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婷婷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教学大纲要求中的基础政治课程,应加强对其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宗旨,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中,在授课的基础上,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仅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将任务与项目驱动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着力培养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学会辨析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并通过法律手段处理人生的重大问题。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在面对社会中诸多挑战时所能应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中的直接目的,符合本课程的目标,从而提高本课程教学所具有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要求。
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看,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包括将理论结合实践的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从多年教学实践看,本课程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辨析问题的能力等。在本课程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展开对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社会上的重重挑战。
1.2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政治课的分支,教材文本枯燥乏味,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就必须将课程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增强本课程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只有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激发教师授课的热情。
1.3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学生经过学校的培养终将投身于社会中,在学习阶段就必须掌握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担负着培养面临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重任。自上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利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想已经普及。学生面对社会中复杂的问题往往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而无法维护个人权益。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2.如何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道德思想与法律基础两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部分分别注重学生的惠人与维权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本身出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解决自身活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调节与管理等能力。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改革应运用如下方式。
2.1借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向教学理念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为既定目标做批判性的自我反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的一种本着对自我负责的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应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为学生设置课前引导问题,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派出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从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能力,适应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
2.2借助情景剧表演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采取为学生安排情景剧排演的课堂作业,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提高语言与肢体表达能力。例如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教师可以将该章节的课程内容作为情景剧的立意与宗旨,让学生以小组模式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情景剧排演。学生在排演过程中,会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对其他文学作品的查阅充分理解如何明辨公共生活中的违法现象,如不文明行为、交通违规行为和违背治安管理的行为等,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生活经验,将此立意展现在情景剧之中。借助此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人生哲理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通过表演,提高自身的语言与肢体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创造力。
2.3创建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某章节,让学生自己立意做一份群众调查问卷,统计其数据并针对该现象撰写论文给予分析。例如第五章第二节职业道德和第三节家庭美德,学生通过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进行群众的民意调查,分析现如今社会对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看法与态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并针对不良现象加以批判,从而树立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统计过程中,找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并加以掌握,透射于社会问题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当然,统计结果不会尽如人意,根据学生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教师应加以点评,防止学生被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误导。
3.结语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结合行动导向理念教学模式、情景剧与调查问卷作业的方式方法革新教学方式,从传统单一的授课中脱离,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情景剧作业的新颖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与肢体的表达能力,在调查问卷的分析与品评过程中树立正确且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廖建梅.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0(4).
[2]徐雁.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3]顾玉彬,吴明霞,张利敏.BB网络环境下德育与法制基础教育探讨[J].中国报业,2012(10).
[4]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04).
[5]萨日娜,原丽红.网络普及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