,因此应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诠释给全世界。本文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46-02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文化的具体手段,因而语文不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远的历史知识,其中更饱含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很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视野,更可以提升语文教材的艺术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小学语文教育升华为传承传统文化和体认、感悟以及发扬民族精神的过程。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开始走向国际化,因此近几年中韩日三国举办过很多次的国际儿童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相对于日韩两国的少年儿童,中国的少年儿童相对缺乏自理能力,总是以我为中心、不懂礼貌等不良习惯。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中的中国的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杳无踪影,古代的简朴、刻苦、坚强的优良传统也消失不见,由此可见少年儿童在文化传承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危机时刻,只有加强小学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将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提高少年儿童对待传统文化的意识,才能为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个人文化品质形成的必要性
孩提时的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一生来说有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于个人文化品行的塑造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少年儿童时期的文化影响将会伴其终生,使每个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责任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够自主拥护中华民族文化,当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和继承者。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较于科技更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建设。由此看来,个人文化品质的灌输不能像暴风雨来临式的那样急促,而要像细雨润物式慢慢的滋润,需要小火慢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中国式教育在国际上都是“远近闻名”的应试教育。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升高的压力逐渐增大,初中毕业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着一个学生将要上哪所高中学、哪个班级。在残酷的竞争中,如果不注重功利性的精神培养,传统文化将会趋于边缘化,语文在教学中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科目,课外阅读本是最具文化培养的手段,却也没有人重视。而小学的教育,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更没有升学压力的担忧,在这种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最适合传播文化的意蕴,挖掘语文的魅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1.诵读经典 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是古代私塾最为常用的教育方式,认为朗诵会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次传达到耳朵里去,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记忆的很牢固。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其为历史的传承起着及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思想的源泉、更是民俗民风的始作俑者。由此可见,文化经典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是诵读,其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可以加深记忆,更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2.同异对照 把握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蕴藏着人类各种哲理与情感,而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在深入小学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们能够容易接受。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办法,使学生们各自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见的评价来让其意识到是非对错,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提出来作一有针对性比较,来帮学生答疑解惑,以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3.结合实际 体味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最为直观和最具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品质和思想道德,尤其是对有判断能力和模仿行为的小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以实际行动来传输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结语
在如今这个传统文化没落的时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想文化传承的事业有所成就,就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