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与社团内涵的理论考察

2016-03-11 10:24刘永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党社团内涵

刘永生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政党与社团内涵的理论考察

刘永生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政党和社团都是随着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出现的群体性社会组织,它们在指导思想、利益诉求、组织形态、内涵侧重等诸多层面都有着显然的差异。但政党与社团两者并不是一种互不相干的独立关系。社团往往能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提供某些便利通道或直接承担一定的政治功能,而政党亦常被某些社团用作自身利益的代言者,政党所控制的各种社会资源也常被某些社团用作彰显其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凭藉。一定程度而言,政党和社团是一种互为依托、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政党;社团;内涵;性质;功能

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拓展,新的社会思潮在全球传播的步伐明显加快,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这些思潮的相互激荡和迅速传播具有了适时性、便捷性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各种形式的社团组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就我国而言,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多达56.1万个,其中社团29.4万个[1]。这动辄以万计的社团组织在内涵上与政党有何关联性?迄今为止,学界鲜有专文详细论及,笔者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问题做一粗浅的理论考察,以求教于方家,从而将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政党的内涵

“政党”始于英国,英文是“party”,它源于拉丁动词“partire”(分开)。就其本义而言,它既与“part”(部分)和“partire” (分开)相关联,同时又有“partaking”(分享)的内涵[2]。

在古汉语中,“党”这个词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文集《尚书•洪范》,该文集中载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党,王道平平”之语[3]。显然,古代中国人赋予的“党”的内涵与西方人解迥然相异。按照《说文解字》,“黨”释义为“不鲜也,从黑尚声”。它有四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亲戚乡邻。《周礼•坊记》:“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二是地方基层组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二十五党为乡。三是指同党同伙之人。《左传•禧公十年》:“(晋)遂杀俖郑、祈举以七舆大夫,——皆里(克)、否之党也。”四是指阿附、偏私之意。可见,古代中国社会“党”的内涵侧重于“朋党”和“党争”。政治结社,在古代中国往往也被称之为“朋党”,多为贬义。孔子曾说过:“吾闻君子不党。”[4]从本质上而言,“朋党”是帝制时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的以维护小集团的生存与发展为目的,以地域联系、血缘关系、师生关系、政见、暂时的利益等为纽带形成的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这种政治派别,一般没有特定的纲领和组织形式,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的剪除异己。因为在“朋党”中,决定其行为的是自己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君主或国家利益,所以古代中国的“朋党”一直都是作为君主统治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为此也常遭到了历代王朝各种形式的防范和镇压。但是,“朋党”现象本身又是专制统治的伴随物,因而自远古至明清,“朋党”一直都禁而不止,伏而再起。

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与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党” 字、西方拉丁动词“partire”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虽说政党早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的政治现象,但是人们对其的理解仍不尽一致,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阶级组织说。这一主张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观点为代表。这些经典作家一般都用阶级分析法来讨论和研究政党问题,强调政党的阶级性。认为政党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阶级组织。如毛泽东就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5]目前中国(大陆)的政治学者一般都沿用了政党的这一阶级内涵。例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政党”词条中,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6]。李金河先生在其《中国政党政治研究:1905-1949》一书中不仅认同了这一概念,还进一步阐述了政党的五个特点:一是有自己的政治纲领以及为实现这一纲领而制定的行动路线和政治策略。二是有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三是有组织纪律。四是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五是有法律地位[7]。

第二,权力目的说。主张权力目的说者以我国台湾地区和西方的政治学者为主。他们认为政党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获取公共权力为目的,各种政党唯一相同之处是它的存在目的就是追求政治权力。如在英美等国的教科书《政治学导论》中,编者把政党定义为:“一个持续的、为官方正式确认的(identified by official label)组织,它的首要目的是竞争选举和在政府中赢得权力。”[8]

