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点就是强化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学生未来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必须从小学就重视起来,用有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还不够,填鸭式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大大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堂大多都是老师讲,学生在讲台下面一直被动地听,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虽然穿插着课堂提问,但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太少,以至于学生不能深刻领会问题的要点,降低了课堂提问的效率。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当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的机会太少,老师往往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所要学习的文章,而不是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发挥想象,从而深入地领悟和体会文章的内容。整个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被老师牵引着,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完成阅读训练,没有提出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三)缺乏明确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之前往往忽略了对阅读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大多数老师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一些建议来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缺乏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没有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就严重脱离了实际,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成性课堂。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以及交流讨论。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句子或者哪一段话最精彩,为什么?”“通过阅读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自主思考以及交流讨论,通读完文章之后学生可以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与内涵。第二,老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知、理解与感悟。例如,在讲授《秋天的树》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秋天的美丽景色,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文章中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精髓。例如,在讲授《小桥流水人家》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如“通过这篇文章的题目你们能想象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小桥、流水与人家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通过这些问题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小桥”“流水”“人家”来构建出不同的情景与画面,并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还应引进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和活动,使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朗读比赛、读书交流活动、经典名著阅读等,或者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校外图书馆进行参观和阅读,通过这些课外阅读实践,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与阅读的途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立足于实际,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总结以往教学的经验与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注重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