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定向运动融入高校职工体育研究
张 华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本文对定向运动的起源、分类、高校职工体育中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进行研究,并为定向运动进入高校职工体育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对高校职工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定向运动;高校;职工体育;融合;休闲
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解放,中国人闲暇时光迅速增多,贴近自然的旅游、追求健康的身体娱乐活动,“休闲”结合“体育”,成为社会的热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融入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难以逆转的潮流。作为休闲体育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的定向运动,是一项集旅游、休闲、观光、竞赛功能为一体,密切结合自然,又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是磨炼心智、挑战自我,团队协作、积极参与,敏锐判断、领袖精神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健身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有很好的开展定向运动的场地设施和体育师资,在高校职工体育举办和开展定向运动迎合了大众参与休闲体育的心理,对提高高校职工的身体素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价值,可以为高校职工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依次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简单来说:定,为指定,即用指北针;向,为方向,即地图上标示方向。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野外、公园、小镇、旅游景区等区域进行,可以以发现地标形式在城市举行,同样可以在大学校园里举行。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技能。在19世纪末,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湖泊很多,可是城镇、村庄稀疏分布,军队为了保卫家园,需要依靠地图和借助指北针穿越林海,他们便是定向越野开展的先驱。1895年,在瑞典挪威联合王国的一处军营里举行了第一次正规的定向越野比赛。在1918年,瑞典一位名叫吉兰特(Ernst Killander)的童子军领袖组织了一次叫做“寻宝游戏”的活动,引起参加者的极大兴趣,这便是定向演变为体育运动的雏型。1919年,在斯堪的那维亚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定向越野比赛后,这项运动便在北欧国家得到蓬勃发展。由于这个活动的组织方法简单,对场地与器材要求不高,不仅可以学习方向判定、地图使用的野外生存知识,提高参与者的智力和增强体力,还能够培养参与者挑战自我的勇敢精神,因此受到军队的重视,并且很快地在民间流传开来。此项活动不受年龄限制,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参加定向越野比赛的最长者有90岁高龄,最小者只有8岁,年龄跨度很大。1961年国际定向联合会(IOF)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现有成员国63个。国际定联是世界定向运动的行政实体,是国际体育联合会总会之一。定向运动也是国际承认的奥林匹克体育项目。
20世纪80年代初,解放军体育学院首次在广州白云山组织了一次定向越野比赛,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定向比赛。1992年,我国以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定联,1995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积极推动定向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全国定向运动锦标赛”和“全国城市定向运动系列赛”。赛事的组织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裁判规则与技术标准完全按照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颁布的规范实施。极大提升了定向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和参与者的热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昆明等地都成立了以定向运动为主要活动的俱乐部和团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定向运动活动和比赛。如:中国定向运动联赛、寻找最美中华定向赛、城市坐标定向赛等等。
定向运动按照运动方式分为:徒步定向(传统定向越野跑、公园定向、接力定向、五日定向、夜间定向等)和借助交通工具定向(水上和陆地)2类。每一种定向运动按照时间分为日间定向、夜间定向;按照性质分为个人赛、团体赛、接力赛;按照运动距离分为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其他;按照运动水平分为精英组、成人组、青年组、少年组、体验组。
定向运动常见的运动形式:徒步定向、滑雪定向、轮椅定向、山地车定向、夜间定向(“尤科拉”定向接力赛)、公园定向、计分定向、瑞典五日(世界最大规模的定向运动赛事)、专线定向。
定向运动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智慧型体育项目。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抗压力下快速反应和果断判断的能力。
3.1 亲近自然,个体挑战项目
定向运动是一项户外体育项目,它要求你必须遵守自然守则;寻宝体育项目,给参与者惊险刺激的人生经历;定向运动是一项个体挑战项目,苦其心志,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勇于尝试。定向运动可以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团队协作,亲子活动项目
