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雯,王然科
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体育中的角色冲突与定位研究
付雯1,王然科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的角色定位: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运动锻炼的康复师和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传统体育养生;现代体育;角色冲突;角色定位
2012年8月《“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15年来我国患病人数增加了20%,增速超过GDP,18岁以上的居民超过84%不参加业余锻炼,平均每天有4.6h用于阅读、电脑等静态行为[1]。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脑力劳动逐渐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无暇顾及个人健康从而导致亚健康的困扰。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传统体育养生不但具有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功能,还具备修身、健身、养生的内容,符合人们通过健身、健美、娱乐等手段根据自身状况在合理的方法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进而达到既提高文化修养又增强自身体质的目的。传统体育养生内容博大精深,需要练习者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悟禅悟道的心性,虽然它的习练方式对健身健体的效果并不直接,但其所蕴含的“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哲理需要引起以体养生之人的重视。
传统体育养生是古代的养生理论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性学科。它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以及意念控制,身心融为一体,以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的内在潜力,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2]。养生,亦被称为“摄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3]。养即保养、调养;生即生命、生存。传统体育养生是我国养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融合古人的哲学养生思想,做到“动静合宜、劳逸适度、阴阳平衡、形神相亲”的最佳境界,它依存于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基础,深受儒、道、佛、医等各家养生思想的影响,以“形神兼顾,以神为先”、“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坚持守中、取其众和”为实施准则。因此传统体育养生除了把身体运动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对世间哲理的追求,达到养生与养性相统一的目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4]”即通过参与体育运动,顺应人体自身发展规律,能够强壮筋骨,文明精神,调适情感,增强意志,因此体育既能养身又能养心,是其他养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这里提到的“体育”符合传统体育养生对于身心协调发展的要求。
区别于传统体育养生的现代体育,是以球类、田径、体操等项目为代表的,以争胜负为主要特点的体育活动。它更强调动,不仅让身体活动起来,而且具备有一定的运动强度,打破原有的呼吸习惯、供能特点,让肌肉、心肺等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体要经过耐受、疲劳和恢复阶段,完成机体的结构和机能的重建,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现代体育已经发展成为高度的组织化、仪式化的社会活动,它蕴含西方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洋务运动后,西方体育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但也对中国传统体育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体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质的区别,对人们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和理念有较大的影响。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出现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各国都把寓教于乐的体育运动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让大众不断接受着运动健身的特有观念。人们对于健身的认识往往是从现代体育学的视角,认为体育的唯一功能就是锻炼身体机能。现代体育运动被媒体、网络广泛宣传后,其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过于重视身体的体质健康,在这种片面健康观的影响下,诸多人一味的追求身体各项机能指标的正常论,而忽视了这些生理机能后面的心理影响因素[5]。
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差异是由于所处的时间与空间不同所形成的人们对体育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区别。人类生存在多元化的领域,世界上也存在着绚丽多彩的不同文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传统体育养生孕育于有着5 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之中,而这种文明一直延续的保存下来,它强调和谐、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内外和谐。洋务运动后,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但也对传统体育养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体育的性质是整体性和德礼性,西方体育的性质是竞争性和规则性,而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不同自然环境、哲学研究方式和价值观取向所致[6]。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健身观念上存在着质的区别,直接影响着现代人对体育运动方式和理念的选择与认知。
2.1传统体育养生“天人合一、身心统一”与现代体育的“物我两分、身心二元”文化背景冲突
文化隔离机制说明,在不同民族、区域土壤中萌生的文化萌芽是在相对分立状态下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的发展有其相似的一面,也有其不同之处[7]。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该民族全体成员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既有独特的长处,又存在各自的差异。
传统体育养生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背景之上,不仅是一种养生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哲学首先注重内外兼修、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传统体育养生也认为人的生命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把人的身心协调统一放在了第一位。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传统体育养生就表现出“中和”的价值原则,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追求“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传统体育养生认为不能只着眼于人的自身,要把人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与整个宇宙联系起来,即把人放在宇宙这个大环境里面,和天地运转相协调。
现代体育的思维模式建立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分裂和冲突之上。主体客体的相对立以及身心二元论形成现代体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古希腊的商业文明和近代欧美的工业文明相结合产生的现代体育,本质上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方式,极其容易走向牺牲自然本质而换取社会性价值的异化悲剧。从柏拉图最早的灵魂和肉体相对立的二元理论到16世纪笛卡尔有关人类肉体和灵魂的关系,继承与发展了精神、物质的二元理论。现代体育用速度、力量等自然科学指标开发人体的潜能,体现了现代体育特有的审美价值。
2.2传统体育养生“养心、养神、养身”整体和谐思维和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个体竞争思维冲突
传统体育养生表现出非常典型的整体和谐思维特征,强调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始终将人作为养生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代表着中国传统体育人、天、自然三位一体的理论。传统体育养生中将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强调身、心、社会、自然的协调统一放在了首要地位,不注重竞争与胜负的关系。传统体育养生讲求内外兼修注重形神兼备的身心和谐健康观;讲求顺应自然,注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观;讲求以防为主,注重以和为主的自身健康管理观[5]。这就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核心价值观所在。传统体育养生实践过程中强调动静相结合,通过调气调息来达到养心、养神、养身的目的,并将养生与修德统一起来。成为了中国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生活现象。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提高,竞争机制也被引入了现代体育领域。现代体育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认为人和自然是对立冲突的,把人作为主体,把自然看成了客体。人能够统治自然,认为人只有能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胜利,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体育在发展人的价值上过分的注重人的竞争和超越意识,追求惊险与刺激性的体验。现代奥林匹克讲求的“更高、更快、更强”,更是体现了现代体育的最根本精神。
2.3传统体育养生“养生、强调定性”健身观与现代体育的“健身、强调定量”健身观冲突
