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李 上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思考
王婧,李上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四川省对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在政府层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共赢,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各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各展所长,国家示范校多、经费充足,从而促进四川高职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四川高职教育基本概况的介绍、发展超前原因的分析,提出四川高职教育独特的运行模式。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2015年6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高校骨干教师对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模式、管理、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2006年以来,四川省职业教育在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6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引导和推动下开始快速发展,短短10年时间,发展成包括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国家示范(骨干)校11所、省级示范校19所。在这30所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中,各个学校在体制改革、模式创新、强化管理、内涵发展上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1实施项目教学,实现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应用、光纤通信和营销创业综合实训平台与企业实际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以四川邮电职业学院为代表,其具有技术引领、服务企业、反哺教育的特色,学院利用具有人才培养、岗位培训、岗位鉴定和认证、业务实验“四位一体”功能的综合实训平台,承接成都以及四川省内3个地市州公司的呼叫业务,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锻炼,许多学生一毕业就被四川电信公司直接录用为管理人员。
1.2围绕行业提升职业素质,打造了“三师”教学团队
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培养“三师”(教师、工程师、培训师)教师队伍,学院依托行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创造性地提出按照“教师、工程师、培训师”的“三师”标准建设[1]。学院的教师经过认证,成为企业的内训师或培训师;他们通过在企业锻炼,成为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三师”师资队伍,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1.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三个一”教学工程
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实施了“一个系建一个品牌专业,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一个实体建一支优秀师资团队”的“三个一”工程建设,各系根据专业优势,分别建立了工作室和实体店。专业教师牵头组织和管理专业工作室或实体店,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工作室和实体店的建设及运作。工作室实施市场化运作,承担真实项目,通过专业建设、管理和运作,促使教师尽快成为行业专家,形成了建筑工地教学、工厂车间实训,丰富“学中做,做中学”的项目载体,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保障[2]。
1.4服务社会,助推企业价值提升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其成为交通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库”。每年学院为出租车行业、驾驶员培训行业、交通管理行业等企事业单位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等服务,收入超过3 000万元;学院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项目研发、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收入超过500万。
2.1具有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具有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是学院建设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领导班子核心成员的战略思维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无论是行业企业或政府以及民间办学,主要领导依靠个人魅力,通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获得了认同、占领了“高地”,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2.2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五对接、十衔接”[3],做到学以致用,打破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壁垒,落实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邮电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的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2.3技高一筹的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培养合格的学生需要职业院校有真正技高一筹的教学团队,而培养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就必须以行业为背景、以企业为依托,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技能,这样教学团队就是生产团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从根本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4以服务地方的机制为引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外在动力
学校要摸清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脉搏,建立服务地方的机制,让政府看到办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样才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2.5具有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源泉
“来了就想留下的学校”——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它让考察调研组重新定义了特色办学的内涵,“小而精,精而优”的办学理念让我们对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充满憧憬和信心。
2.6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并存,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四川邮电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中,无不渗透着提升和创新,这也是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永恒主题。
3.1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学校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契机,利用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力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搭建起开放共享的育人平台,构建了“省市共建、多方投入、资源整合、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3.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学校与电子通讯、农机制造等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4],引进企业设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利用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优势,建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设立配套技改专项资金;与企业共建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公共图书馆、体育馆、人才交流中心等企业窗口服务平台,从而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高职教育的强劲合力。3.3对接产业,育人为本
通过政府主导,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稳步开发新专业;通过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通过工业园区汽车装备制造、太阳能、草业、电子通讯等方面的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衔接。“五对接、十衔接”实现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2,13(24):32-33.
[2]刘志华,瞿志强,马廷升.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与就业导向相结合的探索[J].中国药业,2015(8):10-11.
[3]赵黎明.高职高专农业技术类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现状分析——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15(4):15-16.
[4]黄丹妮.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新途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7(2):5-7.■
G640
A
1671-1246(2016)16-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