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幼儿园 祁茹英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必须贯彻这一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从每个课堂着力,推进绿色教育实践,这是一项充满希望的生态工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最核心的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掌握学习的基本工具,提高学习力,从而学会感知文化、学会感知道德、学会感知社会。课堂教学是能量与信息交互的空间,营造绿色课堂,将有助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体化,整体提升学生的发展与学习。
营造绿色课堂,要倡行以生为本。教育重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要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倾注仁爱之心,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是“教”的落脚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多提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不必过于计较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我们不是在为机器人输入程序,而是面对一个个有求知渴望的鲜活生命体,我们是在为生命的发展奠基。
营造绿色课堂,要践行教学共生。课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固定舞台,不是课桌对讲台,在每个课时的教学中,课堂要体现为一种持续建构的灵动空间。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并贯穿于读、讲、写、演的每个设计中,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机互动,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鸣、思想交流,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活力满满的教学氛围,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呈现出绿意盎然的生态品质。
营造绿色课堂,要推行化人评价。长期以来,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似乎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扭曲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发展指数,推动教育观念的深层次转变。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式都要体现文以贯道、以文“化”人,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不断在知识上有新发现,思维上有新突破,情操上有新熏陶,学会学习,也学会做人,让语文课成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散发着人情、人性、人文的浓郁气息。
绿色发展的教育,不是要在孩子的心中修筑一栋漂亮的房子,禁锢他们的视野,限制他们的行动;而是要与他们合力修一条路,在真善美的探求中不断延展,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感知、体验并参与创造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