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
谈及“技巧”,有些人嗤之以鼻,很有鄙视之心,认为作文应该追求“无技巧”。“无技巧”,化有形为无形,的确是作文的最高境界,但就像学武术一样,作文也需要从基本功练起,作文“无技巧”是建立在“有技巧”基础上的,娴熟方能生巧。作家沈从文说:“就‘技巧一词加以诠释,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帖,是‘求恰当。”所以,中学阶段写作文,选择材料很重要,但同时面对材料,能够精心选择技法,选用一定的方法表达出来,达到处置谨慎、妥帖恰当,这样,作文才会更加出彩。下面我们介绍材料运用的四种小技巧。
一、运用婉言,含蓄生动
所谓“婉言”,就是有话不直接说,而是绕个弯子。生活中有些不宜直说的事物或现象,像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不便直说可用婉言。如听力差,接近于聋,不说聋子,而说“重听”“耳背”,腿有残疾不说“瘸子”“跛子”,而说“腿脚不方便”等。有时不便直接拒绝别人,运用婉言,还可以避免尴尬。如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任海军要职。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凑到朋友的耳边,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这个秘密吗?”对方非常爽快地回答:“当然能。”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他的朋友听后不禁会心一笑,罗斯福运用婉言巧妙地化解了直接拒绝朋友的尴尬。运用到习作中也是一样,如作文《她》,“她和鲁迅先生同姓,与红日同名,她的性别同妈妈一样,出生在秦朝首都,月圆之日便是她的年龄。”这里的每一句都运用了婉言,显得含蓄生动,要是直说她“姓周,名阳,是个女生,出生在咸阳,15岁”,那就跟报户口一样直白,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二、巧妙迂回,曲折生姿
“迂回”一指回旋、环绕;二是一种战术,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古人说:“为人贵直,作文贵曲。”生活中的事情平铺直叙会很平淡,同样的故事引入时如采用迂回手法,故意绕远,就会使文章变得曲折,波澜顿生,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如写“过生日”,一般学生都是写吃蛋糕、送礼品、唱歌、讲故事、搞生日会等一类事情,来表达集体主义的主题。但这样原始地再现生活,作文便变得兴味索然。如果这样修改:“我”是寄宿生,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消沉。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孤独地走在校园小径上,想起妈妈给“我”过生日的情景,眼泪便簌簌地流了下来……回到宿舍,推开门,跃动的烛焰,熠熠生辉,全体舍员共祝“我”“生日快乐”,“我”流下幸福的眼泪。修改后,故事在特定的背景中发展,有波折,有起伏,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自我介绍》,运用迂回设计开头。“午饭后,我正在教室看课外书。忽然,一个花花绿绿的本子递了过来,接着是一句‘请填同学录。我明白,毕业班都要这样做,以便日后联系。打开‘同学录,我逐项认真填写起来:姓名,丁一;性别,女;民族,汉;年龄,15岁;身高,1.58米;体重,55公斤……我依次填写完毕,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说:‘大功告成!这时那位递给我‘同学录的同学说:‘别忙!你看看后面。我一看,原来还要填特长、爱好、性格等一系列内容,我心里说‘这个中午算是交代了。”要是直接交代作者姓名等方面的内容,就显得老套了。
三、设置悬念,无尽期待
设悬在传统文学中被称之为“扣子”或“关子”,就是把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推向关键时刻时故意岔开,不作交代,或说出一个奇怪现象却不阐明原因,把读者引入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巧设悬念,文章波澜迭起,变化生动。铺陈得当,释悬精妙,则峰回路转,恍然大悟。但写作中有时急于揭开谜底,反而弄巧成拙,设悬效果不明。设置悬念的方法多种多样:1.倒叙法,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2.疑问法,在叙述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思考。3.误会法,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4.巧合法,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事情,其关键是“巧”“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5.省略法,叙述事情时,故意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作家萧乾的《枣核》一文,开头写朋友索要枣核,设下悬念,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期待空间。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垫疑蓄势,更添悬念;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是为了表达思乡爱国之情,解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显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读者。
四、抑扬结合,跌宕起伏
抑就是压下去,贬低;扬就是抬起来,颂扬。记叙文中的“抑扬”有三种。一是欲扬先抑,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贬抑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暂时抑下是为了扬起得更高,以产生震撼力。二是欲抑先扬,为了否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赞扬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抑而扬,先扬后抑。扬的目的在于抑,暂时扬起是为了重重抑下,进而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三是抑扬综合,可先扬后抑再扬,先扬后抑再扬终抑,先抑后扬再抑,先抑后扬再抑再扬,这样通过多次“抑扬”,使作文“尺水兴波,曲折动人”。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文章先写自己小时候被蜜蜂蜇在感情上对蜜蜂“一直疙疙瘩瘩”的事,先抑;再由蜂蜜的香甜引发了去看看蜜蜂的念头,最后由养蜂员的介绍而生出对蜜蜂精神的赞美,后扬。抑扬有致,赞美蜜蜂,入情入理!使用抑扬要注意: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欲”是目的,“先”是手段。“欲”详“先”略,不可平均用力,或轻重倒置,喧宾夺主;要掌握好抑扬的“度”和转换时机。过“度”可能失实,有悖事理,影响效果。转换不自然,可能虚假而让人不信服。
技巧本无定,合适最重要。要根据你所叙述的事情,精心慎重地选择恰当的技法,让它为你的文章增色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