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 陈寅娇
在《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实效性》课题研究中,我们历经一年多的实践摸索,探究总结出创设教学情境的“五法”,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使教学情境创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贵有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善于提出问题或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启发性的铺垫。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接着让学生齐读,之后提问:读完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聪明的你是否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呢?短短一两分钟,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
甲:晏子是谁?(马上有人抢着说:“晏子是人名,是齐国的大夫。”)
乙:“使”是什么意思?
丙:晏子为什么要出使到楚国?
丁:我想知道晏子出使楚国会有哪些特别的经历?
……
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跟随着课文边读边想开去,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学习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真实的生活画面,可以以此为契机,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文中的情境融入生活,把生活中的情境融入课堂,这样学习和生活的情趣才会相得益彰。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可在拓展部分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
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快乐的。生活中,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学生1: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帮助新来的同学搬桌椅,我和他很快认识,成为好朋友,我因为帮助同学而感到快乐。
师:助人为乐,收获友情。
学生2:今天早上,我看到陈老师捧着一大叠的作业,我立刻赶过去帮忙。老师表扬了我,还摸了摸我的头。(有学生笑了)
师:谢谢你——“小雷锋”,你的出现真是太及时了,让我特别感动!
学生3:有一回,妈妈从田野里回来,天已经黑了。我想妈妈一定累了吧,就帮妈妈倒了一杯白开水,妈妈夸我懂事了。我还帮妈妈捶背呢,那天妈妈笑得特别甜。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师:关爱别人,快乐自己。你的快乐也把老师感染了,连老师心里都是甜甜的。
孩子们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学生脸上写满分享的快乐,他们已经懂得了给予就是一种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蕴藏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如《丑小鸭》《坐井观天》《惊弓之鸟》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利用文本创设故事情境,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可这样设计――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听故事,是吧?
生(大声回答):是!
师:回答的声音真响亮!为了感谢大家,老师就奖励你们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要不要这份奖励?
生:要、要、要……
(学生显得特别活跃。)
师:请认真听……
于是,老师就动情地讲起故事来,末了提问孩子们:“你们读过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呢,可真有趣,你们能猜出来吗?”在有趣中质疑,就自然而然引出课题。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文字。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创设语言情境是比较常用,也比较简单的一种手段,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而易见。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引导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辉煌后,播放了圆明园毁灭的一些图片,并播放比较悲哀的纯音乐做背景,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教师既悲又哀,既哀又恨的解说:你们看,曾经多么恢弘,多么美丽的圆明园啊!可是,可是,它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你看,图中的圆明园里,有的只是荒凉的废墟,有的只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谁?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气氛渲染,激起了学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对圆明园的毁灭深感痛惜。
境由心生,情始于境。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直观教学等方法可以再现课文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发思考,在情境中受到熏陶,由情入境,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风景优美的桂林山水画,让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十分专注于文本的学习,看到那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就如同走进了画中,感受那种“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美。
教学《坐井观天》一文,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整个故事,再现课文的内容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充分发挥创设情境的积极效应,就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阶梯,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