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
●运动心理学●
武当武术传播路径阐释
谭晶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武当武术传播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细化武当武术传播路径中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以期为武当武术进一步的对外传播抛砖引玉。同时,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把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分为两个阶段并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武当武术实务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受众
结合武当武术与传播路径定义的内涵及外延,将武当武术传播路径界定为传播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媒介向外传播武当武术文化或技术并为受众所接受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传播路径是指传播者到受传者之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了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因此,将武当武术的传播路径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传播者对外传播武当武术的途径和媒介;第2阶段是受众选择接受武当武术的途径和媒介。由此看来,一方面传播者采用不同的途径和媒介对外传播武当武术,另一方面,受众是否能够接受传播者所传出来的武当武术,取决于传播者采用的传播途径和媒介是否能够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将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阐述,既能明确厘清武当武术传播的途径和媒介,又能清楚了解受众对于传播路径的重要性。
本研究在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武当武术的传播途径和媒介,笔者认为: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方面对武当武术传播途径进行探讨;传播媒介则采用文字传播媒介、影视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媒介等方面进行分析,能比较全面的概括武当武术当前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
1.1武当武术传播途径
1.1.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常是面对面的、不公开的场合交际。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于反馈灵活,互动频繁[1]。这种传播类型特别讲究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关门授徒,口传身教,手把手地教,不变形,不走样,容易形成独门绝技。历代祖师爷们倾毕生精力潜心苦研,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门派的内容。在武当武术内容体系中,形成了溪松派、三丰派、隐修派、龙门派等诸多门派拳种,使得各门派历经千年而不衰,动作与技艺日益精进。
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近千年来,武当武术各拳种的传人及武林后学们,由于入门接受的拳种的门规教育,对于祖训不敢越雷池半步,大都停留在“为师者曰,为徒者诺”的旧观念束缚之中,时至今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习武者,甚至已为人师,对于武当武术博大精深的学理知识,尚还处于懵懂的状态,让他们比划一下尚可,但让他们形而上地说出个中三味,却是非常困难,因为从习武开始便被灌输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对于所习练的拳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各门派之间也鲜有交流,武当与少林、峨眉等门派之间,也是老死不相往来,都认为自己的拳术是天下第一,看不起其他门派,即使有武林盛会,各门派之间相互切磋武技,但最后大多因互不服气,大打出手、不欢而散而结束。
1.1.2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1]。目前,武术运动组织的权威垂直机构依次为国际武联、各大洲武联、各国武术协会、各武术俱乐部。武术组织与武术竞赛是密切相连的,而比赛既是竞技斗艺,也是文化传播。有国际武联组织的权威赛事,主要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大型武术比赛,另外,还设世界杯武术单项比赛。武术的组织传播类型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传播3种。
已被全世界武术人瞩目的“国际传统武术节”已在十堰市举办过两届,都是由国际武协、各大洲武协及国家武协之间所组织的横向比赛,武当武术各门派传人在大会上展示其独门绝技,赢得来自世界武术同行的掌声和赞叹声,此举不仅向世人展示中国武当武术的精湛的技艺,同时也促进武当武术在世界的传播。
1.1.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又称为团体传播,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已不限于个人交往的狭窄范围,而是纳入了社会系统[1]。武当武术的群体传播主要有武术竞技、武术教育和武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武当武术竞技群体一般以运动队的形式体现,有武当山道教的武当武术队,也有民间的武当武术队。作为武当武术教育的一般群体,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样式是武校,武当武术习练者主要集中在武当山道观和武当山所在的丹江口市,丹江口市的武校高峰时达到上千所,曾有来自全世界上万名学者云集于此,亦文亦武,读书修炼,齐聚武当学习武当武术。武当道观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武当武术表演队伍,主要是由武当武术各拳种的传人及优秀的弟子组成,在全国各地进行表演,有时还应邀出国表演,带给外国观众视听觉享受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1.1.4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种公共传播,它通常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杂志、图书、电视、电影、网络、广告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2]。随着武当武术的不断发展,武当武术传播者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十堰市广播电视局开办了一个专门的武当武术频道,向公众讲解、示范武当武术。十堰日报和十堰周刊针对武当武术发行了《道和天下》、《道临天下》等杂志,增加公众对于武当武术的认知度,使公众对武当武术的内涵有一个更加精确和全面的体认。以武当武术、武当山道观等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拓宽了武当武术传播的广度。近几年,十堰市举办的一系列武术比赛,通过大众媒介的宣传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当武术的传播。
1.2武当武术传播媒介
1.2.1文字传播媒介
武当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是以技术传承为基础,其对“原始媒介”和“语言媒介”的利用固然是基础性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其传播之初,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是成功的,早在1982年,武汉市武术协会武术整理小组编写的《武当太乙五行拳》出版发行;1984年,裴锡荣,李春生主编的《武当功夫》,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开始了武当武术以书籍形式对外传播的征程。随后相继有一些武当武术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书籍面世,如《武当九宫拳宗闸秘》、《武当剑》、《武当争雄记》、《武当神功》等等。这些书籍大多讲述的都是某一拳种的理论或技术。直至1992年,江百龙先生编写的《武当拳之研究》,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对武当武术的整理和记载。然而,查阅十堰市图书馆以及华中师范大学馆藏图书,武当武术方面的书籍总数也只不过二十几本,其中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内容陈旧。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讲述武当武术理论和技术的著作,这使笔者感到困惑。目前武当武术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武当武术的技术体系还很粗糙。截止今天,综合考评、系统论述武当武术的理论专著不过4本——以江百龙教授为主编《武当拳之研究》、谭大江编著《武当内家拳派述秘》和蔡星生(岳武)以湖北内刊形式编写的《武当拳入门理论》以及陈禾塬先生出版的《破译武当丹道延寿图》。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武当武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阐释,目前还显得很单薄。武当武术的理论完善空间很大,还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另外,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的《武当》杂志,已定期出版176期,总发行量达500万余册。致力于挖掘武当派真功实技,深入开展武当武术理论研究,联络海内外许多重要武术门派,大家心向武当,认祖三丰;积极开展武当武术联谊及比赛活动。
