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交出来》的点滴感悟

2016-03-14 11:12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曹村小学韩佃亮马金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斌考研改革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曹村小学 韩佃亮 马金顺

《把学校交出来》是中国青年报年轻资深教育记者李斌2004年至2012年12月,8年时间的新闻通讯和评论的选集。这8年,正是我国教育大变革的时期。我国社会经过20多年的转型在这一个时期更加深入,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势头不减,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处于攻坚和刹尾阶段,地方教育投入处于最为困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地不断地在困难中探索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入学。从2001年起在全国各个地区和学校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大学扩招效应开始显现,一方面对农村高中发展的拉动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差别越来越大。同时,社会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焦虑和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也表现得充分与激烈。李斌的这本书,正是通过一个一个教育人物的采访,一所所学校的描绘,记录了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教育时代。正像周洪宇教授在推荐李斌这本书时说的那样:“你想要了解当代中国教育圈的百态与活剧,要想知道时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复杂与艰难,要想把握中国教育变革的趋势与前景,不妨读读这本不仅有良知而且有智慧的书”。

虽说目前中国教育怪象丛生,但依然有人在夹缝中寻求改革,举步维艰,艰难前行。其中有几篇印象尤为深刻,值得人深思。

《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我愿献上整个春天》——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但是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些反感,甚至对“最美”两字感到恶心,因为“最美”早已被他们亵渎。这样的一位老师,只有在发生了命都快没了的事件之后,才会被关注。其实,无论她多么敬业,多么热爱教育,多么爱孩子,她几乎一辈子没有机会获得一个正式教师的资格,这就是现实。更让人感到气愤的是,文中有位教育局的副处长表示:“感动之余,甚至有一种想回到学校当一名像她这样老师的冲动。”在各种荣誉与赞美声的渲染下,老师变得从未有过的高尚,导致这位处长有了一时的冲动,冷静过后,面对张老师每月1000的工资,他还会羡慕吗?

《守候百年村小》读完让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在民国时期我们就有这么好的学校,“把学校建成最适合读书的地方”。人们谈起它都会惊叹,“大雨天在里面走,都不会湿鞋。”“想当初,是绿水环绕着校园,清澈见底。”现在一切都已经被毁了。在千校一面的时代,村民们越发怀念独特的白云完小。一所好学校孕育一方水土,更成为人们一辈子的念想。

《支教让触摸中国最真实的一面》看完想哭。甘肃会宁,是《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这篇文章,让我知道这个地名。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让会宁教育拥有与“贫穷”不相伯仲的显赫名声。王世楠支教时带的四年级有28个孩子,但只有三支毛笔,书法课就在接力中完成,有笔的练完字,很自然地传给了别人。王世楠买了两个手电筒,对全班同学说,我想送给离家最远的孩子。他以为会有很多只小手举起,没想到他们一致选出了两位受赠对象。还有一位孩子把家里最有营养的鸡蛋,全部煮熟送给离开的志愿者老师,看他们不肯吃,还伤心大哭。因为贫穷,自然资源匮乏,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唯有读书改变命运,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越读越穷,很多人毕业后连助学贷款也还不上,一个个家庭被赶上绝路。一位大学生感叹到,“不知是运气问题,还是我们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乡村教育实验》记录的是德胜休宁平民学校,2010年我曾带儿子在平民学校体验了一个星期,再次看到文中描述的学校,让想起那些可爱能干的孩子。学校的整个运行完全靠学生自己,每天都分工明确,大家自觉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整地、播种、裁苗、除草等全过程,学生们都要参加,而且是主力。这所学校的创办者聂圣哲说“每天必须要有劳动课。就算没事干,也要把石头从这里搬到那里,再从那里搬到这里。”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折腾人吗?当我看到孩子们超强的自理能力,勤劳朴实的品质,还有灿烂的笑容。我才明白,劳动是最好的学习。“你告诉我的,我会忘记。你示范我看的,我会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切身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来的有效,很多道理都是从劳动中悟出来的,勤劳更是一个人的根基。

《探访——一所特别能考研的大学》,我看到后面附有记者李斌的一封致歉信,或许李斌的文章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这么多人考研的意义在哪里?这种较为普遍的“考研高中现象”,究竟是喜是忧?是学校应试教育的产物还是学生自觉的追求?而实际上,考上研究生并没有真正就业。

书读完了,面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会感觉沉重,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但面对那么多夹缝中求生的改革者,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坚守的老师,我似乎又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平等有效的教育,而“自治办学,学术自由”是中国教育的唯一出路,请把学校交出来!

猜你喜欢
李斌考研改革
我的考研故事
World Wetlands Day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改革之路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