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传庆
(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水利站,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推广高效节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瓦房店市为例
姜传庆
(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水利站,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要素,生态根本,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低,是全球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节水灌溉;节水技术;农业;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出现是为应对淡水资源短缺和日趋紧张形势,是利用较低水消耗获得农业高效,减少或不用人工漫灌,减少中间环节无价值、无意义水资源消耗。最终解除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双重压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和推广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成为必由之路。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为辽宁省管辖县级市,由大连市代管,耕地面积7.71万hm2,灌溉面积近2.68万hm2。水资源现状为:总体严重缺水,污染严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甚至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2014年瓦房店地区更是遭遇50a未遇特大干旱,农业生产受灾严重,这更警示了实施高效节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0年根据大连市财政补贴政策和2012年中央高效节水扶持政策,瓦房店市水利局在全市涉农乡镇、办事处大力推广和实施农业生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面积已增加到9581hm2。
1.1 渠道防渗技术
在自流灌区,土渠易被水冲刷坍塌,渠道渗漏损失量约50%-70%,较大部分的水被渗漏和蒸发,其中造成水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渗漏,对渠道防渗技术进行运用,可有效减少水量损失,促使渠系水在利用系数上提高至0.6-0.8,渠道防渗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U型渠或梯形渠.混凝土防渗渠道粗糙率小,流速快,有利于提高渠道输沙防淤能力,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同时,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节省土地,改善土壤,便于管理,目前此项技术以水田灌溉为主,面积335hm2。
1.2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它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将水源中的水引入田间达到灌溉目标的一种技术,不仅能够 节水、省时、省地,同时具有输水快、损失少等优势,加之投资少、容易操作,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系数为0.9-0.95目前,已应用灌溉。
1.3 喷灌技术
该技术属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溉方式,在水泵加压的基础上,借助压力使灌溉水通过专用设备向空中喷射出雾状雨滴,模拟降雨形式灌溉田间作物。喷灌技术可以在各种地形与土壤中运用,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在灌水方面比较均匀,能够保持水土、节省土地、增加播种面积等。通过这一技术来进行灌溉,可有效避免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的发生,保证地面保持均匀的湿度;还可以从作物生长习性入手,根据其习性给予不同水量的灌溉,在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上达到0.8-0.9 宜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连片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目前,灌溉面积 201hm2。
1.4 微灌技术
是一种新发展的微型灌溉形式,立足作物需水要求,借助低压管道系统与特种灌水器,对作物所需养分与水进行输送,其输送范围比较准确,可以直接达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层,因此又被称之为局部灌溉。该技术又包含多种形式,除滴灌、渗灌、微喷形式外,还包括涌泉灌溉形式,不仅节水、节能,而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相对喷灌来说可节省15%—20%.的水平,其主要灌溉作物为经济作物,如果蔬、花卉以及药材等,目前已应用灌溉面积5025hm2。
1.5 覆膜灌
这种灌溉方法又被称为膜上灌,通过地膜对田间垄沟底部进行覆盖,膜上有小孔,当灌溉水引入并从地膜流过时,可通过小孔向作物根部附近土壤渗入,从而达到灌溉目标,当前已在新疆等地推广应用。通过该种灌溉方式,可实现深层渗漏,且比其他灌溉方式蒸发损失更少,具有显著的节水性,同时对于土壤具有增温和保墒作用。针对干旱地区的灌溉,可在膜下放滴灌管,也可借助毛管经膜上小孔对作物实施灌溉,该种方式则被称为膜下灌,除了具备滴灌的优点外,同时兼具地膜覆盖优点,表现出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瓦房店地区应用较少。
1.6 痕灌
作为最新科技研发成果,这一灌溉技术与传统“被动式补水”模式有很大不同,可以由农作物自身根据需求来主动进行吸水。“痕灌”之名缘于微量元素与痕量元素的启发,可在超微流量下实现对作物的长久供水,与滴灌的单位时间出水量相比,痕灌可达到其1/100到1/1000,比滴灌节水一半左右,且滴灌无法使用的地区痕灌也能够适用,应用前景广阔。痕灌节水技术能耗更少,节水更多,即便对于常规节水灌溉较少应用的荒漠化治理、矿山修复等方面也能够有所发展,不仅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有利于水资源危机的解决,完成生态保护目标。
2.1 科学规划,优化设计
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设计时,要摸清、掌握作物品种、水源、土壤等实际情况,精确分析,周密考虑,合理规划。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项目具体对待。既要依靠勘察资料,又要凭借以往经验,做出最优设计方案,并因此减少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费用 。
2.2 关注和利用先进节水技术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成果、新技术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技术部门工作人员就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动态,不断引进和推广应用最新节水技术,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改变旧种植观念,调整种植结构
当前,帮助农民增产、增效、增收,一直是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节水农业应运而生,在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过程中,农民仍旧采用原始的、传统的、甚至落后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为主,虽然耕作简单管理粗放,但土地价值和效益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近些年,也建设了一些比较有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但总量远远不足,没有形成比较大的覆盖面。节水技术的效能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尤其农业部门要做好新型种植模式推广宣传,引导农民改变种植观念,调整种植结构,这样,节水工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农民增收,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4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如果确保节水工程正常规划设计和使用,效果良好,效益显著,必然会产生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将带动当地或周边其它地区节水工程建设,因此,要对示范工程重点扶持:优先选择缺水严重地区,优先选择工程能够有效使用地区,优先选择种植品种效益高的经济类作物,这样,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5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节水工程建设步伐
发挥政府在在节水工程建设中主导作用。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节水工程建设的投入。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放,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节水工程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修建节水工程积极性。
2.6 强化工程运行管理,改革机制体制
近些年,政府非常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质量能够有效控制,但当工程竣工验收运行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无人管理现象,尤其是一些公共或集体项目更为严重,重建轻管导致工程效能低下或丧失。这就要求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产权,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合理明确“管与用”的责、权、利,根据具体工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我国的国情、水情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走节水型道路。2015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对节水型现代农业进行发展。节水技术除了是技术问题、农业问题外,同时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高效节水农业,关心农业可持续发展。
[1]张秋卓,徐亚同,周杨,等.废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J].净水技术,2010(04):1-4.
[2]张磊.人类行为下的水环境研究体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23(05):24-27.
1007-7596(2016)12-0152-02
2016-11-20
姜传庆(1965-),男,辽宁瓦房店人,中级经济师,水利工程师,从事水利行政管理、项目规划管理、设计以及项目施工监督管理工作。
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