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划”
——建设真正生态城市

2016-03-12 00:25张晓云郭晓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规划生态

张晓云 郭晓君 阎 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反规划”
——建设真正生态城市

张晓云 郭晓君 阎 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成为了我国现今最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中对城市问题、传统规划方法和“反规划”理论进行了阐述,面对城市现状,“反规划”能更好的协调人地生态关系的和谐,维护土地的生态系统,形成真正的生态格局.

反规划;尊重自然;生态安全格局

0 引 言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雾霾天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城市内涝滞水等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成为了我国现今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欧美城市发展及社会进程要比我国提早近一个世纪,多年来我们向西方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跟上了国际的步伐,涌现出大批国际化大都市,但在学习的同时,却没有加以辨别和长远的考虑,只是照搬运用而没有加以修正,将弊端同时带进了我们的国家,重复着国外的“老路”,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和国外相近的城市,丢失了我们本土的文化和精髓.

面对我国城市及环境,俞孔坚教授提出了“反规划”的思想,重新定义了城市、定义了景观、定义了土地服务的对象,强调了城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地生态关系的和谐.土地、城市、景观是属于民众的,不是政府的行政人员的面子工程,不是建筑师发挥想象与实现理想的机会,更不能是赚钱和完成经济目标的手段,不论是开发商还是国家.

1 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

1.1 城市人地矛盾突显

城市的人口规模应当与城市容量相匹配才能协调发展,当城市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容量时,城市人口对社会经济资源、物资供给、自然环境的需求则会超出城市及地域本身的承受能力,而引起对城市地域的资源供给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当代科研、医疗以及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人类不断繁衍,使得人口数量增多减少,成为了全球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再者,经济的分配不均,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使得村镇人口数量不断涌入城市,成为了除了政策原因外,我国城市人口增加的又一主要因素.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要生活,使得城市只能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不断扩张:住房数量的增加、衣食资源的消耗、出行设备的需要、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同质量的配置等等,而城市扩张带来的明显的问题是:土地的大量侵占,对自然的逐渐蚕食,水资源的成倍消耗,以及我们现在面临的“城市病”的诸多问题.我们对自然的侵蚀已经达到了自然负荷能力的极限.城镇面积增加使得自然被割裂,在陆地领域被城镇包围;自然水系统的严重破坏;其他物种栖息领域和迁徙廊道的减少甚至消失.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但现存的状况是,由于人类的智力、能力、科技等之于其他物种的强大,我们站在了自然与生物的对立面上.

1.2 生态机能破坏

整个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有机系统,整个系统为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提供包括食物生产、空气和水、旱涝调节、审美启智等生态服务,或称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Daily,1997)[1].

一方面,我们不断的侵占,使得自然系统逐渐被侵食、约束、隔断,使得自然系统断裂,无法自我循环、修复.

另一方面,城市、土地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只顾眼前利益,大量土地被用来开发房产;被当作城市的门面工程,只追求表面的形象来展示城市发展的美好,而完全不顾自然的生态规律,比如大量城市中出现的:由于河道干涸,为了城市美观,而把底部铺满水泥,再人工灌注自来水,形成完全的人工河流,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地下水匮乏,之后是地面塌陷.

另外,我们过高的估量了自身的能力,相信可以依仗科学技术的力量,来解决生存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相信以技术手段创造出的人工环境系统可以代替自然做功,甚至统治自然,把自然中的各种资源充作工具,风力、水力、石油、矿产等等都极尽利用,为人类创造便利,且由于风力、水力因为没有费用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认为绿色环保;如同在温室中种树养花,把人都“锻炼”成只能在适宜环境中生存.

1.3 城市功能的退化和文化的缺失

城市是属于民众的,而民众的基本需求是居住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改进与完善.环境是民众给的,基础设施是民众的,道路公交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民众的,而奇形怪状的建筑形式、奢华的办公装饰、高难度建筑技术的结构等却不是民众需要的,民众仅需要获得良好的服务.无论城市的规模、地域,这些无功能的形式充斥在我们的城市中,我们把数以百亿的财力物力花费在了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面,花费在了政府、开发商的利益与形式主义上,而从根本上忘却了建设城市的居住和生活目的.

在六十余年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在我们取得的成绩下,未加甄别的学习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我们不断的向西方学习,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和国外相近的城市,却结构畸形、功能混乱,同时丢失了我们本土的文化和精髓.在城市中,崇洋心态和迎合决策者嗜好下的建筑形式的胡乱使用,各种国家的建筑风格出现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意图标新立异,吸引群众的眼光;不仅仅国外,国内的建筑风貌也被不分地域的使用,大广场、大草坪、中国红、中国灰等等被大面积的滥用,缺失了传统,成为了文化的大杂烩.

