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6-03-13 15:04:33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幼儿园覃小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同伴游戏家长

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幼儿园 覃小梅

“交往是人们之间为了协调、联合力量去获取某种共同成果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交往可以使儿童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使儿童学会协调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交往观,合作观,使他们能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和沟通感情,增进了解社会的能力呢?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的意识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交往。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已或与同伴们的共同活动,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的事表现出来,这在幼儿间双向互动过程的交往学习随处可见。

首先,应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进行交往的语言实践。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交往语言实践的最好时机,如游戏开始时的主题的确定,游戏的场所,以及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自己用语言来表达,同时还要倾听游戏伙伴的意见。随着游戏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幼儿们所扮演的角色必定要和伙伴们发生人与人,人与事物的故事,这些也是幼儿们运用语言和练习语言的时机。无论幼儿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往,以及游戏角色中的语言对话,都表现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因此,在游戏中构建儿童的交往语言,不仅能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而且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以我们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及商量用语为例;在接受他人帮助时,在不小心碰了别人时,要运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而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则要用:“请帮我系一下鞋带好吗?”“咱们一起玩好吗?”“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同时在游戏中引诱幼儿互相谦让,不争抢的良好习惯,并教育孩子们共同维护游戏规则,使他们在交往的练习中获得乐趣。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我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如创立活动区“医院”“超市”“娃娃家”“书店”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比如,在一次“医院”游戏中,莹莹因刚才在玩其他游戏,看到“医院”里的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心里很羡慕,于是就对晨辰说:“晨辰,让我来当护士吧!你来做病人好吗?”晨辰有些不愿意,莹莹连忙说:“我妈妈是医院的护士,怎么打针我最清楚了。”晨辰觉得莹莹说的也对,就把护士帽给了莹莹,自己抱了一个洋娃娃扮演妈妈来给孩子看病了。俩人在“医院”玩得非常开心,幼儿在这种环境下交往,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

又如,在“超市”游戏中,一般有四种角色:经理、售货员、收银员、顾客。我通过各种方法:实地参观,请家长平时带领幼儿进行岗位介绍等。让幼儿理解角色,能坚持按角色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交往活动不受影响。此外,游戏的情节设计做到丰富多采,使幼儿的交往内容和形式也丰富多采。

这些交往环境的创设,减弱了幼儿对不同环境的陌生感帮助了幼儿与同伴接触,使其逐渐克服害羞心理增强与人交往的勇气。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幼儿表率。幼儿的模仿性特强,因此 ,教师们之间应建立真诚、友好、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在观看、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大拜年”,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先拜年,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打电话,交往即在其中。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四、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第一,在这块教育中家长要充分认识幼儿人际交往活动的意义,并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家教的重要内容。家长在少儿同龄人交往关系中,首先应该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如“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赋的,不能靠培养”“现在不必多花精力去考虑人际关系”等错误的认识,家长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去帮助,以自身的榜样去示范。在家庭内,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除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外,还在学习、生活的需要、情感的需求过程中进行着亲子交往。尤应指出的是:肩负孩子交往指导主要责任的家长,其亲子关系融洽与否,也是“交往技能”指导效果好坏的关键。

第二,家长应该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幼儿交往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如对孩子间的“有偿帮助”问题,应当认识到无论何种社会,除了经济行为,人还有大量的非经济行为,亲情与友爱是比商品交易更重要的东西;如对“友爱与暴力”问题,还是应正面教育为主,让少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杜绝“动武”现象;如对“任性独尊与合群共处”问题,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和良好的交往心态。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人际关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在交往中的思想、功利、态度、方法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自身素质过硬,再多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知道,只有这样,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天空的时候就会迅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同伴游戏家长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