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军(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南水北调工程关键期建设管理特征探讨与对策
□李学军(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调水工程,采用155个项目群分段分期实施的方式展开建设。随着建设进程的深入,开工在建的项目不断增多,工程战线越拉越长,资金投入规模急剧增高,同时需要管理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大,通水建设目标逐渐临近,已进入工程建设的“关键期”和“高峰期”。文章通过研究这一时期工程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既往工程建设管理实践,梳理分析了新形式下的管理对策及管理效果。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特征;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调水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了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改善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分布不均矛盾。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横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六省,全长2899 km。含治污截流及水源保护工程在内,共划分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截至2011年9月底,已开工建设137个(其中基本建成35个,在建102个),占88.40%;未开工18个,占11.60%。41个控制性项目已开工33个,占80.50%,未开工8个,占19.50%。
开工于2002年12月27日的山东济平干渠,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序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投资规模大,建设环境复杂,各类建筑物齐聚、施工强度高、工期趋紧、工程战线长等成了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期”、“高峰期”的新特征。
2.1工期压力
截至2010年底,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基本建成33个,尚有122个设计单元工程需要建设,但时间已过去8年,东线工程剩余2年多时间,中线工程剩余3年多时间,工期压力大。查看以往设计单元工程所批复的工期,最长40个月,短的18个月。因此,后续设计单元工程不但要加快建设进度,也需要加快初步设计审批速度,两手应对工期压力。
2.2管理难度
2010年底已开工在建设计单元工程79个,剩余43个陆续在2011年开工,共有122个在建设计单元工程需同时管理,且呈现线长、点多、面广局面,管理难度必然增大。期间虽有部分设计单元工程陆续完工,但建成工程的运行管理难度不会减少。前7年完成移民安置不到8万人,2010年安置15万人,2011年安置20万人,在“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要求下,各个环节均需全力投入,移民管理难度大。
2.3技术攻关
膨胀土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千年之前,位于河南方城垭口的“襄汉槽渠”,因不能解决膨胀土危害而失败。现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地形适宜同样选择由此穿越。据统计,中线干线穿越膨胀土渠段长约387 km,占总干渠1432 km的27%。针对膨胀土和膨胀岩先后在南阳、新乡段进行实体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但面对这一世界级的技术障碍,仍需要时刻高度重视。
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到2010年后期呈现的诸多新特点,正是建设管理“高峰期”、“关键期”的矛盾凸显点。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扬集思广益,超前谋划,敢抓肯干精神,及时研究推出了系列建设管理新对策,有效化解了矛盾。
3.1过程控制
3.1.1细化目标
为落实通水目标,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结合各项目法人前期工程完成情况、建设管理经验及剩余工程特点,按东、中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调整了原有建设计划,明确了各项目法人今后主要建设任务及其相应的完工时间,细化了建设目标,并以文件形式,印发至各项目法人,省(直辖市)南水北调办事机构。
3.1.2突出核心
除已基本建成的33个设计单元工程外,在建的79个和未开工建设的43个设计单元工程,从工程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设计特点、已建工程建设经验、建设难度等方面归类、梳理、分析后,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提取出41个设计单元工程作为控制性项目,重点管理。这41个项目中,按照现在的计划工期施工,有37个通水前3个月基本能建成,标示为黄色项目;4个通水前基本完不成,标示为红色项目。基于上述因素,出台了控制性项目登记造册动态管理制度。把41个控制性项目的工程概况,建设计划,建设重点、难点和主要影响因素,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责任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措施及建议等逐项登记,汇集成册,并随月进度建设信息跟踪对比,实现动态管理。在建的另外81个非控制性项目,若出现建设过程中进度滞后,达到进入控制性项目条件,随时纳入控制性项目管理。这样,不但抓住建设工期主线,破解建设管理难题,而且实现了突出核心,重点管理目标。
3.1.3抓住难点
以中线干线一期总干渠工程为例,从水源陶岔工程至终点京石段工程,全长1195.30 km,布设各类桥梁1219座(不含铁路桥),平均每公里1.02座。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座桥梁占压50 m渠道而导致渠段不能施工,累计占压渠道60.95 km,直观反映在工程现场,使渠道被截断1220段。基于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提出了中线跨渠桥梁工程黄河以北要在2011年6月30日,黄河以南要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部开工建设的进度管理目标。依照控制性项目动态管理模式,采取了跨渠桥梁登记造册动态管理,并建立了跨渠桥梁工程建设信息简报制度。通过跨渠桥梁专项管理,化解了后续桥梁占压渠段的施工难点,并留够合理的建设时间,为整体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3.1.4工地现场派驻专职建设管理人员制度
为确保项目法人的要求及时传达到位,管理措施执行彻底,建设信息反馈及时,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提出了向南水北调工地现场派驻专职建设管理人员的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全面实行。确保“高峰期”、“关键期”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对策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措施管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质量和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服从安全,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任务,抓好关键技术、工艺的攻关,健全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3.2.1质量责任追究管理
大型工程建设,质量缺陷从发生、整改到再发生、再整改,往往伴随整个过程。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减少和避免常见病、多发病,杜绝质量事故,“抓细”质量问题,“抓实”质量管理,“抓死”质量安全,强化责任,严格追究,制定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归类梳理质量管理矛盾、质量缺陷,概述了解质量缺陷表现形式,划分了等级,制定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质量责任的考核办法。
3.2.2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深入,在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参建队伍的不断壮大,原有《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出现部分指标不够完善、个别项考核范围过于宽泛、不易操作等与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从指标量化、内容细化、事故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与信用等级结合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管理。
3.2.3实行高层视察随检制
自1998年洪水过后长江九江段复堤工程建设过程中,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每次视察完工程时,都会告诉现场管理者:“我还会再来的!”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关键期”,实行了高层视察随检制,视察工程建设现场时,随行的检测人员随机抽检工程质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但给予工程一线建设者以慰问鼓励,更传递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截至2011年4月底,已开工建设134个(其中基本建成35个,在建99个),占86.45%;未开工21个,占13.55%。其中:2011年新开工22个,完工2个。至此,与通水直接相关的设计单元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21个未开工设计单元工程属于与通水非直接相关项目也在加紧组织中。累计完成投资942.90亿元。其中,1至4月份累计完成44.50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合同资金均平稳可控,发展势头良好。相关管理对策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高峰期”、“关键期”的执行中,正发挥着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左英勇)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李学军(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3-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