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应用研究

2016-03-14 18:37马连鹏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竞技专项运动员

马连鹏,文 锋

●运动训练与竞赛●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应用研究

马连鹏,文锋

为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可行性,找出制约少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攀登体育高峰的原因所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定义,运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议,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训练中存在着诸如“早期专一化”、“早期成人化”和“早期职业化”的误区,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早期专项化训练具体实施的建议。

早期专项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误区

早期专项化训练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已经非常普遍,尽管存在很多质疑和反对,但其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否定。然而,早期专项化训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在培养大批竞技体育储备人才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优秀运动员无法到达更高的竞技体育高峰,即所谓的“早衰”,造成人才损失。本文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视角,就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可行性及造成“早衰”现象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1 “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定义

“早期专项化”一词,是50年代初由苏联从事训练工作的学者、专家率先提出来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少年儿童开始,以某一项目为目标而进行的早期训练。现阶段,我国体育专家学者对早期化专项训练尚无统一定义,徐本立曾指出: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在启蒙训练后期进行的,在青年运动员没有确定专项运动训练组织时,原运动组织对其展开的早期全面化正规训练活动,是运动员在没有加入专项高水平训练之前的基础训练活动,同时也是运动员在多年训练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茅鹏先生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定义与徐本立先生的定义之间有所不同,茅鹏先生将早期专项化训练定义为:青少年运动员在“可生长发展时期”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将运动员“可生长期”这一特性有效运用,从而增强对运动员基础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以专项运动所需要的人体综合能力进行定向培养,其中包括运动员器官机能、运动综合素质、专项运动技术、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智力等方面。李广海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早期培养适合幼儿身心发育和运动敏感期特点的某种运动专项需要的基础能力训练。

综上所述,现阶段早期专项训练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上述体育学专家的不同定义中可以看出,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正规的早期全面训练、运动员基础能力训练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主旨。

2 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争议

多年来,早期专项化训练被广泛视为发展竞技体育的战略核心,纵观各国,概莫能外。应当肯定地说,以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为归宿的训练指导方针是正确的。它对推动世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普遍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还应看到,早期专项化训练付诸实践后的几十年里,失败与成功并存。从国内来看,问题主要表现为优秀后备人才最终成才的高消耗性。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影固然不少见,但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名获奖的运动员背后,站着大批耗尽了青春而最终默默无闻的运动人才。我国在后备人才方面不乏优秀的苗子,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世界青年运动员的比赛中获得的冠军和创造的记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并无明显差距,甚至超过许多先进水平的国家,但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赛场上却鲜有表现。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多年来我国运动训练界始终难以突破的困难。如何把多年我国在部分项目上“点”的突破,发展成为“面”的突破,是我国运动训练需要认真总结首要问题。究其原因,我国运动训练界多年来也始终认为是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导致的结果。于是人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和反复推敲的命题,即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否值得肯定和推广。对此,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尽相同。

2.1反对的声音

当前,质疑和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使负荷强度上得过早、过猛、过大,会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损害身体健康。过早专项化还使基础打的不牢,特别是身体全面训练水平低,满足不了未来攀登高峰的需求。刻意抬高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武泉华和董国珍即持此种观点。韩胜利更是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弊端做出如下总结:第一,早期专项化训练不利于少年儿童身体全面发展,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对该项目技术的掌握。第二,早期专项化训练,阻碍了运动员向高水平发展。运动成绩过早地出现,全面身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基础不扎实而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第三,少年儿童从开始训练到进人最佳成绩阶段,大约需要8-10年的训练,在长期枯燥、单调、大运动量负荷训练的作用下,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压力都是很大的。由于疲劳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训练课的效果,身体素质没有明显提高,专项成绩停滞不前。这种在心理、生理上的疲劳积累所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丁玲玲则认为:“早期专业化训练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扩大选材面和科学选材,不利于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利于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

2.2肯定的声音

尽管存在很多质疑与反对的声音,仍然有很多专家学者在支持早期专项化训练。韩鲁安、孔祥宁等人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体现,训练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误操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并不能代替或否定早期专项训练的本质。一些根本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理论需要纠正。陶于和王光寻则指出,对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训练是因为这个时期儿童的模仿能力强,领会意图快,而且在这段时期里,诸如柔韧、灵敏等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会迎来其发展的最敏感时期,在这段“黄金期”中进行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错过了相应的“黄金期”,有可能会使少年儿童的基础身体素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阻碍其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步伐。

