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继放
此 标题源于我们熟悉的一句台词。它多出自“坏蛋”之口,后头还有一句:噢,是自己人!好说好说……通常,称“好说”的那个离死已经不远,还是死在“自己人”手上。
这是某些“神剧”里常见的俗套,那些“坏蛋”也蠢得离谱。而我们身边某些并不蠢的“同志”正在步那些“坏蛋”的后尘,且乐此不疲。他们不仅喜欢“表演”,常念一些听上去很不错、却从不践行的“台词”,还入了戏,但没找准角色:遇事只问对方是哪部分的?但凡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一切皆可“商量”。
那个“自己人”,即所谓圈子。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这是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我们的先辈靠践行这个,缔造了人民共和国。搞五湖四海,不拉帮结派既成为我们党的建党原则,也是取得各项成就的基本保障。
然而,不知起于何时,拉关系、进入某个圈子渐渐成为官场的某种“时尚”,“你是哪部分的”也有了现实版。拔出萝卜带出泥,查一个倒一串的事常有,也是这一怪象的极端表现形式。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反对拉圈子提到相当高度,足见已非个别。
圈子不算什么新玩意。“××帮”、“××系”之类,人们已听得不少,还被称为“自己人效应”。其构成,诚如毛主席所说,“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虽各揣目的,至少在表面上是“一伙的”。他们“走到一起”,图的是“相互关照”。该认真办理的,应付了事;事关圈子利益的,“高度重视”。
有一个关于“圈子”的小故事,挺有趣。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清道光年间,有个书生到臬司府当差。起初,见那些大官小吏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连影都见不到。他既敬畏又钦佩,感叹不已:做官真辛苦啊!后来,他入了臬司大人那个“圈子”,结识了不少当官的。一天,与几个好友饮酒。席间,有好友不解地问:想见那些大人一面比登天还难。他们咋那么忙?半是卖弄,半是喝高了,书生先是反问:忙?随即吐出三个字:忙个屁!
那种“忙个屁”的官,过去有,现在也有。他们看上去很“忙”,连公文都没空看。实际上,要么屁事不忙,要么净忙屁事。用当下的说法,“屁事不忙”叫不作为;“净忙屁事”无外是谋权、谋财、谋色,且能“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缘于能“借风”。对某些人来说,圈子不仅能“借风”,还能“挡雨”。比如大名鼎鼎的“蒋委员长”,叫他“委座”的多是“外人”,尊一声“校长”,情况大不一样。那声“校长”也不是想喊就能喊的。叫“委座”的出了错,大祸临头;一口一个“校长”的,即便被骂“娘希匹”,也不必紧张。这就是典型的圈内圈外。装备精良的“国军”不堪一击,落得众叛亲离、兵败如山倒的下场,也就不足为奇。
当今是开放年代。公开、透明,才有公正。圈子却逆向而动,颇像鸦片。鸦片之所以可恶,缘于它毒害的是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肌体。吸鸦片会上瘾,卖鸦片能获利。指望他们“收手”,太天真。而“老虎”们接连落马,已经为拉圈子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