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拉岩小学 金翔剑
多年来,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老师感到烦恼的一个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作文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可是学生们一写作文就感到发愁,觉得无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人认为了解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特点总结起来大概如下:一是留守学生居多,因家庭结构的缺失,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导致他们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对习作存在害怕、自卑和应付心理。二是某些学生受父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习无兴趣,不思上进。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予配合,未能形成合力扭转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及思想,导致这部分学生厌学、难教,而且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三是农村学生的父母多数文化层次较低,除了为生计奔波外,所剩精力有限,有心辅导孩子,却无能为力。这部分学生得到的指导较少、较晚,甚至缺乏辅导。四是农村孩子,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上网浏览机会少,缺少语言的积累。
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在不断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结合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得出了以下几点指导建议。
留守学生需要老师多关心、多爱护、多照顾、多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清除他们心中的障碍是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要完成这一过渡阶段,我们就要从模仿典型例子开始写起,逐步把别人的东西融合变为写出自己的作文。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积累材料,找相关的例子来模仿,无形中增大了他们的阅读面。这对于见闻少、语言积累少的农村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此,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及儿童文学作品等,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等,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尤其是起步阶段,一定要采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写作文,就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及生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或是观察不得法,这样就形成作文难的尴尬局面。所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基础,而素材的积累正是写作的源泉。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事物观察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观察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观察有序,思路才能清晰;观察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等。如小白兔有一身雪白光滑的毛,一对长长的耳朵,还有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前腿短,后腿长;又如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了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了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在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语文课本,课外读物是少之又少。如果说,课内阅读是为学生的习作指引道路,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为学生的习作拓展深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教学中,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同时,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一句话,让孩子的头脑当中有积累,这是写作之源。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阶段,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要求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部分也明确提出 “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降低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例如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家的小花猫,只写了几句话,很简短,但他把小花猫的外形、生活习性表达清楚了,就应该给予表扬,这对他以后学习作文是有帮助的。
其次,降低学生自己对习作的修改要求。三年级虽是作文刚起步,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如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作文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有位教育家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由于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应尽可能抓住学生作文中的 “闪光点”,在眉批和总评上加以赞赏,通过鼓励性的评语增添学生写作的信心。
总之,我们作为乡村小学老师,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模仿做起,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语言积累,养成多写多练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接受作文,爱写作文并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