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语*

2016-03-13 12:41В.П.Нерознак
外语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巴尔干元音方言

В.П. Нерознак

阿尔巴尼亚语*

В.П. Нерознак

阿尔巴尼亚语(Албанский язык)是印欧诸语言之一,处于孤立地位,单独构成一个特殊的语族。作为已经消失的巴尔干半岛古印欧语(古巴尔干语)的延续,阿尔巴尼亚语在起源上与伊利里亚语和梅萨普语十分接近,与色雷斯语也有非常重要的联系。阿尔巴尼亚语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使用人口286万人;为官方语言)、塞尔维亚科索沃地区(使用人口185万人)、意大利(使用人口12万人)和希腊(使用人口6万人)。其他为数不多使用阿尔巴尼亚语的人生活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敖德萨州)。

阿尔巴尼亚语分布区划分为两个基本方言区:南部托斯克方言区和北部盖格方言区,两者均再划分为众多地方话。19世纪末,以托斯克和盖格方言为基础形成两个版本的现代标准阿尔巴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方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托斯克方言中存在r音化现象([s],[z]类型的音素摩擦特征逐渐弱化,同时一定程度上获得响音的特征,从而转换为[r]类音素),有中性音素⊇和二合元音ua,用虚拟式(конъюнктив)替代不定式形式;而盖格方言中存在响音、二合元音ue和不定式形式,但没有r音化现象。阿尔巴尼亚语方言的区别还体现在形动词、副动词及某些时间形式的构成方式以及词汇的一系列特点上。在阿尔巴尼亚,托斯克方言在使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阿尔巴尼亚语有7个元音音位和29个辅音音位。元音系统的特点表现在:托斯克方言没有鼻元音,而盖格方言有(试比较:,);存在与德语[ü]发音相同的特殊唇化元音y和混合位弱化元音⊇. 辅音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有中舌音dh()和th(),弱辅音I和r,强辅音II和rr,中舌音q和gj以及塞擦音系列c,ç,x和xh. 阿尔巴尼亚语以固定重音为特点(大多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古印欧语词首和词末非重读元音消失或发生弱化,印欧语的长、短二合元音由于单元音化或被次生短二合元音取代而丧失。

就语法结构而言,阿尔巴尼亚语属于综合语或称屈折语,其中的古代屈折成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受一些剧烈的变化。阿尔巴尼亚语的名词系统包括3个性(阳性、阴性、中性),6个格(属格和与格形式重合)以及4种变格法;名词存在有定和无定形式,冠词前置或后置。动词有两种变位法,包括式形式(6种)和时间形式(3种简单形式和5种复杂形式)的分支系统。

句法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相对自由的词序。除印欧语固有词外,阿尔巴尼亚语的词汇构成还包括不同时期的大量希腊语、拉丁语、斯拉夫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和法语借词。在与其他语族语言(保加利亚语、希腊语、罗马尼亚语)长期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中,阿尔巴尼亚语形成一系列巴尔干语的结构类型学特征(所谓的巴尔干语言重合单位),与这些语言一起构成巴尔干语言联盟。

第一批巴尔干语书面文献资料可追溯到15世纪(帕尔·恩杰尔主教《洗礼祷告语》,1462年)和16世纪(焦·布祖库《弥撒》,1555年)。

对阿尔巴尼亚语的系统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J. G. 哈恩和F.葆朴的著述。为阿尔巴尼亚语语言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有G.迈尔、N.约克尔、E.恰贝伊、St.曼、C.塔利亚维尼、V.齐莫霍夫斯基和E.P.汉普等。他们研究阿尔巴尼亚语的共时和历时发展、语言史、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问题。原苏联学者А.М.谢利舍夫和А.В.杰斯尼茨卡娅为阿尔巴尼亚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谢利舍夫研究阿尔巴尼亚语与斯拉夫语的联系和巴尔干语言的共同结构特征问题;杰斯尼茨卡娅首次系统描写阿尔巴尼亚语方言,研究阿尔巴尼亚标准语形成、民间创作、古阿尔巴尼亚语语言状态重构以及阿尔巴尼亚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分布区关系等问题,她创建了原苏联阿尔巴尼亚学学派。在阿尔巴尼亚语语言学领域成果卓著的还有О.С. 希罗科夫、М.А.加宾斯基、А.В. 茹格拉、В.П. 涅罗兹纳克、И.И. 沃罗宁娜和Ю.А. 洛帕绍夫,他们研究阿尔巴尼亚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系统、历史发展和起源以及阿尔巴尼亚语在印欧语系中的地位和在巴尔干语言联盟中的角色等问题(另参见巴尔干学)。

(译者:陈勇;审校:许高渝、张家骅)

Селищев А.М., Славянское население в Албании, София, 1931.

Жугра А.В., Албанский язык, в кн.: Современное языкознание за 50 лет, М., 1967.

Деницкая А.В., Албанский язык и его диалекты, Л., 1968.

Габинский М.А., Появление и утрата первичного албанского инфинитива, Л., 1970.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й строй балканских языков, Л., 1976.

Hahn J. G., Albanesische Studien, SbAWW, 1883-1897, Bd 104, 107, 132, 134,136.

Jokl N., Linguistisch-kulturhistorische Untersuchungen aus dem Bereiche des Albanischen, B.-Lpz., 1923.

Daka P., Rontribut pēr bibliografinē e gjuhēsisē shqiptare, 1-5, “Studime filologjike”, 1964-1967.

Cabej E., Studime gjuhēsore, v. 1-6, Prishtinē, 1975-1977.

Žugra A.V., Bibliographíe der albanologischen Arbeiten der sowjetischen Sprachforscher, “Akten des Internationalen Albnologisches Kolloquiums, Innsbruck 1972”, Innsbruck, 1977.

Fjalor i gjuhēs sē sotme shqipe, Tiranē, 1980.

Краткий албано-рус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М., 2 изд., 195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11&ZD131)的阶段性成果。

H792

A

1000-0100(2016)05-0013-2

10.16263/j.cnki.23-1071/h.2016.05.006

定稿日期:2016-08-15

【责任编辑谢 群】

猜你喜欢
巴尔干元音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大黑海沿岸地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新奥斯曼主义与土耳其的战略布局
Playing with “ar”
西巴尔干国家向欧盟标准趋同: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