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2016-03-11 16:26熊保玉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高方法综合素质职业院校

熊保玉

摘 要: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是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分别从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现阶段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阐述了综合素质提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对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综合素质 提高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从开始的“技能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不但有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而且有具备较强毅力、耐心、承受压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人才。如何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1999年起,我们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若没有在大学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那么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就不会太乐观。所以,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从业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工作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在教育中主导,心理素质是关键,专业技能素质是核心。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心理素质方面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又因现在入学的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宠爱。当他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缺乏相应的独立生活能力,其中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些因素便造成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具有自尊心过强,敏感、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沟通合作意识淡漠、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参加工作后,工作没有恒心和毅力,抗压能力差。工作中稍有不如意或难度强点的工作就辞职走人。给企业和自身双方都造成很大损失。这不仅是心理素质低的表现,而且是个人诚信意识淡薄的表现。长此以往,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质疑,已成为就业市场对高职毕业生极不满意之一。

针对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问题,我们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教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学生要学会从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优点,要保持强化,缺点,要努力改之。学会应对各种压力,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不良的情绪既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在压力面前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困难,把困难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一种考验。在挫折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很多学生参加工作时,特别惧怕面对新同事,新的工作环境,这也是心理作用的表现。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战胜心理恐惧,学会以诚待人,以便为自己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极为关键的一点。

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代,是社会的新鲜血液,他们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些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由于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养成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过分的溺爱,对孩子不“放手”也使他们的心理成熟得晚。不利于参加工作后开展独立生活。

其二,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下,人生观、价值观念产生了错位和倾斜。社会不良文化种类繁多,存在领域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往往令心理不成熟的学生防不胜防。社会不良文化容易使人们思想消极、堕落,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其三,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学校都过分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考核,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大学环境是一个小型社会环境,而这个环境没有被好好地利用起来,是学校的损失,更是学生的损失。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问题,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受教育载体,学校应该首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要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多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坚持用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专业技能方面

学习有用的专业技能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主要培养出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现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需要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毕业生的要求从“以学历求存活”逐步向“以技能求存活”转变,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拥有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往的教学模式都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刚刚参加工作时,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教育与工作脱节,这是高职教育的失败。

针对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学生职业定向。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抓住进展先机,建立相应教育体系,以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并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生后快速融入工业岗位,快速融入社会。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是最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优势的方式。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较强专业技能缺一不可,它们之间也相辅相成。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丹菊,孙国勇.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进就业能力提升[J].轻工科技2012(8):54-57.

[2]黄远辉.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J].广西教育2010(5):35-38.

[3]徐立武,杨芙蓉.浅谈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素质[J].辽宁文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84-86.

[4]董卓宁,张江.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4-126.

[5]吴立春,鲁徽.浅析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29):185-186.

猜你喜欢
提高方法综合素质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学院应重视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