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冯祺
关于高校银行对账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天津大学 冯祺
随着高校资金核算量的不断攀升,银行对账工作对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完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银行对账的意义,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维护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高校 银行对账 内部控制
银行存款是高校货币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银行存款记录的准确无误和安全管理对高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核算的资金量也是逐年攀升,从而导致财务管理的风险也在加大。高校银行对账工作是指对账人员通过将高校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开户银行提供的银行对账单记录进行核对,找出所有的未达账项,查明出现未达账项的原因,并通过编制余额调节表使得调节后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调节后的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银行对账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金内部控制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银行对账可以及时发现会计记录的差错
银行对账可以算是高校账务核算工作的一种事后复核,是保证会计核算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的重要环节。通过与银行对账可以发现账务中涉及银行科目和金额的错误,以便及时更正错记、漏记和重记,采取积极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1.2 银行对账对防范舞弊有积极作用,是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对账过程中,通过对未达账项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资金在流入流出过程中是否存在舞弊的可能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风险,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转。高校内部财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案件屡有发生,对于学校已收银行未收及银行已付学校未付的未达账项要格外注意,彻底查清原因,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1.3 通过银行对账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由于高校与银行的操作流程、行业会计制度以及记账时间的不同,双方记账的结果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形成未达账。若不及时调整平衡,财务人员就无法了解资金运营的真实状况,无法提供给管理层可靠的决策依据,对高校资金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导致大量资金闲置或者造成资金短缺,甚至开出空头支票,对高校的名誉造成损害。 所以高校做好银行对账工作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
2.1 领导对银行对账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高校领导只听取对账人员的口头汇报并不亲自审阅银行对账单调节表,他们更关心银行账户的余额,对于未达账是否及时处理,银行对账单余额与单位日记账余额是否调节一致并不关注。有的领导由于工作繁忙加上经常出差,很难保证每月及时审核并签字,往往攒上几个月一起签字,这样就失去了银行对账单签审制的意义,完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2 对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银行对账并不是简单的对数工作,也不是独自一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首先要掌握各项银行收付业务的流程和记账时间,其次需要和各核算岗位人员及信息管理员进行配合做好对账的基础工作,还要熟悉各科室业务,熟练操作财务对账系统,最后对于特殊支付业务要及时了解。由于对账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只关注金额一致而忽略了入账时间和经济业务内容,造成对账结果不准确,未达账项不可靠。有些对账人员认为未达账项仅仅是由于和银行入账时间差异导致的,没有及时找出未达账的原因,而是拖到下个月甚至到年底再解决,延误了发现问题的时机,最后导致学校的经济损失。
2.3 银行对账技术方法滞后
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高校都采用了财务对账系统进行电子对账,分别把银行对账单和高校银行日记账导入系统,设置相应的对账条件,由系统进行比对,从而完成自动对账,对系统无法识别的再进行手工对账,这种模式显著提高了对账的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银行不能提供电子对账单或者电子对账单的格式和内容与对账系统不匹配,不能直接导入,需要一条一条录入,这就给对账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如果是资金流动频繁的银行账户,那对于对账人员简直就是沉重的负担,手工录入对账单不仅容易出现人为的差错,而且不能保证对账的及时性。
2.4 银行对账工作内部控制不严
有的高校由于人员紧张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对账人员往往需要身兼数职,甚至是由出纳人员来完成对账工作,这样的安排不能达到内部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有的对账人员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甚至更久,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也会由于倦怠而产生差错,有的人会利用岗位流程的漏洞钻空子,使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失效。
2.5 银行对账过程缺乏内部监督
虽然对账的结果是编制出银行余额调节表,但是对账的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不同的操作方法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例如将银行对账单借贷方相等的金额对冲,这就给挪用资金的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在缺乏内部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被发现,无法确认是否为对账人员的恶意行为。
3.1 提高对银行对账工作的重视程度
银行对账工作为高校资金核算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提供了保障,是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尽到审核的责任,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激励对账人员工作更加认真仔细,有效防止拖沓和心理上的松懈。
3.2 提高对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高校核算资金量的大幅提高和结算方式的不断增加,资金往来的情况也趋于复杂,如何按时保质地完成核对工作,对未达账查找出原因并督促及时入账,透过资金流转的表面看到业务的本质,就需要对账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钻研提高工作效率,注意总结规律,具有上进心和责任心。如发现重大错误或违规行为应及时向领导汇报,不能因为人际关系而私下自行解决。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对账的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的财务工作进入了电子化和系统化进程。系统自动对账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对账的准确性。解决对账单导入问题需要高校积极和银行进行沟通协调,让他们尽量提供与银行对账系统匹配的电子对账单直接导入,如果银行系统不支持的话就需要高校的信息管理员对电子对账单进行“后期加工”再导入对账系统。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通过银行专线从开户行下载银行对账单数据并导入系统。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特别注意对于对账需要的关键字段,如结算方式、结算单号等,导入的对账单信息与账务系统里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可以通过对账系统进行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动对账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3.4 完善银行对账的内部管理制度
目前,部分高校的银行对账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内部控制松散,管理上存在漏洞。建议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指定银行对账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设专人对账,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应明确对账人员的岗位职责,对账工作完成时间要求、对未达账的处理,以及对账的工作流程。执行“双签”制度,即每月的银行对账单由财务处长审核签字后,再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签字,并报经主管财务的校长或总会计师签审后与当月的会计凭证一同保存。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账人员有章可循,可以有效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3.5 加强银行对账的监督力度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对账工作进行复核,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资金往来量很大的核算中心,加强银行对账工作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对账过程出现的错误会导致未达账的不准确,更会掩盖舞弊的行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的内部管理,审计部门则负责对账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派人对对账工作进行审计,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1] 吴美璇.浅析高校对账工作与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建立[J].商业经济,2009(3).
[2] 王秀珍.高校对账工作内部控制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8).
[3] 袁芳敏.高校银行对账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15 (8).
F830
A
2096-0298(2016)08(a)-077-02
冯祺(1980-),女,天津人,硕士,会计师,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