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西北小学 陈 芬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计算,为考试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堂变得沉闷,学生会觉得学数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至关重要。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与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
首先,从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生活与数学知识密不可分。
例如,我在给六年级学生上“圆的认识”时,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一下子就举出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硬币的面,光盘,汽车的轮胎等。师:“那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吗?”生:“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很危险。”师:“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圆与其它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我就趁此引入新课:想知道吗?生齐答:想!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了解圆的特征以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学生带着极强的求知欲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的,为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两名学生上台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了演示,通过实际演示,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再次,引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