2 传统城市规划编制

传统城市规划编制的方法单纯从人类角度出发,基本先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然后在国家用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城市规模,进行功能区域划分,进行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关注的重点也基本是以下方面:城市形象、经济发展、功能分布、市政工程、交通运输与住房等.从目前城市的状况看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人本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忽视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忽略了人与城市都是自然系统中的一环,缺乏整体性与连续性.过高的摆放了自己的位置,将自然是视作了为人类服务的工具,绿化是为城市进行点缀的,在城市建设与扩张的过程中,过多的侵占了自然,然后再建设人为的自然:划分绿化区域,铺设昂贵的草皮;城市快速扩张,成为房产开发商的天下,高楼林立,为解决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再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建设绿化作为城市隔离带,戴上“生态城市”的帽子.

3 “反规划”——建立真正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3.1 “反规划”的城市规划思想

“反规划”一词最早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李迪,2002)一文中,是面对我国快速的城市进程的情况,在市场经济下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方法,并不是反对规划,或者不规划,而是主张城市规划和建设应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进行设计,优先规划非建设用地.在规划中,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基础的前提下,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然后将城市纳入其中,设计城市内部生态基础设施,维护土地的生态系统,形成真正的生态格局.

依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法已经无法避免我国目前城市中的种种环境问题,因为环境、资源总量一定,而人口却数以百计的成倍增长,我们不能再按照原有的方式,估算人口需求来确定城市体量,地球已处于承载的边缘,而应当约束人类的行为与无序的需求和扩张,给环境留出缓冲的空间,给予环境修复的机会.土地是一个生命的系统,是有结构的,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格局都有其不同的生态功能.所以尊重自然,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关系,维护、完善生态系统的完整,恢复和增强土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是重点和根本,是规划与建筑师的巨大的挑战与责任.

3.2 “反规划”策略

“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建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过程,就是建设与恢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过程;建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是恢复自然机体的生态循环,使其得以持续和发展.

自然是孕育人类与其他各物种的母亲,即便人类创造了再多的人为环境,自然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要素,承载了城市的运转,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如同基础之于建筑,只有保持了整体自然系统机能的完整,才能使城市运转正常、健康、适宜人居.“反规划”思想正是把自然放在规划的首位,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据,主张自然生态机能的恢复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上的,以维护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积淀等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前提的规划方法.

(1)维护山水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杜绝土地的随意圈地、侵占,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系统;顺应地缘,发挥区域特色.

(2)维护和恢复河流及其河岸滩涂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使其恢复蓄水排水的机能,并给其他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3)恢复城市内部环境的生存机能,与城郊环境相结合,给予城市内的绿化自然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够以自然的方式生长,而不是短命的一季或一年现象.

(4)加强国家控制管理,杜绝随意旅游开发增加地方经济,以免过度开发,超出环境负荷.

(5)增强民族生态意识,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执业良心,使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对民众进行正确引导,以避免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执政者的个人喜好.

(6)客观评估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盲目进行推广与应用,将利害关系放至长远未来,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矛盾的暂时解决.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面对自然,我们仍然未能探寻其根本,以避免所做出的决策对后续存在未能估想的问题.

真正的自然、生态不仅仅是对起到节约作用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不仅仅是将形式化的绿地作为城市的调剂和自然的替代品,而是顺应自然的运作规律,以对自然不产生反面影响为前提.空气、水源、土地、山水构成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虽然是从区域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没有哪一个元素是可以区域化存在的,都存在于一个系统中,诚如俞孔坚教授指出,我们的问题出在在不该建设的地方盖了大量的房子,所以要建设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就要把不该建设的土地退还给自然空间,使其能维持完整,自我调整.

4 结语 客观评估自我与反思,以长远眼光规划

“反规划”作为新型的规划方法,优先规划非建设用地,但何种程度即为恢复了自然系统,区域如何界定;界定的标准在现今的社会与人口水平如何制定;对山水已经破坏的做法如何改正,这都是需要深思与解决的问题.自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仍然处于未知的状态,人类摸索出的科学与技术面对自然与时间的检验,可能是错误或有极大偏差的,所以,作为城市与建筑的设计者,我们更当慎重.

[1]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城市规划.2005,9

[2]俞孔坚.反规划途径.俞孔坚给部级领导干部的讲座——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

[3]戴海蓉.关于“反规划”的思考——读俞孔坚的《回到土地》有感.中外建筑.2010,2

[4]叶小群.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规划师.2007,1

[5]王书明,周寒.走向文化与理论自觉的城市景观论——俞孔坚教授的“新乡土观”述评.鄱阳湖学刊.2015,1

[6]刘斌.解读俞孔坚的“土人铭”和几个作品.建筑与环境.2007,2

“Anti-planning”——Buildin the Real Ecological City

ZHANGXiao-yun,GUOXiao-jun,YANYa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Hebei 075000)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the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increased prominently.And now the urb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renov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rban problems,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methods,and“anti-planning”theory.Facing the urban status,the“anti-planning”could better coordinate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mainta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land and form the re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ti-planning;respect for nature;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2016-04-20

张晓云(1982-)女,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TU 8

A

猜你喜欢
规划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凸二次规划及线性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