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小龙 王 坤(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基于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的体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逯小龙 王 坤(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当前高校体操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面临困境与冷遇、亟需改革的现状已是业内共识。现代体育的校园普及及体操项目自身的非常性、特殊性等因素共同决定了高校体操教学的社会接受价值。高校体操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就必需从自身着手,深入改革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优化高校体操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强化师范教育的育人功能。
学生教学能力体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体操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培养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必修课程。当前我国高校“体操类”项目的各项目间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作为奥运项目的竞技体操和艺术体操目前较“冷”,而新兴的大众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发展较“热”。
(1)高校体操教师师资现状。
据调查,高校体操专任教师占高校体育教师总数的4%-8%,与学生的比例在1∶200到1∶300左右,没有体育专业的高校,甚至没有体操教师。受体操教学自身与社会背景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体操专任教师中,男教师比例高于女教师;在教师年龄结构中,40-50岁教师占80%左右;近几年高校引进的新体操教师,虽然学历层次有很大提高,但技术能力欠缺,体操技术与裁判等级等方面与“老一批”体操教师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2)学生体操学习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国民体质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尤其青少年体质下降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刚入学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再有许多省份体育类高考,不再要求专项成绩,使得近些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整体下滑,没有体育特长,体操技术学习从零开始,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更加困难重重。
(3)体操教学现状。
体操项目属竞技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当前高校体操教学的选择依然存在“重技术、偏竞技”的现象。在场地器材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体操房,有的学校在室外操场开展体操教学,只有简单的垫子、简易的单杠和双杠,而体操项目又是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从而在硬件设施方面,阻碍了体操教学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有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实用类体操、技巧、跳跃、单杠、双杠、体操拓展等。这些教学内容中,依据学校体育教育与大众健身的需要,可分类三大类:第一类是基础体操,,内容有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第二类是实用类体操,内容有攀登、爬越、搬运等;第三类是技术类体操,内容有教材化了的技巧、支撑跳跃、双杠、单杠项目。这些体操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存在动作较为复杂、陈旧过时、危险性高、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当前体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现状。
在体操理论教学改革方面,基本体操、体操概述、体操教学理论、保护与帮助、体操健身知识、体操术语等仍是体操理论教学不可否认的重点知识,而体操竞赛的组织、裁判与欣赏、体操技术动作分析则可淡化;新时期体操理论改革更加突出在体操健身知识、体操与社会流行项目结合等方面,体现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要求、学生就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
在体操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主要结合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基本体操、体操类游戏、技巧及器械项目、专项素质等方面。基本体操是体操实践教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教学内容,其特点是动作简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掌握,其融合了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等内容。体操类游戏是学生才都乐于学习的内容,体操教学内容应丰富其内容及形式。对技巧及器械项目,主要集中在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标准相结合,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实用性。专项素质方面主要选对当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现象设置其教学内容。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操教学内容改革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的方法,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库,包括学术期刊、学报、重要会议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体育工具书等有关体操教学模式的文献。对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的思想和观点,运用到本文的研究当中。
(2)访谈法。
主要采用电话与邮件访谈的形式,对广西区内在从事高校体操教学的一线教师与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当前体操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查阅与搜集到的资料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3.1、高校体操教学被“边缘化”的原因分析
(1)前苏联的体操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建国初期,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引用和借鉴了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如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整体优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非理性主义教学模式,其中对我国影响最深的是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体系——即认知发展教学模式,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他提出要根据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教学,这种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教育部于1953年和1958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培训班,聘请前苏联专家为我国培训一批“体育理论”学科人才。20世纪60年代至90年年代,我国的体育教育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如进入新世纪以来,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系,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高校体操教学的“重竞技、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体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前苏联的体操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给高校体操教学的改革增加了很大阻力,必须摒弃传统,大胆创新,才能改变高校体操教学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