茅鹏的“一元训练理论”认为,人脑的发展需要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教育。四岁前如果没有足以促使其人脑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特别是没有促进智力发展的教育,就会使儿童的智力受到损害。如果从狭义的教育定义出发认为对幼儿进行教育有一定困难,或者说幼儿的“神经联系网络”先从“智力”入手打基础有一定困难,那么茅鹏认为幼儿的“神经联系网络”可以先从体育运动入手,简单而可行,同时也为智力建设打好了基础。婴幼期以及紧随其后发展的童年期正是人类生命期中至关重要的“早期端”,而运动训练全周期中的“早期端”若不能适时地、能动地与此对准,就成为制约体育运动竞技人才在日后拔尖的关键。总结来说,正确地、适当地、充分地运用运动训练全周期的“早期端”,对于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巩固性,肌体的坚强性是极为重要的。

3 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正名

大量的事实证明,早期专项化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方法在竞技体坛上立下了丰功伟绩,对于推动全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我国的乒乓球、体操、游泳、跳水、武术等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项目,都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获得成功的。另外还有一些运动项目,如击剑、羽毛球、棒球、垒球等也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但是,也确有一些项目,虽然采用了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方法,并且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仍然收效甚微。尽管这些情况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训练体制、条件、科研水平和教练员的能力等,但不能否定与我们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科学内涵及其方法、手段的正确认识有限、理解不清,从而造成实践中产生错误操作有着密切关系。

在贯彻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失误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以这些失误的存在而否定它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它所体现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不可取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只要运用得合理而科学,对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整体运动素养的激发都是有利的。

3.1早期专项化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前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少运动训练学专家和学者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使少儿的全面训练基础不牢,特别是身体训练水平低,满足不了未来继续发展的需要,使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少儿“过早退役”,造成运动员“早衰”。同时早期专项化训练,使负荷强度上得过早、过猛、过大,虽身体机能得到一时的提高,却对身体机能结构改变不大,必然严重影响到今后身体功能和运动成绩的再提高,以及少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少儿期间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固然重要,但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于为专项能力的提高服务,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训练的效果转移到专项上来;再者少儿期间,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正处在旺盛的发展阶段,但这种发展并非同步进行,而是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的,即有机体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运动素质发展快慢不一的差异。人们通常将这种规律现象称为运动素质的敏感发展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专项能力增长最快的“黄金”时期。如专项技能和专项能力所需要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对时空的辨别能力、节奏能力等,都是在相应的“黄金”时期获得较快、较大发展的。如果这一时期以一般性全面发展的训练为主体,那么就会贻误专项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机,造成训练的低效或无效。因而所谓打牢全面基础的运动员,在日后的高水平训练中是无法达到少儿时期所能获得的发展专项能力训练的最佳效果的。

例如,孙飞跃就早期乒乓球专项化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从训练学和生理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选取山东省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滨州市博兴县实验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10-12岁乒乓球男女运动员各20名,分为测试组和对照组,平均训练年限为3-4年,通过对他们的部分身体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早期乒乓球专项化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反应速度、耐力、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3.2运动员“早衰”或“昙花一现”并不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必然结果

在以培养专项基础能力为主的早期专项化训练中,方法手段与负荷强度是训练需要把握好的重中之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训练的性质。可以说,大部分导致“早衰”、“昙花一现”现象的早期专项化训练,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两点才功败垂成的。

早期专项化不是“早期成人化”,更不是“早期职业化”。在实践中我们有不少教练员为了眼前的利益,错误地认识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性质,对少年儿童采取过大过猛负荷或者“激进式”内容练习的训练。这样做,即便能够取得可观的短期效果,也终将不能长久,成才就更无从谈起,甚至会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早衰”现象的出现,给训练带来不可补救的损失。

诚然,上述错误是必须予以纠正的,但仅以实践中所产生的错误操作的后果为籍口,而从根本上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这一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可以说,合理科学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有益而无害,导致运动员“早衰”或“昙花一现”的原因是在于认识和操作层面的错误。

4 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的误区

孟广才在研究茅鹏全周期理论的时候提出,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着以下误区:1)早期专项化训练演变成早期成人化训练;2)成人运动器材通用于儿童训练;3)早期专项化训练演变为早期专一化训练;4)以粗档组别操办儿童少年比赛。韩鲁安等在《关于早期专项训练若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也提出,要加深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理解,区分早期专项化与早期职业化的差别。张玉宝和张玉珍在青少年田径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研究中也认为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着 “早期成人化”、成人器材通用少儿以及“早期专一化”的误区。以上观点都有其客观合理性,在此,对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的误区进行总结如下。

4.1“早期专项化”不等于“早期专一化”

“早期专项化”的概念是相对于早期全面训练而提出来的,在执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应该正确地把握,这就是“专项”与“全面”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地强调全面,认为必须首先打下全面的一般素质基础,然后再向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过渡的观念过于陈腐;一味地强调专项之“专”,使儿童少年的身体负荷日趋单一而超量,训练内容日趋死板而枯燥,也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儿童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后期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二者辩证关系的平衡点呢?体育专家茅鹏指出:“专项”统帅“全面”,“全面”为“专项”服务。即“专项”是通过多样化手段全面实现的“专项”,“全面”是紧紧为专项服务的“全面”。另外,“全面”还有更为深广的涵义,因为它同时还是被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所统帅的“全面”。

