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2016-03-13 07:07:27姜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核算商业银行

姜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姜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营业范围在不断扩大,伴随着高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高的会计风险,商业银行的会计直接与金钱相联系,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会产生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若想防范风险必须理清风险产生的原因,对此,笔者将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着手,寻找防范的对策。

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

与其他企业相同,商业银行也以盈利为目的,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商业银行的会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需要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记载和核算并出具相应的财务报表,为商业银行理清自身发展情况、预测未来走向提供数据信息。随着商业银行营业范围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发生了多起经济案件,这也为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敲响了警钟。

高回报必然面临着高风险,商业银行的会计也同样如此,每一步业务都需要会计参与,具体来讲,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是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所面临的最基本的业务之一,这需要银行的会计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核算,包括结算、支付、账户管理等,会计必须确保每一笔支出和进账都能准确无误。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而且面临的环节还很多,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造成某一环节出现错误,一旦核算出现问题,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其次便是票据结算风险。银行在日常的运行当中会涉及到各种结算方式,当前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为了更加便利客户办理业务,票据结算成为了日常经营活动中用的比较多的结算手段,虽然省去了现金结算的诸多麻烦,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是票据的填写容易出现错误,另外,使用票据结算容易出现失误,从而便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此外,还包括会计监督风险。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问题的出现,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商业银行当中,会计监督环节比较薄弱,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一旦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进行补救,甚至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核算程序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采取的是分级管理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管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为:银行的核算程序不健全。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各级的分支机构负责自身的日常经营情况,在诸多压力之下,为了各项指标能够有很好的提升,进而提高福利待遇,在核算方面的监督有所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核算业务的进行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银行业由于具有特殊性,对会计的行为制定了专门性的规定,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举例来讲,《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业绩和利益等因素的驱使下,一些银行的会计根本不按照规定进行,在核算等方面做手脚逃避监督,久而久之,会计信息就会失真,无法真正反映银行的信息,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案件。

(二)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

通常来讲,内部审计作为银行内部的审查部门,通过审计能够发现银行内部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但是,纵观近几年在银行内发生的案件,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即使每年都进行检查依然存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不够。一方面,惩罚力度不到位。审计部门在发现问题之后会做出相应的处罚手段,但是处罚不到位,部分领导根本不会加以重视,后续的整改措施跟不上,而且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审计部门的后续监督机制跟不上,难以了解整改情况。长此以往银行会计便会忽视内部审计的存在,继续我行我素,从而导致一系列大案的出现。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相对不高。内部审计部门若想能够独立进行审查必须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界干涉,自主进行审查,但是在现实中,审计部门的存在有赖于银行,其行动处处受到银行的限制。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现如今,为了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适应市场的需求,银行普遍开始实行会计电算化。实行会计电算化看似解放了人力,降低了工作难度,实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需要员工会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而且工作内容的难度也相应提高,需要员工进行专业分析。按照这种情形,商业银行应当更加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一些商业银行却忽视了这一问题,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得会计人员的能力出现整体下降的局面。此外,由于银行业务激增等情况,有时会需要招聘新手,对新手的培训工作不到位,使得新手难以适应银行的工作节奏和需求,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操作失误等情况,这对银行来说,是极大的隐患,银行若想确保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对员工的培养是必要的。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理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对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制

原有的核算体系之下实行分级管理,使得部分银行面临着考核等方面的压力,从而无视相关行业制度,法律法规,在核算中屡屡出现问题。为了打破现有的局面,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首先,改变现有的分级管理的模式。所有的核算机制,指标等均由总行来制定,这样,全部银行都执行相同的考核办法,避免考核指标不同导致的银行之间的绩效差异。而且,由总行直接面向基层分行,可以省去中间环节的变动,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加强对核算环节的监督管理。监督有利于强化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减少其中的违法违规操作,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补救。此外,在基层银行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可以考虑在管理过程中由总部派人担任监督管理员,保证监督人员的独立性,更有效的进行监督,最大限度的减少核算环节出现问题。

(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是审查银行的各项行为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依附于银行而存在,其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对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可以由上一级直接领导和管理,驻派到下级银行负责审计。如此一来,审计部门与所审查的银行便属于上下级关系,不必受到牵制,更有利于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能够自行进行各项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提出并要求银行进行整改。其次,审计部门应当优化自身的人员结构。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不仅要事前进行监督,在问题发生之后的整个整改环节中审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确保银行真的进行整顿,防止部门领导人不重视、不整改的现象出现。同时,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应加以重视,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其专业能力。

(三)提高银行会计的业务素养

银行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会计人员本身,人才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保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防范银行的各种会计风险。首先,银行应当提高会计人员的转入门槛。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对会计的要求更高,为了确保会计人员能适应银行的工作,必须选择专业能力更强的人员。在入职之前应当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银行工作。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必须加以重视。虽然现如今商业银行都实行会计电算化,但是会计人员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定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时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行业规章和法律法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会计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避免会计风险的出现。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会计作为商业银行运行的重要因素,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因素,如何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避免会计风险的出现成为了近年来业界主要讨论的问题之一。对此,银行应当从完善核算体系、强化内部审计以及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等方面着手,改变固有的模式,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会计风险的出现,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1]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 (08)[2]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J].现代商业,2010(07)

[3]许郡.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问题[J].中国外资,2012(02)

[4]高雪梅.浅议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J].时代金融,2013(04)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核算商业银行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