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培养

2016-03-14 23:02:26李莉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本质体育

□李莉(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浅谈体育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培养

□李莉(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根据文献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及自己的见解,浅析了体育的本质,即体育是以身体为起点,通过人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人,以培养人的真、善、美,并且根据其本身和社会共荣需要建立的一种“人本需要”的文化形式。然后借助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与方法,将体育放在当今社会进行思考,针对体育的本质,分析了体育本质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体育本质人文精神

1、体育的本质

1.1、对体育的基本认识

从古希腊到现在,对于体育的界定、本质问题一直在争论着,有体育起源学说、“劳动产生体育”说、需要产生体育论等,其实这些论述也不需要我们再多加理论辨析,因为今天的体育就像超市中功能重复、千姿百态的商品,为形形色色的人所使用、滥用或误用。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本身就没有其自身确定的含义,越是内涵丰富的术语越有可能被滥用,而事实上学者的定义与人们的了解通常有差异,体育的定义便是如此。体育的标准,有时是根据单一的标准:发展身体素质或作为教育组织的一部分;有时则会交杂各类不同的标准。概括性的来说,指向一个涵义:体育,是人们根据自然、社会的需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文化活动。

1.2、体育的本质

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先,作为体育手段的运动方式;然后,运用这类手段、方式来实现体育社会化的途径。这种双重结构决定了体育的双重性:一个是运动的本质,即自然本质;一个是教育的本质,即社会本质。体育的根本性质,正是由其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相互结合、交互作用来决定的。

体育的本质具备层次性:强身健体、文娱,是体育的初级本质;其二级本质是对人格的培养、教育;高级本质则是增进人的自我超越、自觉创造和全面发展。人们对体育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同样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

2、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本质和形式,经过多年的讨论,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查阅文献不难发现,其重点是从人文与科学相对应的角度,而不是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人文精神,探讨的是它与自然主义、科学主义和宗教精神的区别,研究的是普遍和永恒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历史和发展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基础是文,也是世界观:既有人性的普遍性,又有世界观立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及社会和认识发展的时代性,是人的本性、世界观和时代精神的综合反映。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自己以及人文和科学的看法就不同,对人文的追求及其形成的方式也不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认识和形成当代人文精神的根本依据。因此,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

3、不同层面体育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培养

3.1、从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本质观下看人文精神的培养

(1)体育自然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

体育作为一种运动方式和手段,从生理特性来看,人类在自己的进化历史上曾经存在种种活动局限,如力量、速度、灵活性等的不足。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开始不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举起重物;不必依靠自身腿脚就可以快速移动。总而言之,人类可以不用损耗过多的体力就能够完成过去许多高难度的活动。于是,体育从实际的劳动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并无直接的实用功能的文化类型;它的目标已不是为了生存而运动,而是包括人格和精神发展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

(2)体育社会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

运用体育这种手段、方式来实现体育的社会目的,其中主要就是体育的教育手段及方式。换个角度出发,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众所周知,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有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在内,而这些在培养人才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它们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其中体育在这一整体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对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基础作用。

3.2、从体育本质的不同层次看人文精神的培养

(1)体育初级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

从体育的初级本质观出发,即强身、游戏、娱乐,体育运动总是处于一种结果未定,需要不断努力,把握时机的过程中,正是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给人带来无限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无尽的快乐,从而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游戏性、娱乐性增强,容易达到娱乐身心,消除疲劳,促进友谊的目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并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换一个角度讲,随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思想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充分利用体育的娱乐性,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面把人形成有机的整体。体育文化的核心就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都是在集体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其中有许多精神所在,例如朋友间的相互了解、集体的相互团结和对手间公平竞争等等,这些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体育的这种精神文化使人们走出了狭小的个人利益,建立了和谐的文化氛围。

(2)体育二级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

体育运动既有积极的精神,也有艰苦的身体运动。在体育比赛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有的运动员虽然跑了最后一名,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跑完全程,人们同样会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第一名获得掌声靠的是能力,最后一名获得掌声靠的是精神。体育的精髓便是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精神。鲁迅先生在《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一文中写道:“我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可以这样理解,在体育运动中,艰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对人意志的最好的考验。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并不代表一世的失败,失败了仍要顽强抗争,终有一天,失败会成为通向成功的台阶。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提醒人们要具备一种顽强斗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要拥有一种不断超越,奋力拼搏的人生信念,体育就是在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

(3)体育高级本质观下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从事或享受体育活动和劳动的评价活动是完全不同的,体育更突出主体化的人,我们欣赏的是体型、姿态、技巧、力量、速度,而不是他的“劳动产品”。同样,对于运动员,衡量他能力的标准也不是外在的客体物质的数量。他们所要克服的并不仅仅是沉重的杠铃、高高的横杆以及漫长的跑道这些表面体能所能承受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要征服他自己内心的压力,对他身心一体的考验是人格考验的整体性。就像体育高考,考的不仅仅是技术含量,同时也考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把控不好,也很难考好。

体育表现的不仅仅是人本身的存在、进化和发展的价值,并且集中包括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和理性精神。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境界,通过不断否定和创新,来追求和创造新的辉煌;体育不承认事先规定的界限,希望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竞争去突破人类运动的极限,也体现了人类勇敢地塑造自己,使人永不满足决不向权威低头,向着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这正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兴盛所必需的。

4、小结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内核,它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中孕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过程中成长。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纸上谈兵,大学讲台上的夸夸其谈、振振有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能完成人类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塑造,能丰富我们的身心,强健我们的体魄,保持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它提供了我们进行文明教养的最直接的手段;体育文化全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对美的身心、美的举止、美的竞技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在体育本质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中的人文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创造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胡海旭.体育现象与本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2]田国祥.我国体育本质10年研究回顾与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

[3]童宇飞.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

[5]郝文武.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J].教育研究,2006,10.

[6]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2008,9.

[7]贾玉芝,李春光.论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本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2016体育年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我们的“体育梦”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05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