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3 13:06:22张东伟杨长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生考核

张东伟,杨长青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浅谈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张东伟,杨长青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为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我院通过对物理诊断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课时、考核方式等的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加深医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医学生真正掌握物理诊断学的原理和技能。

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生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临床科目,也是各个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其教学目标是教会医学生如何搜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资料做出正确诊断,为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及其他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传统的物理诊断学教学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先学习症状学,再学习体格检查。整个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内容枯燥、抽象,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记忆,造成医学生学习困难。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为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我们本着“统一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对诊断学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课时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现介绍如下。

1 教学理念改革

(1)物理诊断学大多在学生第三学年开设,即在公共基础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学完之后开始授课。物理诊断学主要有症状学、体格检查和体征学等内容。为让医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体验医疗环境,我们让医学生从第二学年(五年制第三学期,七年制第四学期)开始学习症状学和体格检查,并由此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阶段。

(2)医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素质培养,“书生气”十足,社会化程度低。他们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医患沟通技巧欠缺;与患者交往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往往难以适应临床工作。

因此,我们在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医学生不仅了解疾病,还了解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与患者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关系[1]。这就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医疗环境的新形势。

2 教学方法改革

(1)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改变以往的单一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融通[2]。现有教材及课程结构应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精选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突出人文和科学素质培养,教材和课程结构的编排应具有系统性、灵活性。为此我院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授课,以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为主线,将物理诊断学与内科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进行重组和整合,构建了以综合性为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促进了物理诊断学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语言和板书为主,提供的信息有限。由于学生没有临床感性认识,在物理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抽象、枯燥、乏味。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在有限的教课时间内增大信息的传输量,通过灵活运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把传统教学条件下难以表述的内容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有力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加深印象,从而弥补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吸引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综合效果[3]。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记忆时间,从而能够将所学知识牢记在心。

(3)选配高级职称带教教师,推行协作带教。我院物理诊断学专科带教教师由讲授该专科理论课的高级职称主讲教师担任,其他带教教师由内科各专业临床科室抽调教师组成“协作带教小组”。为保证实习课教学工作的连贯性,每学期同批次学生由固定的“协作带教小组”教师带教。严格执行由专科带教教师负责制订集体备课内容,并且组织“协作带教小组”教师备课,观摩专科带教教师示范带教。“协作带教小组”制度的推行为带教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协作带教小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互相交流典型专科病例、了解临床各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短时间内使带教水平得到提高,成为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4]。

3 教学课时改革

我们将物理诊断学教学总课时数由原来的72课时增加至90课时,主要增加了病史采集和病例书写内容的教学,且大幅度提高了实习课课时的比例,其目的在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压缩了体格检查理论课和见习课课时,原因是,目前临床体格检查见习难度较以往大大提高,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患者有抵触情绪。但是,体格检查见习课并没有取消,而是增加了病史采集和症状学等患者相对容易接受的见习内容。增加了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课时,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促进了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4 考核方式改革

我们对物理诊断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其指导思想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每次实习课要求学生必须动手操作,教师视其操作情况给出分数,并作为平时成绩。每位学生均动手操作,带教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一对一反馈。此外,实行多站式考试。多站式考试的内容大致分为:(1)问诊考核;(2)查体考核;(3)病历书写考核;(4)疾病诊断考核。将小结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考试形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5]。

5 教学语言改革

开设双语教学,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随着现代医学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增加,英语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突显出至关重要的地位[6]。在准备教案、撰写文章、查阅外文原著、参加国际会议时均需要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可能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选择性地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我院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均要求教师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同时还提倡和鼓励教师使用英语原版《诊断学》教材,这样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了物理诊断学双语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物理诊断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医学生创新能力及素质培养,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

[1]邱晓霞.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09,22(8):757-759.

[2]张普庆,阎芳,程远征,等.医学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72-74.

[3]黄璟,熊龙根.在诊断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40-1141.

[4]房明浩,纪雪梅,刘文励,等.推行中青年教师“协作教学”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75-2877.

[5]刘莉,黄健军,黄照河,等.“诊断学”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3):508-510.

[6]王志伟,艾进伟,李沛.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37-39.■

G420

B

1671-1246(2016)16-0043-02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学生考核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