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志++田留栓++刘晓强++刁朝晖++刘衡++李建鹏++金昱轩++徐立猛
摘 要:2015年在建平县太平庄镇开展了云烟97和云烟99的生产适应性研究,通过成房试种,对比云烟97、云烟99与云烟87、龙江911大田生育期、各生育期农艺性状、打顶后叶形、烤后单叶质量和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云烟97较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云烟99的适应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云烟97;云烟99;适应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单叶质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3.028
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是推动烟叶生产上水平的前提[1-2]。近几年,在建平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有云烟87、LY0408、龙江911、吉烟9、云烟85、NC89、中烟103等,其中吉烟9、云烟85、NC89三个品种由于大田生长期长、不宜烘烤等原因被烟农弃种[3-6];而龙江911虽然大田生长期短、烘烤特性好、适宜在当地种植[7-8],但由于烤后烟叶质量逐年下降,也已被淘汰;现阶段主要种植的品种为云烟87和LY0408,但云烟87也存在着抗病性差等问题[6,9]。为了解决品种单一的现状,建平烟叶分公司引进了已通过国审并广泛种植的云烟97和云烟99[1,10-11],开展适应性研究。通过将两个品种与云烟87、龙江911两个品种进行试验对比,准确鉴定新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特性,筛选出相对适应朝阳烟区生态条件和现有生产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适产、抗病的品种,解决现有品种单一的问题[12-16]。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97、云烟99,对照为主栽品种云烟87和龙江911。土壤肥力中等,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各品种施肥量均一致。施肥量为基肥:烟草专用肥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硝酸钾112.5 kg·hm-2、二胺135 kg·hm-2;追肥:硝酸钾105 kg·hm-2。总氮素含量为95.2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2∶2.7。为便于比较和减小试验误差,移栽时间尽量控制一致,相差不得超过3 d。大田管理按照《朝烟综合生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管理方法保持一致。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15年5—12月,地点在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五间房村一组进行。5月2日移栽,初花打顶,密集式烤房三段式烘烤。
1.3 试验设计
设计为单因素试验,2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分别对应不同的品种:云烟99、云烟97、云烟87和龙江911,为便于生产操作和成房烘烤,云烟99、云烟97、云烟87选择在一户烟农种植,每个品种6 670 m2。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严格执行唯一差异性原则和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测定方法参考YC/T 142—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为标准,取每个小区有代表性的烟株5株挂牌作标记,分别在团棵期、旺长期、成熟期和打顶后10 d记录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叶宽、节距等农艺性状。产量计算方法为各小区分别计算产量,最后各处理取平均值。
试验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DPS v7.0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田生育期比较
准确调查不同品种团棵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时间,见表1。云烟99前期长势较其他品种差,在缓苗后出现死根现象,可能是由于口肥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团棵期后又出现早花现象,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团棵时间较云烟87和云烟97晚。龙江911长势较差,团棵时间较晚。云烟97和云烟87两个品种长势较好,进入旺长期和成熟期的时间都较早,云烟99相对较晚,而龙江911最晚。
2.2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调查
2.2.1 团棵期农艺性状分析 表2为不同品种团棵期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团棵期云烟97农艺性状较其他3个品种在株高、茎围、节距、叶面积均有显著差异。云烟97节距最大,叶片长宽比最小,叶片较宽。从烟田长势来看,云烟97最好,云烟87次之,云烟99和龙江911差异不大。
2.2.2 不同品种旺长期农艺性状分析 表3为不同品种旺长期农艺性状分析,云烟99和龙江911除在节距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说明云烟99在缓苗后死根对烟株的抑制作用还没有消除。云烟97长势最好,且各指标和其他品种均有显著性优势。云烟87长势次之。在叶形方面,云烟87叶形稍窄,其他品种较宽,但差异不显著。云烟97节距最大,龙江911节距最小。
2.2.3 不同品种成熟期农艺性状分析 表4为不同品种成熟期农艺性状分析,云烟99在成熟期长势接近云烟87,除在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长宽比方面外,其他农艺性状指标和云烟87无显著差异。说明死根造成的抑制作用已解除,但有效叶片数最少,这是由于云烟99在团棵期早花造成的。株高方面,龙江911最小,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云烟87长宽比最大,为2.7 cm,其他品种在2.3 cm左右。