传统体育养生力求以“养”为主,防范于未然。它根据生命活动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能够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手段与方法,强调自我锻炼,注重身体感悟,重视作为个体的人达到身心健康和谐。传统体育养生在习练过程中由外达内,由表及里,非常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肢体活动必须和心紧密的结合起来,服务于调心、调意,几乎不存在单纯的人体外在活动。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的重要思想。治未病,以防为主,包含“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盛、治其未传、治其未复”五个层面,宋朝蒲虔贯指出:“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滞。体中少不佳快,为之即解”(《保生要录》)。黄帝内经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现代体育以“健身”为主,刻意追求身体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主要以速度、力量来开发人的身体潜能,提倡身体本位,以肌肉健美、体格健壮为美,强调身体运动。
古希腊一般被视为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地。这个居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地理位置的开放性和以航海贸易为主的经济生存方式,造就了许多数学和几何方面的人才。他们用数学和几何原理来解释天体和人体运动,创造了短跑、长跑、跳高、标枪、铁饼等用数理指标测定运动成绩的体育项目[8]。
现代体育以速度力量来开发人的身体潜能,尤其是在近现代,随着数学、物理、医学学科的发展,出现的以物理量的变化为表现形式和物理量为最终确定成才标准的现代体育,促使运动员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竞争格局,构成人类文明中竞技体育运动的主旋律[9]。过度重视身体的体质,一味追求身体各项机能指标,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身形,必然忽视了心理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世界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虽然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体育健身存在着上述功能角色的冲突,想要让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体育健身运动迅猛发展并日渐成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需要突出它同其他运动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功能,即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文化和生命科学理论。东方文化在西方人眼里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好奇促使他们不断对此进行探索和学习,而国人却对于这层面纱看作是隔阂,觉得过于深奥,在没有解开面纱之前容易放弃,甚至置之不理,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在如今这个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繁荣世界里,它总是保持默默无闻、自我清净、韬光养晦。因此,要想让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它主动站出来,挖掘、创新、融合体育养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进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
3.1传统体育养生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传播是将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者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传播的过程。传统体育养生以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依照人体生命运行的规律创造和设计了不同的身体练习技法。它汇聚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医及诸子的学术精华,在千百年来依然生机勃勃,在如今喧嚣浮躁的社会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迷茫的人们寻找新的方向,树立正确的生活和人生态度。因此,通过传统体育养生技法的讲解和练习,例如太极拳、武术、导引气功等技法面向学校、社区的推广,能够让参与的人群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命的源头来思考人体养生和修身。
3.2传统体育养生应是运动锻炼的康复师
康复运动是指运用适量、有针对性的机体运动来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方法总称。人动则劳其筋骨,现代人深受西方体育的影响,喜欢从事具有一定强度和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机体消耗能量较大,并会产生疲劳。尤其是年轻人更乐于参加剧烈性的运动,常运动过度,致使机体肌肉关节韧带受到损伤,得不偿失。在运动后运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调形和调气的技法,让肢体得到充分的拉伸,让呼吸得到充分的调整,并通过推拿、按摩等养生手段促使机体获得更快的恢复。并且,透过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所折射出的“以和养生”思想,锻炼者要把握运动的“度”,顺应自然,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在身心舒适的状况下进行锻炼,莫要强求。
3.3传统体育养生应是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
学校教育是知识、技能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现今学校大多是采用西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尤其在中小学极少涉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技法的练习和养生文化的介绍,使得本应该十分有趣和运动强度适中的身体练习和身体运动技法受到冷落,例如模仿动物的“五禽戏”、“八段锦”、武术等,同时也失去了在好奇心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其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极佳机会。由于学校缺乏对传统体育养生进行科学的教育,造成大家对其知之甚少,甚至认为体育养生锻炼的技法玄乎其玄,形成负面的影响,对是否参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抱有怀疑态度,这也是该类别的大众体育难以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4传统体育养生应是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新兴的健身房运动并不一定是时尚健身的弄潮儿,人们越来越需要求得身体和心神上的安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养生堂馆和会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特别受到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高文化教育程度人士的欢迎。在古香古色或接近自然的环境里,一柱清香,一曲清音,练习传统体育养生的导引、太极拳、站桩、吐纳、形气、打坐、禅定等技法,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神在喧嚣的社会之外得到片刻宁静,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健身新时尚。
[1]曹云.浅析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的异同[J].体育世界,2010(10).
[2]虞定海.传统体育养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孟繁红,关德民,孟庆祥,等.庄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5]付雯,杨少雄.融合诉求:和文化与现代体育养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6]尹小光.中国传统体育性质与西方体育性质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7]郑念军,乔全胜.分立、碰撞与融合——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比较,谈世界体育文化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0(1).
[8]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
[9]张继顺,郝玉峰,陈雪燕,等.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歧与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The Study on the Role-Conflicts and Role-loc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Regimen in Modern Sports
FU Wen1,WANG Ranke2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logical reasoning,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role-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regimen,and the role-conflicts with modern sports as well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regimen is defined.The server of school health education,the transmitter of Chinese culture,the therapist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the guide of fashionable fitness culture.
traditional sports regimen;modern sports;role conflicts;role localization
G80-05
A
1003-983X(2016)10-0859-03
2016-08-02
2014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4C071);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JBS14041)
付雯(1979-),男,福建长汀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健身理论与方法.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2.福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08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lleg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17;2.Facult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