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娥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收集整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为新型的阅读课型注入活力,为学生高效阅读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群文阅读;最佳选文;1+N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纵观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单篇精读课文”教学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绝大部分一线语文教师的常规教学手段。教师在此类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记忆为主,片面地重视知识的线性积累。学生死记硬背,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教学课应该怎么上?”成了众多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群文阅读教学无疑是新型阅读课型的一项有价值的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阅读效率,既能阅读文本,又能阅读生活,语文老师作为阅读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值得思索。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语文教学的传统策略是多阅读、多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把阅读放在了关键位置,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阅读大致也就15万字。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一篇课文带动四五篇文章的阅读,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多文章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培养学生快速获得、整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通过群文阅读,通过不断地阅读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比较、分析、综合、深入思考,我们便能从较深层次去阅读文章的含义,体会文字背后的思想,与作者进行无声的交流。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深度。
群文阅读课堂,教师不再为学生设计好每一个脚步,而是由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融入阅读,通过自读、默读、速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去自读自悟,以获得更多的阅读自主权。这样,课堂上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读得快乐,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佳选文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把文章组成“群”。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群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它不可能脱离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或者凌驾于教材之上。如何把课内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如何使学生既掌握课文基础知识,又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1+N”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较为适合在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中开展。
“1+N”中的“1”,即选自教材中的课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鸟的天堂》、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白杨》,这一类文章需要学生细细地品读,了解其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达的含义,个人认为不太适合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粗读、速读。“1”的选择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以“父爱”为主题的单元,我们可以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安排两个课时单独进行常规性的课堂教学,从字词、中心思想、人物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剖析。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后,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内文章,学生就能准确地抓住关键词句和事例,感受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或者也可以是课外关于其他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文章,例如《父亲的爱》《父子情》《背影》《麻雀》等,这便是由“1”所延伸拓展的“N”。
“N”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一方面,“N”可以是有数量变化的同一类文章。如果以语文课本的单元组合教学进行群文阅读,那么一般来讲,“N”的数量会是3~4篇。通过解读单元中的其中一篇经典文章,学生自主阅读其余同一主题的文章,然后进行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等的比较,掌握文章的要领和内涵。如以“小说经典片段”为主题的《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可以是学习《将相和》之后,以“人物性格特征的异同”为支撑点,分别解读诸葛亮、武松、孙悟空这几个古代名著中的英雄人物。
“N”也可以延伸为整一本书乃至一系列丛书。例如,在阅读《刷子李》这篇课文后,在学生了解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以及冯骥才对于文章“一波三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编排,激起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后,可以在课堂上安排阅读《泥人张》《张大力》等同类型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功、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
另一方面,“N”的内容是可变的。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时,除了要遵循课本的单元主题教学外,还可以打破单元教学模式,创立新体系模式。例如,在阅读林海音的《窃读记》后,我们便可以进行有关于林海音文章的群文阅读教学,如《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迟到》等文。
“N”的体裁也是可变的。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后,我们可以围绕“离别、友谊”进行诗歌群文阅读,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南浦别》等诗都能进行阅读比较。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最优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与我们现阶段进行的常规教学手段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不拘泥于字词的学习、语句的解读,其关注的是对多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讲究的是整体效应,这就要求教师把多篇文章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最优组合,根据文章的主题和特点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经过初步的实践与探索,我把群文阅读教学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握主题”。把握主题就是提炼出组成群文的几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找出它们所要表达的共同含义或思想情感。通过画“知识树”这一方法,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主题下定义,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本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让学生阅读这几篇课文后,概括出“童趣”这一主题。
第二步是“浏览阅读”。浏览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课内文章的基础上,拓展到课外文章的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从整体上对几篇文章进行把握和学习,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快速有效,可设计“阅读记录表”让学生填写。如一组写动物的文章可以这样设计:
第三步是“美文分享”。这是整堂群文阅读教学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丰富的课堂经验、准确的身份定位,要做到“少说多做”。
群文阅读教学课有别于传统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不能一味地分析语言特征和写作手法,而是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受。学生的阅读体验,无论是肤浅还是深刻,无论是单一还是丰富,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尊重。教师应当摆正自己的课堂地位,成为群文阅读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学生阅读体验的聆听者。教师应当多从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引导,创设民主、互动、多元的谈话交流情境,营造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提升个体与群体的阅读素养。
第四步是“精彩深化”。在学生充分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应当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阅读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话题,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对精彩内容或观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话题的设置,可以是对作品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也可以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构思技巧,还可以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第五步是“拓展延伸”。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作用,犹如一把钥匙,它能帮助学生打开通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世界。有了课堂教学激发的阅读兴趣与方法,课外阅读必将事半功倍。
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发展、改革、创新,必将成为这一时代的新生事物,也肯定会扭转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并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上成群文教学,但是,群文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的平台,一个教师自我学习和完善的平台。如果所有教师都能把握群文阅读教学这一契机,我们的学生必能因群文阅读而受到滋养,给心灵补充更加丰沛的文化底蕴,塑造更加完善、更具人文气息的性格,更能获得一种致力于生活、具有生命力的阅读方法与技能,撑起一片明朗的阅读天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所有师生在群文阅读教学这片天空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
[2]于泽元,王燕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