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谈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2016-03-15 08:11朱丽双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参考书预习合作

朱丽双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小英雄雨来》一课探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预习;参考书;合作

[案例描述]

《小英雄雨来》我采用的是整体感知—合作交流—重点研读—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播放了歌曲《只怕不抵抗》,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热情,缩短两个时代之间的距离,从而让他们更加亲近文本。接着用“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探讨。

提出要求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讨,于是前后桌六人一小组便开始了讨论。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事先放好的录音笔记录了他们的讨论过程。下面是其中一小组的讨论过程:

生1:我们认为第一部分应该是雨来被妈妈责罚。

生2:我觉得是淘气的雨来,要不然课文中妈妈为什么往河沿边跑?

生3:那就是淘气的雨来和他的朋友。(其他人都同意)第二段写了雨来看了爱国教育的书。

生4:应该是上夜校,这样才能看书呀!(生1、生2都同意)。第三部分是鬼子来扫荡了。

生3:第四段是保护……(生4:保护谁啊?你要说清楚的)李大叔。

生5:第五段是雨来被杀害。

生4:杀害要加上引号,因为没有真的死。

生2:第六是事情的转机。

生4:那什么事情的转机呢?还是雨来的脱险好了。

……

第二次讨论是在分组分块交流每部分“感受最深的地方”,这一部分的讨论基本上都是个别学生在发言。

[案例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在上面的两次小组合作中,第一次大部分学生参与了讨论,但是讨论时基本都是在附和,第二次的讨论附和现象更为严重,基本上都是在唱独角戏。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预习要做好,但不能过分依赖参考书

有的组讨论很激烈,而有的组却基本上都是在附和。在课前我也大致了解了一下,发现基本上学生都预习了课文,那是为什么呢?进一步了解原因之后才发现很多组里的成员在预习时都运用了参考书,直接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内容,导致所有人的答案出奇一致,所以他们在讨论时就出现了无话可说的情况。只有在自己对课文充分把握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会有激烈的探讨。

2.合作的论题需精心设计

为什么两次讨论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是否和合作的内容有关呢?或许有时我们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上我们看学生讨论得很投入,一个个热火朝天,但是真的有效吗?很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偏离主题,结果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有时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也为了迎合小组合作教学,往往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也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了,看似每个人都在说,其实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学生的思维也很难得到深入,很难有创意性的答案,导致课堂教学无效甚至是低效。案例中的第二次小组合作的题目对于这么一篇长文来说或许指向性太广泛,而我们所给的时间又太短了。设置的讨论问题应该具有探究性、操作性、开放性、矛盾性等,让学生有话可说。

3.教师的参与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有时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也看不见,这样就给一些调皮的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目的、过程就被歪曲了,肯定也得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我们经常说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会成为“优生唱主角,学困生跑龙套”的场面,到最后汇报时指定一人发言。在案例的第一次讨论中就很明显,我长时间待的那个组讨论情况相较其他组就投入很多。所以要避免只有热闹的说话声却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需要关注那些很少发言的“弱小者”。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捕捉并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果我们不断地发现“弱小者”,真诚地关爱“弱小者”,不懈地鼓励,让他们敢于说、乐于说,那么合作学习必将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内容,然后是这节内容要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肯定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固然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否对于每一篇课文而言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比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在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时,学生人云亦云,大多是机智勇敢,无法进行深度的交流。当然,如果需要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应精心去构思这一个环节。在学生具体实践时,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否是走过场,或者说是形式的。我们要积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注意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的人窃窃私语,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我们要巡视,要参与,要去“察言观色”,要及时调控。

总而言之,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缺少的不是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也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更不是流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获得更好的效果呢?只有我们用心去探索,积极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王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新校园:理论版,2010(11).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参考书预习合作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