(2)现代体育的兴起给高校体操教学带来很大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文化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并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和领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身模式。从“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到“娱乐健身、放松身心”,体现出现代国人的体育价值取向。现代体育的普及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了对学校体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新课改之后,大力提倡课程开发,鼓励新兴的现代体育项目进入校园,于是瑜珈、普拉提、健身跑、户外运动、举铁等健身项目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接受,泡沫轴、瑞士球、平衡板、绳梯等训练器械逐步改变人们的健身方式,现代体育的社会普及同样也给学校体操教学带来很大影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学校体操在失去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之后,体操由原来的“一统天下”、到遭受“冷遇”,逐步失去了其优势地位,尤其以器械体操表现得更为明显。
(3)高校体操教学本身的瓶颈难以突破。
体操项目属表现难美性项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操的内涵在不断变化,一类沿竞技体操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难、更美、更优异的成绩,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体操持续走向兴盛;另一类朝着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各种非竞技性体操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其应有的健身异属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当年的全国体操锻炼热潮已不复存在,体操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被严重曲解,甚至被认为是危险项目。基本体操(如广播体操、队列队形等)存在练习形式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器械体操需要专门练习器械,并需要保护与帮助的过程,难度大、易受伤、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以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体操教学发展的瓶颈,限制着各类学校体操教学的发展。
3.2、基于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目标下的体操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1)有选择性的“分化”高校体操教学内容。
分化是物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体操运动的分化发展是未来体操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操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在提高竞技体操的竞技水平方面,还是提高体操运动的大众普及程度方面。健美操、啦啦操、跑酷运动等,都包含着大量的体操运动元素,合理开发并分化体操的教学内容单元,充分挖掘并开发其健身属性,已是高校体操教学内容改革的契合点,通过改变竞赛规则、降低动作难度、增加趣味性、简化场地设施、融入现代体育元素等措施,使体操运动回归其本位,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使其更能适合大众健身的需求。
(2)有针对性地将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与现代体育的内容相“融合”。
整合是现代体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意指几种不同的事物经化解、渗透结合为一个整体。[8]例如:拉丁健身操、搏击操、武术健美操、街舞健身操、跑酷等项目,就是在传统体操教学的基础上,整合了拉丁、自由搏击、武术、街舞、健身跑等项目特点,创新、开发出来的新兴体育项目,这些新兴体育项目,能够引领潮流,并克服传统体操的枯燥、乏味,能够深入开发传统体操教学内容中的教学元素,有利于高校体操教学的改革。
(3)充分挖掘体操的健身属性,注重其大众性、时效性、创新性。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中小学校师资的重要机制,高等教育改革理应具备高度第三性和反应能力。所以,高校体操教学改革不应只停留地被动适应中小学体操课程的改革和时代步伐,更应该走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前面,去引领新形势下的体操教学内容改革方向与步伐。高校体操教学改革应淡化其竞技属性,充分挖掘其健身属性,使高校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走“亲民路线”,注重其教学内容改革的大众化方向,进一步科学“分化”其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融合”现代体育运动的优点,使体操的健身功能在全民健身浪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高校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新目标的实现指明方向。
(4)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后,体操课程的教学时数已大幅度减少,伴随着中小学新课标的深入推广,对体操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要及时更新。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手段与方法,有针对性也对中小学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身体素质、体操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
(1)高校体操教学正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操教学本身存在的自身问题,限制了其本身的价值;
(2)当前高校体操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有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实用类体操、技巧、跳跃、单杠、双杠、体操拓展等,体操教学中存在、教师梯队建设老化、学生学习兴趣低迷、学习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学内容改革滞后于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改革体系等现象;
(3)高校体操教学内容改革应注意其“分化”其内容体系,“融合”现代体育运动,充分开发与挖掘其潜在的健身属性;
(4)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具备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实践的机会,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
[1]何波,李治洪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发展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G807
A
1006-8902-(2016)-11-SY
2015年度百色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JG26。
逯小龙(1982-),男,汉族,山西天镇人,百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