定向运动是一项家庭体育项目。周末一家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其乐融融。识图、辨方向,是小朋友学习野外生存知识的很好渠道。
3.3 良好的社交平台
定向运动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年龄大小,文化差异,社会地位,都可以相互交流,共享人生。
3.4 参与方式简单,开展方便
定向运动对场地、经费要求不高。所需的只是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服装可以是专业的定向着装,也可以是个性的服饰,甚至只是普通服装。
4.1 增强高校职工的身体素质
奔跑是对心肺功能最好的锻炼手段,现如今,社会流行朋友圈晒步数、晒距离、晒跑马拉松等跑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跑步健身的重要性。定向运动中需要参与者在不断的跑动中判断方向、识别地图、寻找点标,对提高人体的速度、耐力等素质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高校职工在趣味性的奔跑活动中寻找乐趣,增强了身体素质。
4.2 促进高校职工的心理健康
复杂多变的路线,环境的改变,趣味的设置,挑战的刺激,让高校职工的身心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克服困难、磨炼意志;交流合作、团队精神;果断决定、领导才华;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肯定自我,可以很好调节心理,促进健康水平。
4.3 提高高校职工的社会适应能力
定向运动点标间的路线需要参与者在短时间内综合分析、合理判断,这对独立应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剔除干扰,选取有用信息,处置突发情况,创伤救护,对提高高校职工的社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学习到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
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山林、公园、城市广场、旅游景区以及高校的体育场馆,结合定向运动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定向活动。
5.1 百米定向作为职工运动会表演项目
百米定向就是在大约100m×100m的场地(操场、小花园)范围内以人工布景的形式进行比赛,百米定向尤其是对参加者在高速奔跑下的短时间内读图、作出正确判断是个挑战,是对参加者智力、体力、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和锻炼。
高校可以在职工运动会的开幕式后举行,以田径比赛场地作为比赛场地,按照部门工会关系分组进行比赛,每组若干人,比赛起点和终点设在运动场主席台正前方,以鸣枪的方式开始比赛,各参赛运动员按照各自地图瞬间奔向四面八方,比赛过程中伴有音乐,观众可以看到运动员比赛的全过程,比赛紧张精彩,又富有激情。
5.2 中距离作为身体训练项目
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或者一些旅游景区,定期在节假日举办中距离定向比赛,线路形式多以登山为主,注重坡度爬升,点标设计可以结合旅游点、地标、树木保护标牌等,以亲近自然、户外登山的形式增强心肺功能,锻炼身体素质。
5.3 校园地标定向作为日常活动项目
以高校校园作为定向活动场所,在每月的固定时间举办校园地标定向作为日常活动项目。点标设计主要是以校园风景为主,可以是校园标志建筑、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标语、体育场馆、体育赛事)、饮食等。
5.4 迷宫定向、镜面定向作为亲子趣味活动项目
利用校园地形、城市公园设计迷宫定向、镜面定向,作为亲子活动项目,以家庭为单位组队参加,在儿童节、教师节、妇女节等举行。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完赛率,让大家在玩乐中感受学校对职工个体的关怀。
5.5 城市定向作为比赛和挑战项目
城市定向与定向越野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在各大城市内举行,其复杂性和难度少于定向越野。通常城市定向以比赛形式出现,一般强调文化性和娱乐性,要求类似“跑男”游戏。
鼓励教师参与城市定向比赛,学校工会可以对参赛经费给予适当报销或者给予资助,对获取名次给予奖励,让定向活动积极分子带动其他职工参与到职工体育中来,获取体育活动乐趣。
5.6 自行车定向作为周末活动项目
将自行车和定向运动融合,在周末举办类似于“古镇游”“赏花”“舌尖美味”等自行车定向,线路设计合理、科学,点标可以是商铺、小吃店、桥梁等。活动需要作好后勤车辆保障、安全措施等,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5.7 滑雪定向和汽车定向作为假期冬季拓展项目
在冬季,将滑雪、汽车与定向运动结合,作为拓展项目,将冰雪运动、长距离远足的乐趣融入定向,激励职工参与职工体育的兴趣。
将定向运动纳入高校职工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职工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休闲体育活动项目;还可以推动定向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可以提高高校职工的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定向运动融入高校职工体育为高校职工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需要体育教师事前做好预案,活动开展一定注意安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 1 ]胡小明.体育休闲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2 ]冉梦刚,史伟,鞠军,等.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3 ]侯忠仁.定向运动社会价值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0(7):6-8.
G807.4
A
1674-151X(2016)12-09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47
投稿日期:2016-10-28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课题(2015SA01)。
张华(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