1.2.2影视传播媒介
在电子媒介方面,有关武当武术方面的音像制品(包括竞赛套路),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各个拳种先后出版了音像作品,有著作的,有教学的,例如:《武当太极剑》、《武当剑势剑》、《武当行剑》、《武当天罡拳》、《武当拳洪门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武当武术的受众提供了方便。
从电视宣传方面来看,为了塑造武当武术良好的品牌形象,邀请著名词作家宋晓明、曲作家赵季平联手创作了《太极武当》等10首武当歌曲;拍摄了《武当》、《太极》、《武当少年》、《太极张三丰》等10部电影,大型电视记录片《问道武当》、《圣山》、《仙山武当》、《太极武当》,以及电视剧《武当1》和《武当2》、《倚天屠龙记》、《勇士的最后秘密》等,为武当武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1.2.3网络传播媒介
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知识存在的形式和结构。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互联网共享网上的资源。互联网传播信息迅速,并集合了图像、文字、视频、音频,加之,信息形式新颖、内容较详细、可视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拓展了人们在视听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要手段。
武当武术在网络媒介传播方面,专门的武当武术网站已经有了几家。网站已经成为武当武术最全面最丰富的媒介,他们对于武当武术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在“Google”、“百度”两大搜索引擎上,以“武当武术”为关键词,搜索到与“武当武术”有关的词条多达1,261,000个。数目非常惊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广告、武校宣传、以及网民个人行为等,专门且权威的武当武术网站只有三家,分别是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术局创办的中国武当武术网、武当拳法研究会和柳林武功院创办的武当武术网、武当武术协会创办的武当武术协会网站。这三家网站的架构与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还有比赛、表演、教学方面的视频。方便受众了解武当武术,促进武当武术的有效传播。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圭尔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提出了“受众中心”中心这一概念[3]。卡茨等人论述了媒介使用与满足调查研究的基本逻辑:“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引起期望,即大众媒介和其他信源(的期望),它导致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结果是需求的满足,和其他或许大都是无意的结果。[4]”马池珠指出受众中心论,即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包括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它要素均围绕受众展开。受众不仅是传播过程的终点,也是起点,并决定着传播活动的下一步趋向。一旦受众不接受传播信息,意味着传播活动的失败,也就是无用功,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因此,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心理反应是传播路径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目前我们正处于传播过剩的时代,信息的海量堆积和渠道的无所不在使得信息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而变得唾手可得。如何让人们对武当武术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喜欢到喜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仅仅一般化地传播信息,已经很难在众多同质重复、等质等效的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示出其被“必选”的价值来。为了进一步发展武当武术,势必要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不但要吸收不了解武当武术的受众,扩大受众数量规模,而且要深化对现有武当武术受众的影响力,由过去在内容重点以传播事实信息为主,转型为针对特定目标受众需求的附加价值为重点,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及产品,提高受众对于传播路径的接受度,梳理武当武术的传播途径和媒介,笔者认为: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方面对武当武术传播途径进行探讨;传播媒介则采用文字传播媒介、影视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媒介等方面进行分析,能比较全面的概括武当武术当前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
武当武术植根于中国道家哲学的沃土之中,以养生健身为宗旨,以道教哲理发微于武当拳理,形成了从理论到功法都蕴藏着深奥哲理和精妙拳技的武当功夫。武当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广泛传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实质性地服务于和谐社会,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受众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重点。满足受众需要的前提下,探讨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将武当武术传播路径进行细化和梳理。为今后的武当武术传播铺平道路,使武当武术更清晰、顺畅的传承与传播。
[1]张德胜,王玉珍,于淼.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8).
[2]王平.对当代武术文化教育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之研究[J].体育世界,2007(9).
[3]Denis Mc Quail,Sven W indahl.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Interpretation of Wudang Martial Arts Propagation Path
TAN Jing
This paper,using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combs and sums up Wudang martial arts propagation path,and refines the Wudang martial arts propagation path in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and the media,in order to make Wudang martial arts furthe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ast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ence,dividesthe Wudang martial arts propagation path into two stages,and carries out detailed analysis,hoping to be able to offer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Wudang martial arts practice.
Wudang martial arts;propagation path;audience
G852
A
1003-983X(2016)10-0911-03
2016-07-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课题(231-202 05140029)
谭晶(1987-),女,湖南株洲人,在读博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