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示范性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03-14 09:44翁奇星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示范性直观语文课堂

翁奇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如下片段:“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其中内容暂且不论,但文中私塾先生的深情朗诵着实感染了儿时的鲁迅。虽是旧式的私塾教育,但足见朗诵在教学中的吸引力。放眼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却被摒弃或被忽略,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究其原因,或因教师咬字强调的不足,或用磁带、多媒体设备替代,抑或让学生自行朗读了事,甚至是教师以讲代替读赏析文本。诸如此类,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环节。为何重提教师的示范性朗读环节,笔者认为,这是语文课堂的助推器,是教师主导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媒介。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言语的最直观的手段,是解读文本的初始阶段。绝非是停留识字的基础上,应该使朗读成为表情达意的作用。

表意性:文本经朗读将文意直观地表述出来,这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言语是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如故事性较强的文本《一厘米》,说明介绍性的文本《苏州园林》,其中较多的平铺直叙。为避免文字的单调枯燥,用朗读的方式能使其文意更直白地表达出来。

表情性:情感是文本的灵魂,需要读者细细体味,言语是情感表白的外在载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捷报的悲喜交加,而后携带家小的归心似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屋破雨漏的无奈,推己及人的忧虑。喜怒哀乐、嬉笑怒骂,内在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者在轻重、缓急的语调中以外露的形式得到感知。

朗读的作用毋庸置疑,朗读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朗读不是机械的吐字发音,它不仅要求字正腔圆,而且要求朗读者善于“披文入情”,具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叶圣陶语)的示范朗读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读出文章情味的能力。成功的朗读,可以省去教师许多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品位和素质。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朗读知识,在朗读示范及指导学生朗读时存在诸多问题,干脆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将自己置于身外。殊不知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示范性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是学生模仿的源泉。可是,有些语文教师的朗读示范能力较弱,朗读时存在许多问题。无法给学生提供好的模仿样板,无法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其实教师开口朗读的实践比起理论的指导要简易方便多了。“师者,闻道在先”,教师在学识阅历方面相对的优越能够使朗读具有示范作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能求其千里也”《马说》。以此为例,文中的节奏停顿、语气把握等朗读要求,并非学生所能驾驭的,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朗读的示范性作用尤为凸显。

二、感染性

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叉、交流、融合,引发共鸣,语文课堂的感染力将在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中得以展现。以《将进酒》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激昂慷慨的语调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广阔的天地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哀婉低沉的语调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急促的岁月里。这一开一合,一涨一消,一喜一悲,从空间、时间悲叹人生的短暂,以极强的感染力让人为生命的易逝、岁月的无情而唏嘘。“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放荡不羁,任意放纵的语调作结,在戛然而止间却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张忽翕,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激愤,再到狂放。如此恣意纵横的情感非朗诵不能表达,准确到位的示范性朗读必将诗情得以触发,必然会把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

三、直观性

想象的翅膀是阅读的一把钥匙,但直观的再现却是想象的最初始阶段,示范性朗读的直观性再现表现为朗读者将文本的情感溢于言表。人的语言、神态、动作,都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最直观外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激昂处可扬眉吐气,“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悲愤时可仰天长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欣喜处可喜笑颜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悲怆时可如噎在喉,“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哀怨处可掩面而泣。或捶胸顿足,或横眉冷对,或奋袖出臂,或振臂高挥。这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间,一切情感不仅在朗读者借助音调、语气的变化中体现出来,更从示范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中得以充分展示,让学生更直接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味,将文本的情感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恰好弥补了当下教学中教师“引而不导”的不足。示范性朗读不仅能起到指导学生参与阅读的作用,还能培养“听”的另一种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把示范性朗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聆听作者的心声,引发共鸣。多一分感知,少一些解读,回归朗朗书声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示范性直观语文课堂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简单直观≠正确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