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

2016-03-14 10:43吴飞飞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吴飞飞(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

□吴飞飞(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高层人群,他们的健康,可以说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适应就是社会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劣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关系密切。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困难、承受挫折与失败,才能减轻和排解精神压力,进而有效地调节不良心理,有效的宣泄情感,坦然地面对各种多变的外界环境,在快速的社会节奏中逐步适应。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体育技能、增强身体健康指数,同时,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体育锻炼大学生影响分析

1、前言

1.1、研究意义

大学生毕业后就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离开校园走进自己的就业岗位,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校期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实现自己的价值。但目前学生的适应能力并非全面,通过学校体育运动进行教育影响促进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能全面的分析体育运动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平台,这就是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必要性。

1.2、文献综述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普及,有关适应性的研究日益丰富”。朱敬先早在《健康心理学》中就指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问题是当前社会就业势态严峻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发展。”

许健在提到人能否适应社会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体育对人的社会适应性影响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锻炼者全面认识、正确运用体育功能将对适应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并且说到体育锻炼促进人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是体育的固有功能。随着对体育功能综合性的深入认识,体育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指通过搜集、查阅大量与研究相关的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是一种常见的科研方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进行查阅和搜素,进行认真比较分析、集成分总、概括与总结,同时查阅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资料室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研究的现状,全面收集运动康复、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纳、比较和分析。并立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对研究选题进行多学科背景的营养汲取,以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主要是指通过访问与研究相关的专家而获得重要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与本课题的观点相近或假设的研究基本方法。本文在获得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学、体育学、教育学、运动医学、心理学专家等进行访谈,获得本研究的指导意见。本研究将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别使用专家座谈方法,参考假设对比和集成专家意见,总结行内人多年来的经验和心得认识。

(3)逻辑研究法。

围绕本文的选题,结合社会学、体育学、教育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已有研究成果,就如何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行综合论证,即采用逻辑研究法推理和归纳出合理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法。

3、概念解析

3.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3.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其构成要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个体适应环境空间角度分离可以分为: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个体发展取向。环境适应取向是指个体在处理事务和应对环境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处理事情的过程行为上。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体育锻炼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体育锻炼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体现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特性,诸如,竞争、取胜、友谊、进步、互动、团结等。所以说,体育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往往折射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人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一个特定的关系,在特定的关系下才能进行特定的交往。互动、团结等。所以说,体育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往往折射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人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一个特定的关系,在特定的关系下才能进行特定的交往。

与的相对应,良好的沟通可以稳定或改善人际关系,并使其在特定的情况下更为完美。体育活动可以直接给人快乐和快乐,并能减少紧张和焦虑,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那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和兴趣的兴趣。

4.2、体育锻炼改造大脑,运动提高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运动可以增加体内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多巴胺(dopamine)的水平,这些都是传递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神经递质。运动联创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和生长因子,而这些物质能扭转血清素的缺乏,并真正维护大脑的基本机构。实际上大脑和肌肉的反应一样——用进废退。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通过树的树枝接触到“树叶”,而运动可以促进这些树枝的生长,并发出一些分支,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在生物层面上已证实,肌肉运动产生的蛋白质经血液运送到大脑,这些蛋白质在我们伟大的思考机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00年10月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证实运动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要好于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大大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3、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压力阈值

慢性压力可产生过多的皮质醇,由此引发抑郁症和痴呆症,而运动可以抵消过多皮质醇带来的破坏作用。与此同时锻炼也可以增强神经元携带过量的葡萄糖、自由基和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能力。尽管这些都是必要物质,但在失控时,它们会破坏细胞。当废物积累,细胞开始创造危险的产品,破碎的蛋白质和DNA片段,这些触发的潜力,并最终难以避免细胞希望的过程,这是老化,而运动可以产生修复损坏和推迟这一过程的蛋白质。

4.4、体育锻炼给大学生提供交往互动的空间

班级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任何个人的整体利益都应该服从集体、统一的体育活动、目标,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然会变得频繁,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便可以自然而然的锻炼了人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开放自由的运动环境中,加强了人们之间默契与交流,互相学习建立友谊,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体育运动对人类的适应能力的正能力影响是不可预估的。

4.5、体育锻炼增强人的意志磨练提高抗压能力

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承受更大的负荷,不仅要克服自己的困难,而且要克服外界所带来的障碍,这需要一个坚强的毅力。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不同的心理特征,如耐力跑中极点的出现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体操运动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稳定性等。因此,体育活动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品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素质和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往往相比,强于意志力、独立性、坚韧性和自信心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形成锻炼运动的最佳时间,可以进行思想认识达到主动乐意锻炼,形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同事提高健康品质。

4.6、体育锻炼增强人的意志磨练提高抗压能力

都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完成某一项任务付出很大的努力。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承受较大的负荷,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困难,还要克服外界带来的各种阻碍,这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不同的心理特征,如耐力跑中极点的出现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体操运动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稳定性等。因此,体育活动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品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学生的意志品质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相比较要强,在意志力、独立性、坚韧性和自信心等方面明显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在校期间学生形成锻炼运动的最佳时间,可以进行思想认识达到主动乐意锻炼,形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同事提高健康品质。

4.7、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体育的固有功能,但是,因受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功能的强烈刺激,使得体育的这一自然属性被“淹没”于狭隘的理解之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参与各种角色,感受不同角色体验,感受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许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研析[D].苏州大学,2013.

[2][美]约翰·瑞迪(John Ratey)埃里克·哈格曼(Eric Hagerman).运动改造大脑,2013.

[3]卢强.健美操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

[4]常缨.吉林省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刘娜.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崔秋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7]莫连芳.对广西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8]赵金凤.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9]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0]郑祥.江苏省扬州大学普通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0.

[11]叶琴.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扬州大学,2010.

[12]牟骏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施现状及策略思考[D].西南大学,2009.

G806

A

1006-8902-(2016)-09-SY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沙漠里的精灵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