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探究式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浅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14 11:12:03北京市顺义杨镇一中王立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秦始皇历史探究

北京市顺义杨镇一中 王立春

在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模式无疑是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一、历史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学习必须具有探究性

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和教师都是根据历史资料和别人的见解了解历史,而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的观念在变化,评价的标准在变化,大量的史料在增加,个人的见解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探究未知,适合推行探究式学习模式。

(二)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兴趣。这是我们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学生的求知热情是教师能否贯彻《新课标》中关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的前提条件。而探究式学习模式无疑会很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大力推行探究式学习模式。

二、推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第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始于疑”,疑问是探究的前提。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养成被动听的习惯。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利于探究式学习模式。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倡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能够自圆其说。找理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学生通过质疑,深入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创设探究氛围,设置探究情景。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浓厚探究氛围。主动探究历史,学会搜集历史资料,是创设历史探究氛围的基本途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发挥学习主动性,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有价值的材料。

比如在讲到秦始皇时,我课前布置问题“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然后指导学生在分组研究秦始皇相关知识,每组选择秦始皇一个典型的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有的小组研究秦始皇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有的小组研究秦始皇名字的由来;有的小组研究秦始皇建立的郡县制作用;有的组研究秦始皇的暴政;有的组研究秦兵马俑的知识;有的组研究秦长城。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以前总是被动听老师讲,现在自己要动手查阅资料,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上课时我把讲台也让给学生,让每个小组把成果在电脑上向全部同学展示,并把自己组员对秦始皇的看法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秦始皇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摧枯拉朽,吞灭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朝建立后,他废分封,立郡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平岭南,创建了大一统的帝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又是一位有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竭泽役民,焚烧书籍,坑杀儒士,为秦的灭亡种下了祸根。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对秦始皇的一些片面的看法,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秦始皇,也让学生认识到评价任何人和事物都要客观的去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后感觉非常好,都觉得自己亲自动手搜集材料发表见解,要比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要有意思,并且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使枯燥的历史,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生动起来。

第三,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探究的关键。而设计问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的效果。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有新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要有意义,能够有利于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的突破,或认识的提升。

比如在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节“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一子目时,我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初结论。我是这样设计的:展示赵匡胤陈桥兵变示意图,提出问题:

赵匡胤能够在乱世中崛起,并能黄袍加身的因素有哪些?

出示赵匡胤与赵普的一段对话:“(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八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节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发给)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并引出问题:

“帝王凡易八性,战斗不息…”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赵普认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试加以评价?

与历朝开国之初大杀功臣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是否高明?

这一内容通过六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问题设计引人入胜,使学生总是怀有一探究竟的想法,这样就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秦始皇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秦始皇忆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学生天地(2016年27期)2016-04-16 05:15:41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