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历慧(秦安县第一中学甘肃秦安741600)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魏历慧(秦安县第一中学甘肃秦安741600)
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文章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在学校体育管理的目的、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体质健康素质教育管理与保障
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高效有序的学校体育管理,对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体能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身心健康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弱化,给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场地不足,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不尽合理,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升学压力大,体育活动时间太少,课间操、课外活动只求形式不求质量,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运动负荷达不到健身效果;休闲时间缺乏体育锻炼指导和管理,等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其价值,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势在必行。
2.1、学校体育管理的目的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有关论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对于激发人们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技能”、“体质”、“人才”均不能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至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精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为此,务必加强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务:
(1)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
(2)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
(3)加强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
(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2、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明确了学校体育管理的目的,能否具体实现体育目的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全部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以及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为此,对学校体育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1)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①根据教师的专项优势,实行专项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性别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②体育教学实行高中一、二年级普修,高中三年级专修制,并遵循下列原则排课表,即各年级各班的每周两节课,必须至少隔日安排,并且高中三年级各班的每节课,必须安排在同天同节,这样便于实现按兴趣爱好编班专修。
③通过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意识和习惯,奠定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
④通过体育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喜爱体育、懂得体育,了解人体和珍惜生命,掌握体育的基本原则和原理以及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健康、安全地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⑤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帮助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勇敢顽强的拼搏搏精神、公平竞争的生活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2.3、学校体育管理要求
(1)课外体育活动。
为了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和学校实际情况规定每周一、二、三、四第七节课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确定一位或多位体育教师专门负责课外体育活动。
(2)体育达标。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规定,凡身体正常的学生,必须参加一年一次体育达标运动会,并达到下列要求:每一单项达30分;总分250分以上(含250分)。
体育达标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定为50米、立定跳远、铅球(男5千克,女4千克),男1000米、女800米,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分钟)。
凡达标运动会成绩不达标者,安排一周时间进行补考一次,仍不达标者,参加补差培训,再安排一次有偿补考。
凡个人总分400分以上(含400分)给予奖励,但每项必须达标。即特等奖500分;一等奖:465-495分;二等奖420-460分;三等奖400-415分。
单项设立破纪录奖。
团体总分取前十名。即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凡团体达标率达96%以上给予奖励。即特等奖99%;一等奖99%以上;二等奖98%以上;三等奖96-98%之间。
凡团体达标率低于96%以下给予处罚。
凡因病或残疾者,可向学校提交免试申请,申请有效后,可以免试。
凡身体过于肥胖或瘦弱者,虽然平时努力锻炼,但仍不能达标,可向学校提交降低标准申请,申请有效后,降低幅度,一般每项目不超过10分。
2.3、学校体育管理的保障机制
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课程标准,大力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工作,创新体育竞赛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体育特长生招生、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
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多种体育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3.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
各类学校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公布学生体质检测结果,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达标情况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科目测试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的权重。
3.3、加强管理、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布局
各学校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健全管理机构,有专门人员负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各学校要成立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每所中小学校都要确定2个以上重点训练项目,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体育教师要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聘任工作,加强职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坚持不懈地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将二线运动队、体育传统特色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形成我区项目训练链,解决初中升高中再训练的瓶颈。根据郊区的特色,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项目,组队开展专项训练。
3.4、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及单项性比赛
学校要继续组织好运动队参加全区年度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及各单项比赛。积极申办二线运动队学校,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积极参加市、区级相应项目比赛,并广泛地在校内或校际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比赛,通过群众性的运动竞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加强对二线运动队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考核,不搞终身制,对经考核合格或优秀的要进行奖励。对申办二线运动队学校,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3.5、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检查与督导
在教育督导中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定期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根据《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全社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1]金铁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4.
[2]雷志灶.体育与体育教学论[M].湖南体育科学,1996(12).
[3]郇昌店,孙国方,李长勇.中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4]吴东圣,蔡士凯.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前景展望[J].管理工程师,2009,(5).
G807
1006-8902-(2016)-1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