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美好的语文课堂环境

2016-03-14 20:08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田玉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9期
关键词:赵州桥美的多媒体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田玉存

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会学的目的。丰富的多媒体情境提供了美育媒介,将审美教育纳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恰 恰能够帮助创造美的课堂学习环境,它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激情引趣,化抽象为形象,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激情引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上《荔枝蜜》一课,课件设计是,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受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让蜜蜂蜇的经过,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不大喜欢蜜蜂”情感疙瘩;接着以“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播放,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特征;最后以色彩鲜明、寓意深刻的蜜蜂的采花酿蜜园;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堂教学设计时,我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在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等方面调拨学生目接口诵,再点拨学生体味小蜜蜂的崇高精神气质。尤其是对那段“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的课文重点段,用以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特殊情景氛围,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进行着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释放活力。

二、创设情景,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学习课文,接受美的熏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的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是不尽人意,许多时候,教育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感情基础。无论是快乐明朗的,或是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举《春》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激发思维,化难为易,创造直观可感的课堂环境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的重点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或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启发思维,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给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象,而且不要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展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同时,这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赵州桥的形象美、建筑美,激发了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语文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想达到而难以达到的效果。

颜色、字体、字号的自由选用,可以突出要表达的内容,画面、动画和声音,往往给人感觉上的特别刺激,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率;相关展示,“过程”推理,赋予课堂严谨的逻辑意义,又可以引发有意注意,形成思维的高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理解课文的难点,并就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节省了板书时间,让位给图画、动画和影视资料,丰富了课堂表现手段;文本展示加大了“板书”的容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丰富的多媒体情境提供了美育媒介,将审美教育“无意”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营造了一种美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文学培养人格,音乐陶冶情操,绘画提高品位,影视默化灵魂,这些艺术优势都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发扬光大,在审美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美好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耳濡目染。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熏陶和高雅的情趣培养,才是审美的目的,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赵州桥美的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3D打印“赵州桥”在天津落成创三项世界纪录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