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87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可从学生最为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入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地区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并具体说说同一时间段内哪些地区的温度高些,哪些地区的温度低些,理由是什么。就这样,把零上几度与零下几度的常识自然引入教学中,学生对于温度标记“-”这个符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追问:“你知道温度前面为什么用‘-’这个符号吗?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的表示?”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探究学习。这样教学简单有效,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说,关键还在于兴趣的引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天气预报中正负数的表示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关注难点,加强探究方法指导
基本上每节课都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接受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路径,进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如“因数和倍数”,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单独掌握因数简单,单独掌握倍数也简单,但是,因数和倍数综合起来时,许多学生就分不清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怎样才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这时就可以采取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以18为例,让学生分别写出它的因数和倍数,于是得到18的因数:1,2,3,6,9,18;18的倍数:18,36,54,72……教师再让学生就这些因数与倍数进行比较,想想它们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一步探究,很快明白了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具体区别,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探究目标落到实处。
三、注重反思,积累探究学习经验
在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轻松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习题:“有12名学生在踢毽子,其中是女生,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展开了探究学习。在汇报探究成果时,学生给出了很多方法:有学生是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来解决的,即女生=12×=4,男生=12×=8;有学生是根据“是女生”这句话把12平均分成3分,用“12÷3=4”来解决的;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是用画图策略来解决的,如右图。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充分放手,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了发挥,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并说说自己积累了什么学习经验,那么,在教师的鼓励和倡导下,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画图策略等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当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果之后,教师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学习过程说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经验的交流共享,还能让学生学习其他人的探究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让学生多实践,多总结,多运用,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