2.3 打顶后10 d叶形分析
表5为打顶后10 d各品种的叶形分析,打顶后10 d,上部叶:龙江911叶片最小,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云烟97和龙江911长宽比差异显著。中部叶:云烟97和云烟87叶片最长,云烟99次之,龙江911最短,且差异显著。长宽比:云烟87最大,云烟99,云烟97和龙江911差异不显著。下部叶:云烟97最长,云烟99和云烟87次之,龙江911最短。云烟99和云烟97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云烟97和云烟87长宽比差异显著。
2.4 不同品种烤后烟单叶质量分析
表6为不同品种烤后烟单叶质量方差分析。X2F等级:云烟99、97、87品种无显著差异,龙江911品种最小且差异显著。C3F等级:云烟87品种单叶质量显著小于云烟99、云烟87和龙江911品种,云烟99最大,云烟97次之。B2F等级:云烟97品种单叶质量最大,且显著大于云烟99、云烟87和龙江911品种,龙江911最小。说明龙江911上部叶发育不完全。
2.5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统计分析
由表7可知,龙江911的产量最高,云烟99次之,云烟87最低,云烟97产值最大,云烟87次之,云烟99最低。云烟97均价最高,龙江911最低。龙江911上等烟比例最低,云烟97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大田期农艺性状对比
相同栽培条件下,云烟97大田长势最好,云烟87次之,云烟99最差,且云烟99在团棵期出现死根的现象,造成死根的原因是口肥施用不合理。云烟87叶形最窄,龙江911最宽,云烟99和云烟97叶形差别不大。云烟99在成熟期长势接近云烟87,除在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长宽比方面外,其他农艺性状指标和云烟87无显著差异。
3.2 单叶质量对比
X2F等级云烟系列品种无显著差异,龙江911最大。C3F等级云烟87品种单叶质量显著小于云烟99和云烟87品种,B2F等级云烟97品种单叶质量最大,且显著大于云烟99和云烟87品种,龙江911最小,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3.3 经济性状对比
龙江911的产量最高,云烟99次之,云烟87最低,云烟97产值最大,云烟87次之,云烟99最低。云烟97均价最高,龙江911最低。龙江911上等烟比例最低,云烟97最高。
3.4 落黄与烘烤性对比
根据试验户反映和现场调查,云烟97品种和其他品种相比较易烘烤,云烟87和云烟99烘烤难易程度无明显差别。云烟87较早,云烟99落黄相对最晚。
3.5 小结
综上所述,云烟97和云烟87较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但要进一步研究云烟97的配套育苗技术或解决好云烟97出苗率的问题。云烟99易烘烤,但大田长势差,团棵期早花,不易落黄或生育期较长,暂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 农世英,林北森,刘春萍,等.烤烟新品种云烟97在百色烟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77-81.
[2] 王利兵,吴金富,潘日洪,等.烤烟新品种适用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35-37.
[3] 崔昌范,吴国贺,金妍姬,等.烤烟新品种吉烟九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7-14.
[4] 周应兵,林国平,李桐,等.烤烟新品种云烟85在安徽烟区的主要性状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956-958.
[5] 赖禄祥,卢平,郑功幼,等.烤烟品种云烟85在三明烟区的栽培特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2(2):42-44.
[6] 段宾宾,赵铭钦,王东,等.南阳烟区烤烟品种NC89、云烟87和豫烟6号的适应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863-867.
[7] 郭宪.龙江911平衡施肥试验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287-5288,5298.
[8] 陈荣平,邱恩建,宋宝刚,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1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2(4):22-26.
[9] 李永平,王颖宽,马文广,等.烤烟新品种云烟8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1(4):38-42.
[10] 李永平,肖炳光,焦芳婵,等.烤烟新品种云烟9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4):28-31.
[11] 江永斌,吴兴富,李永忠,等.烤烟新品种云烟99及其亲本生长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2):220-225.
[12] 田景先,黄昌祥,杨天沛,等.不同烤烟品种区域适应性及其品质特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6):23-25.
[13] 吴俊龙,闫凯龙,李佳颖,等.凉山州烤烟特色品种的比较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2013(1):15-19.
[14] 孙建锋,宫长荣,许自成,等.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性状的分析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17-21.
[15] 冀浩,刘永强,周立非,等.不同烤烟品种在云南景东的适应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31-33.
[16] 武丽,徐晓燕,朱小茜,等.我国不同生态烟区烤烟的部分化学成分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2008(S1):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