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您认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思考?
A: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展览,建筑师运用他们在解决复杂建设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来处理茶具这个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所以无论复杂与简单,文化性是这次展览的关键词。
Q:您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解吗?最喜欢哪种生活方式?今天应该提倡哪些生活方式?
A:数千年的文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中国人讲的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因此宁静的和谐的慢生活是中国人生活的最优质元素。
Q: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您觉得古人用茶与今天的不同之处在哪?
A:古人用茶养生、怡情、静心、观沧海、意桑田,茶是一种媒介一个载体一类语言!今人在此方面显得很苍白。
Q:您认为茶文化应该与什么生活方式在一起呈现?在什么空间中去饮茶最有情调?
A4:茶文化求的是静、雅、色、香、气、韵,自然喝茶的环境应该也去追求这些。
Q:器物是生活中重要的用品,中国传统文化在器物上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您对此有什么研究?
A:古曰:大器晚成!古人对器的追求固然重技,但更重意和念的表达。埏埴以为器……有器之用!器是空间是功用是内容更是精神与文化。
Q:这次展览主办方是想找出一种跨界的语言式状态,您认为昵?
A:文化和艺术是最好的国际通用语言。
Q: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能体现出来?
A:茶的色、香、味可入眼入口入鼻入心,而入心才是精髓!入心才可以入境、入静、入净!
Q:女人与茶和男人与茶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A:茶,亦阴亦阳、亦钢亦柔、亦静亦动,男女、阴阳构成世界,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Q:对“跨界”、“交融”、“对话”、“砸场子”的理解是什么?如果这些词加上“集体”二字,您又是怎么理解的?
A:不破不立,何破何立?本源不可破!
Q:作品和年龄有关系吗?(您的作品希望被什么年龄段的人喜欢或者想选择什么人接受)
A:年龄不是问题,也不应该是问题。心境才是根本问题。
Q:您个人的建筑理念和语言是什么?
A:建筑是一种语言,我用它来表达我对世界的认知。
Q:哪件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为什么?
A:即将完工的京郊三河大食堂,因为从各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她都是错的,从各个主观的角度来看她都是对的。
Q:点评一下您最喜欢的建筑师和建筑。
A:死的,柯布西耶。活的,妹岛合世。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类范畴用上帝之眼来看世界。
Q:建筑师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做到了吗?
A:衣食住行,建筑师也是人!
Q:城市是建筑的年鉴。作为建筑师,对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是要有责任的,您思考了吗?
A:就中国的城市问题而言,病入膏肓。我认为从农村入手才能真正解决城市问题。
Q:您对传统的理解是什么?怎样在传统的文化的沉淀中做到时代的创新?
A:传统是血缘是基因,在传承上只要不做转基因的事儿我认为都是可以成立的。
Q:您对哪个城市的建筑印象最深?
A:我现在更愿意呼吸乡村的空气。
Q:今天的建筑师应该思考些什么?
A:建筑师永远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建筑是什么!
Q:您对空间的理解是什么?人与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空间与心有直接关系,空间的大小与界限和心的空间界限成正比。
Q:建筑师要具备哪些知识和素养?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A:其实没必要提什么美术、摄影、想象力、逻辑推理等等,一个内心强悍的人才可能成为好的建筑师。
Q:建筑师送给“筑瓷”的一句话。
A:筑瓷、筑心、筑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