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宇(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视阈下体育生态环境的探索
□马新宇(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体育生态环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生态体育系统的建立,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强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和谐社会为切入点,分析和谐社会、体育、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以及生态体育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建立体育生态环境的策略,以供参考。
和谐社会体育生态环境关系策略
1.1、特点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可以看作是和谐的特征。具体内容如下:民主法治就是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充分发挥,切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制调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公平公正,就是要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和维护公平与正义。诚信友爱就是强调做人,要加强社会个体的综合素质,形成高道德标准,使人民平等友爱,诚实守信,融洽相处。充满活力指的是要将有利于进步的创造重视起来,强调创新,尊重创造者的劳动果实,让社会风貌保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安定团结,需要以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同时依靠新技术手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2、需注意的问题
和谐社会的特征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谐社会在够构建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落实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中国特色,全面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创造潜力。另外,要将公平公正放在重要位置,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妥善处理,处理好社会矛盾,在重视各方利益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和谐社会本质,这并不是“乌托邦、理想国”,要认识到其中各社会阶层存在的差异。
2.1、生态体育
生态体育源自绿色体育理念,可以说生态体育也能够直接理解为绿色体育。绿色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生机活力、宽容理解、和平美好等,绿色体育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出现的理念。人类文明发展与绿色自然紧密相关,人兽械斗、自然中的跑跳、攀岩等等,这些可以说是现代人类体育运动的鼻祖。各种户外运动以及各种大型运动赛事都是绿色自然为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激增、能源危机、运动不足等等文明病,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流。随着体育热的兴起,绿色体育随之被提起,这是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要表现。体育代表着和平,源自于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思想,在90年代更是被重申为“奥运休战”。因此,生态体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攀岩、野营等户外运动,翼装飞行、蹦极等极限运动都是以自然为载体,是生态体育的重要体现,自然为人类的体育运动提供载体,但人类不能为了运动而破坏生态环境,无节制地利用自然。在生态体育中要清醒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次,人与社会的关系,体育活动源自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理念由生态环境、文化和体育构成,这是生态体育在人与社会方面的重要体现,上文提到的“神圣休战”理念,也是这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最后,人们自身的和谐发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的缺失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现象。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增长,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注重健康。体育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自身的健康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舒适的环境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恶劣的空气质量下,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会因空气中的致病元素等危害身体健康。如何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生态体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2.2、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古人类在大自然中奔跑狩猎,可以说是现代体育运动的鼻祖,当然远古时期并不叫体育运动。可以说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天然联系。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工业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尤其是粗放型经济时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后续的治理带来了巨大困难,造成的雾霭、沙尘暴、酸雨、水土流失、滑坡等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显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对人们开展体育运动是十分不利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体育活动的主体就是人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会受到体育活动的影响,比如第16届冬季奥运会,就造成30多公顷面积的森林破坏。这样的事例在人类体育发展史上多不胜数,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等体育设施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总之,体育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上文对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体育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从生态体育的内容来看,与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内容是一致的。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人为本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体育锻炼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而和谐社会就是要保证人们获得体育锻炼的公平机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要以人文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一点与生态体育的内容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和谐社会、体育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互为助力,也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4.1、树立绿色体育法制与理念
一方面,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绿色体育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扩大宣传,使科学的体育发展观以及法制观念根植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另一方面,要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或者说要帮助群众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素质教育改革这一重大举措的执行就是这方面的具体表现。环境保护从你我做起,从小做起。
4.2、全民体育系统
全民体育被提出以及世界人民兴起的体育热,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全民体育系统。现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4.3、建立校园体育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整体呈上升发展的趋势,但校园生态体育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相应的生态体育课程。因此,加强校园体育生态环境,要在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体育课程,同时合理的利用资源进行体育设施的建设,确保有足够的设施供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其基础教学部位于四川自贡市富顺县邓关村,学生群体主要是大一新生,该校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整个校区的绿化很好,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绿化带。但体育设施并不齐全,整个校区只有一个操场,八个左右的篮球场可供体育锻炼,而整个基础教学部可容纳上万学生。显然这些用作体育锻炼的场地是不够的。
4.4、建立农村体育生态环境
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建设生态体育十分有利,但是在农村对体育锻炼并不热衷,农村人整日为生活而奔波,显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当然从事农业生产相当于在进行体育运动。同时,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相比城镇是较为落后的,尤其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对体育根本无从谈起,甚至在这些地区的学校都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比如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该地区体育设施很少,某乡的中小学校并入东岳镇中小学校后,唯一的一个操场都被荒废了。但农村的生态体育资源很丰富,比如丰富发热林业资源,田野、山丘等可供进行户外运动的场地十分丰富。因此有研究指出,建立农村生态体育系统,需要将农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依据当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体系。比如,同样在洪雅县,有投资方承建七里坪度假村,该地集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于一体。设有滑翔伞项目、真人CS野战项目等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甚至环绕整个度假村的林间小道,为旅客及当地人提供散步的好去处,这些都十分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这种模式不失为发展农村生态体育的有效方式,要注意的是需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要分清主次,将环境保护立于首位,其次才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创新。
4.5、加强社区生态体育系统建设
首先要明白社区生态体育的内涵,这是超脱单纯自然生态,涵盖人文生态的的一个体系,就是要使体育、人文以及自然在意识上达到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是建立社区自然生态的首要途径,而人文生态的建立则需要人们素质的提高,实现平等友爱,诚信互助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社区的资源建立体育设施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四川省成都市有一个重大举措可供参考,就是将全市属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向全体市民开放,凡成都市民持身份证就可至就近的学校使用体育设施,当然这并不是无限制的,首先是需要满足学校学生使用的情况,有限地进行使用,同时要严格遵守该校的体育规章制度,保证设施的完好。
4.6、以科学技术推动体育生态环境的建立
体育活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体育资源的重复利用,比如回收体育活动中使用的能源,进行重复使用;保护水上项目所利用的水资源等等。同时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体育的开发。
体育生态环境的建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生态环境以及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的。要在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点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体育、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理清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措施的制定,实现全民生态体育系统的建立。
[1]陈淑奇.国内体育生态化问题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魏冰,李庶鸿,黄国龙.竞技体育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3]荣丽萍.刍议生态政治视阈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求知导刊,2015,04.
G80
A
1006-8902-(2016)-09-SY
广西高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YB2014407;名称:和谐社会视域下北部湾经济区学区体育生态化研究。
马新宇(198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