4.2“早期专项化”不等于“早期成人化”

前苏联竞技体育界早就指出:“在幼儿训练中过早地进行力量训练,运动量过大,内容过于枯燥,缺乏游戏性练习,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正是少体校训练失败处之一。”茅鹏对此评论说:“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很清楚,提倡的是早期专项化,反对的是儿童训练成人化。”因此,专项化训练与成人化训练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对此,曾有人尖锐地指出,违背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的基本规律,粗暴地将成人从事专业化训练的模式硬性塞入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之中,而沾沾自喜于牟取眼前的效益,无异于拔苗助长、杀鸡取卵,这种往往被掩饰在事业心、进取心.之下的肤浅行为,正是产生一系列早期训练弊病的温床。

“早期专项化”与“早期成人化”都是综合性的概念,涵盖早期训练的目的、内容、手段等方面,自然也包括运动器材的选择使用。所以,成人运动器材通用于少儿这一现象也属于“早期成人化”误区的范畴,是导致竞技体育潜在人才出现“早衰”现象原因的一部分。

4.3“早期专项化”不等于“早期职业化”

在我国所有实施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项目,基本上采用“半职业化”的方式进行训练,但事实上我们也并不是完全这样做的,即形式上是“半职业化”或“业余化”的训练,而实际却是“专业化”的训练,虽然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的,但已造成了许多参加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后备人才苗子后续培养难见成效、知识贫乏等弊病。对于这一问题,一些学者以现象为依据,从根本上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

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小开始进行针对某一运动项目的专门化基础训练,使其打好专项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运动素质、技术、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基础,为今后专项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准备性训练。这一概念体现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基础性训练,是以培养专项基础能力为主的训练;二是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准备性训练,即为培养未来的优秀运动员而进行的训练。这就是说,早期专项化训练并不是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或按照优秀运动员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的训练。它与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只有将两者清楚地区分开来,充分尊重少儿的生理心理特征,注重两者训练目的、内容和手段的本质不同,才有可能消除“早期职业化”的误区,将早期专项化训练引入正轨。

上述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概念误区导致了很多错误实践的发生,然而,除了上述三点之外,当前我国早期专项化训练还存在着运动器材的选择不当、以粗档组别操办儿童少年比赛等继发性实践误区,这些都是早期专项化训练道理上必须肃清的障碍。

5 结语

1)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训练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操作,导致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最终无法登上竞技体育的高峰,但不应该因此从根本上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

2)当前我国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着诸如“早期成人化”、“早期专一化”和“早期职业化”等误区,造成错误的训练实践,导致运动员“早衰”或“昙花一现”的发生。若要减少这种运动人才的消耗与流失,切实壮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需要纠正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错误认识和操作。

3)早期专项化训练对于发掘少儿运动潜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全面开展,训练的开始年龄、目的、内容、方法、强度等皆因项目和少儿自身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训练的目的应始终以培养幼儿对专项的兴趣,发展专项基础能力和基本身体素质为中心。训练的内容以专项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主,身体训练为辅。身体训练应以协调能力、反应速度、柔韧等素质为主,不进行力量、耐力等素质的训练。依据这样一个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目的、内容来选择训练方法,就应以采用教学法为主,如直观法、分解与完整法,以及重复法和游戏法。严格控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充分尊重少儿身心发育水平,杜绝拔苗助长、杀鸡取卵式的训练思想。

[1]武泉华.浅谈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和早期专项化训练[J].山西科技,2005(3).

[2]徐本立.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1.

[3]徐本立.对儿童少年早期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科学化及理论问题的再认识[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00.

[4]李广海.乒乓球早期专项化训练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1).

[5]韩胜利.谈谈少年儿童早期专项训练的弊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3).

[6]丁玲玲.乒乓球运动员过早专业化训练弊端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7]王光寻.试析少儿田径项目的早期专门化训练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8]陶于.我国运动训练亟待重新认识的早期训练理论问题——早期专项化与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3).

[9]徐文娟.对我国少儿田径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可行性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10]茅鹏.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2003(4).

[11]董国珍.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of“early special training”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reserve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MA LianPeng,WEN Fe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early special train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hindering younger sports talents from climbing the peak.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analyzes the definition,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dispute of early special training of the current,concludes that“early special training”is the refl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reserve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although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operation,such as“early singleminded”,“early adult”and“early professional”,but its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cannot be denied.Based on tha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special training.

early special training;competitive sports;reserve talents;misunderstanding

808.1

A

1003-983X(2016)01-0035-04

2015-08-21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3SS 14054)

马连鹏(1973-),男,陕西镇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0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062

猜你喜欢
竞技专项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