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地理实践活动初探

2016-03-13 05:23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仇丽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桶活动课活动

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 仇丽燕

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在《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明确提出:“选择综合性主题,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采用观察、实验、制作、参观、调查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科学类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一、什么是实践活动教学

实践活动教学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弊病而提出的,如学生缺少必要的体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足等。

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称为学习实践活动。这时实践活动就有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例如,要从事听课、复习、完成作业、自学和其他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指向学校或学生自身的。二是科学和社会实践,这种活动直接指向客观世界,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既有课堂内的实践活动,也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地理讲演、地理竞赛、地理辩论、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方论文撰写等。

二、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实践活动初探

1.在“团”中学习,全员参与

每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学习潜能的,这种潜能为他们开展不同层次的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但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我们强调地理实践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比如,制作地球仪的模型,让每个学生参与。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强调了学生应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活动中去,去解释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与地理的问题;更加重视了体验,包括在活动中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得到自我认识与教育;意志、毅力、气度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升华。

2.在“行”中探索,加强实践

正确确定活动内容是保证地理实践课程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为了使开展活动课的方法能够适合于活动内容,使活动课顺利进行,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的乡土性、现时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可把活动内容概括为观察观测性、调查性和研究性,有助于教师掌握和确定活动课内容与方法。

例如,“水资源”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了实践调查题: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我们身边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二是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是否存在水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如果有,都存在哪些水污染、水浪费情况。

学生在调查身边用水情况后,回到课堂,教师进一步追问:什么是水资源?我们生活中的水在哪里?够用吗?如果不够用怎么办?面对身边的水浪费现象怎么办等。通过前期的情境创设,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对调查和课本知识的重组、再认识,以及课后学生们的反思性试验,使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于知识层面,而是有了一个比较深的理解。

我们看到,学生们并没有停留在节约用水的口号上,而是亲自做“水的重复性使用”“老式马桶改造”等实验。如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老式马桶冲一次用水12升,当他们往水厢里逐渐放入灌满水的可乐瓶,当放入1.5升可乐瓶后,仍可将马桶冲干净;可是当放入2升可乐瓶后,马桶就不容易冲干净了。经过这些实验改造,测得该同学家10月5日一天用水量为125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每天可节水35升。学生到市场中调查,发现新式双冲马桶每次用水分别为6升和3升,因此,得出结论:要想再多节约用水,就应更换新式马桶及其它节水设施。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灌输所无法达到的。

3.在“学”中升华,分享快乐

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水资源”一课的结尾,我提出:课上用的一杯清水应如何处理?请学生提出见解并付诸行动。最后采纳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将这杯水浇花儿了。这个活动虽然小,但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学生在课后反思中写到:国家是大家,顺义是小家,打造国际港,全靠你我他。有些班级召开“保护身边的水”的主题班会,向全校师生发出节水倡议,制定了节水章程。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总盯着水龙头。

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调查分析等方法,真正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资源与人的关系,学习到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上实践表明,学习者开始接受一个事件或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表征时,他必须经过实践活动及与别人互动的过程,去领悟事件中所隐含的规律、道理、策略、情感、观念,并且在领悟中不断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比,与别人所表现出的这些知识及相应行为比对,以达到认识、情感、观念的深化。这个对比过程是知识的组成过程,是学习者反思的过程。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使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遥远,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实现为学生生活及终身发展而服务的目标。

猜你喜欢
马桶活动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便便哪去了
床到马桶的距离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