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评“任性”一词的翻译

2016-03-14 07:51陶瑶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蕾流行语任性

陶瑶

当前,“任性”一词无疑成为最时髦最常用的单词。2014年,一股“有钱任性”风强烈袭来。

其实“任性”一词在字典中早有解释,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谓肆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任性”一词火起来是因为2014年4月刘某在网购后接到了骗子的电话,随后4个月内,刘某被累计骗了54万——不仅搭进全部积蓄,还向人借了15万元。事实上,刘某在被骗7万元时就已发现被骗,但他继续选择被骗,理由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钱”,后来网友评论“有钱就是任性”。随之“有钱、任性”就被许多人以网络流行语的方式使用。这也是网络流行语的魅力所在,具有传播性广、传播迅速、讽刺性强等特点。此种“任性”而言,应理解为“赌气,贸然行事,固执”等含义,译成英语则为“pique”(a sudden feeling of annoyance or anger when someone has offended you),“impulsive”(done suddenly without carefully thought)最准确。

网络红词和网络流行语被运用得越来越多,就连许多官员和国家领导人也追随潮流,在许多重要场合使用“任性”一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记者关于反腐问题时回答“大家都很支持,有老虎的话,把他拉出来,大家都很任性。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张蕾译员对此这样翻译:“I should say,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corruption,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张蕾译员将这里的“任性”翻译成“capricious”,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反复无常的”,在韦氏字典中的解释为“changing often and quickly, especially often changing suddenly in mood or behavior”,虽然后来许多人对此翻译成“capricious”提出争议,认为反腐行为并非是突发任性的,而应该是坚持不懈的。这里的“任性”不再是人们惯用的贬义,而更多的是“willful”或“persistent”这层含义。但是在那一刹那瞬间,译者居然能想到如此达意的词汇,实属难得,这也让张蕾译员火了一把,成为名副其实的“任性翻译姐”。

然而,许多译界人员认为“任性”一词,应取其贬义而用,吕新华的这种口语用法并不规范。从香港出版的《新汉英词典》中收纳的“任性”一词的译本为“wayward or capricious”来看,确实明确收录为贬义。《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释义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也为贬义。笔者认为,“任性”一词近几年来成为网络新词,本身是旧的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加上词语本身具有其衍变和衍生的特点,网络词汇又受到社会和语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形式和意义发生改变是正常不过的。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报告时说道“大道至简,有权勿任性”,旨在提醒当官者不能傲才视物,目无党纪国法,为所欲为。这里的“任性”可以看做动词。从这一用法可以看出,由于使用频繁使得词汇产生了较强的衍生能力,语法功能发生了细微的变异。此时“任性”可以直译加解释为“serious corruption through misusing the law”,或者我们也可以运用“反正译”法,将“有权勿任性”翻译为“the man who has power should be self-poised instead of self-indulgent”。

综观2015年的中国股市,令多少人心如刀绞,泪雨倾盆,狂呼中国股市实在是太“任性”。解读这个“任性”一词,则是指中国股市贴荡起伏,抑或是萎靡不振。“任性”应当译成“unstable”,“capricious”或者“fluctuate”最恰当。

当然,这股“任性”风不仅仅刮入日常的英译之中,在观赏近期的一些外国影片时,会发现许多影片下的字幕已经被许许多多网络流行语占用。译者将一些外国词语译成“二”、“坑爹”、“屌丝逆袭”,等等,当然,“任性”的使用率也颇高不下。影片中有很多现代日常对话情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电影的翻译也需要随着当下口语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与翻译的归化有关,不仅可以使影片增加本土化的笑料,而且容易被现代年轻人接受。

在影片“任性天使”中,处于叛逆期的女主人公Rita逃学、反叛,不服管教,张扬个性,随心所欲,甚至最后杀死了她的叔叔。但这个影片的片名并不是“Impulsive Girl”,“Sullen Angle”,而是用一种反讽口吻,取名为“Lovely Rita”,这位青春期的少女在整部电影中几乎从没笑过,和“lovely”一点都扯不上关系。从形式内容上看似不符,实则使用这样的反语,达到与其原本字面意义相反的理解,这种语言上的冲突、排斥何尝不像极了小女孩Rita的不循规蹈矩、特立独行。从相反的角度来看,这部奥地利影片“Lovely Rita”中译过来时,没有选择译成“可爱丽达”,不仅和影片的内容不符,而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看,可爱的青春期少女比比皆是,并没有吸引人想要看这部影片的欲望,而将其解释加翻译成“任性天使”,更能使读者理解这部影片的内容,不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差异。

结语

中文或英文中的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意思,更会有不同的译法,一个词语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里的用法。词语的使用与意义都必然要体现在某一基于实际情景的语境中,不同的语境,所以才让“任性”一词有不同的含义与译文。在做翻译工作的时候,对于这些网络新词,我们不可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而应该多留意,抓住词汇的基本含义,弄清来龙去脉,考察其在实际中的使用语境和语用意义,透彻分析它在句子中、篇章中的含义,给出准确的翻译。

参考文献:

[1]李景瑞.从“任性”的翻译谈任性[J].中华读书报,2015.4.

[2]王晴佳.两会之上“任性”翻译[J].中华读书报,2015.3.

猜你喜欢
张蕾流行语任性
每天吃出一道彩虹
美味午餐搭配四则
My Dream Life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千万别任性
巧借 流行语
张蕾作品
任性者的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