第三,党派团体说。持这种学说者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持狭义党派团体说者,以英国的埃德蒙.柏克为典型代表,他认为:“党派是团结一致的人组成的团体,目的是在一些共同认可的特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共同的努力推动国家利益。”[9]广义党派团体说者则把政党等同于党派,如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政党定义是:“党派应该叫做建立在(形式上)自由招募党员基础之上的社会组织,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在一个团体内部给它们的领导人以及积极的参谋者谋求(实现事务的目标,或达到个人受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思想或物质的)机会。”[10]

第四,中间媒介说,中间媒介说把政党的中介作用和中间角色看作政党的核心。他们认为政党的本质就在于它是联结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中间组织[11]。

上述关于政党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的内涵。相对而言,笔者认为“阶级说”的概念更为确切。任何一种政党,它体现的总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所谓超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全民政党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对于李金河先生所持的政党五特征说中的“政党一般都有法律地位”的观点,笔者以为仍值商榷。事实上,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些不为其时法律认可的政党的存在,即所谓的“法外政党”。众所周知,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政党组织在其诞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本就谈不上“合法席位”,但今天我们谁也不会否认其“政党”的地位。故笔者以为,凡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都属政党之列。至于它是否为其时的法律认可则属于是政党的性质问题,不能作为评判政党是与否的标准。

二、社团的内涵

“社团”即社会团体的简称,又称社会群体,英文名是“mass organizations”。它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一般来说,我国的社团一般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按其是否经过国家批准,可区分为两大类。凡是经过国家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即是合法社团,反之则为非法社团。合法社团往往与政党或某种政府组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非法社团往往游离于体制管理之外,其行为也得不到官方的认可。

就起源方面而言,我国的社团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西方意义上的社团则大规模兴起于20世纪初。但对于其内涵,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从社会学的方面来看,对社团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刘健清先生认为:“社会学所指的社团包括一切社会组织,诸如家族、村社、同乡会等血缘关系形成的自然群体,企业、学校、医院、政府等不同事业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以及有共同目的、组织规章的各种实业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的社团。”[12]

也有学者注重群体的形态和性质,认为:“所谓社会群体,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合成体。这个群体,一般来说,不仅群体中的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是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了的。”[13]

还有学者注重群体的结构和功能,认为:“社会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认同及各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14]

郑航生先生则认为,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它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但不论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具有一些与其他人群区分开来的共同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15]。

从政治学方面来看,刘健清先生认为社团是一种群众性组织,还常常被称作为人民团体或群众团体[16]。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古代极少见“社团”一词,只有单一的“社”或“团”。“社”,上古一是指祭神的地方,二是指地区或单位、团体。“团”,是指聚合团圆之意[17]。笔者以为,“社团”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创设而出现的,近代以来其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又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1895年9月康有为在北京创设的旨在变法维新、学西方开议院的“强学会”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性质的社团组织。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近现代意义上的“社团”,它是随着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结合起来的旨在共同活动、达到共同目标的人群聚合体。

三、政党与社团之比较

对比政党、社团的基本内涵,我们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外部表现上看,他们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它们都含有“部分”的意味,既是由特定部分人员组成,代表某一特定阶级、基层、群体的要求、愿望和利益诉求的组织,同时还有比较明确的纲领或章程,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成员加入组织都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并有进出组织的自由。从功能上来看,这些组织都是实现、维护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为其成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从基本特征上看,第一,在指导思想上,社团一般都没有明确的指导理论,即使有,也没有像政党那样反复强调。而对于政党来说,指导理论(思想)是其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国民党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当人们谈到某一政党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的指导思想。同样,一说到某一指导思想,也很快就会想到它是某一个政党的指导理论。第二,社团作为一种群团组织,没有明确的阶级、阶层概念,一个人可以加入这一社团,也可以同时加入另一个社团组织[18];而一个政党只是代表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一个人同时加入不同政党或政团的情况虽然不乏存在,但严格意义上讲是不会普遍存在的。第三,从组织的严密程度上看,社团的组织纪律性一般不是很严格,组织机构也不十分健全,有的还没有分支机构或基层组织;而政党则完全不同,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比较严明的纪律。尤其是列宁主义政党,自创立之初就建立了笼罩全国的严密的基层组织网络。即使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党,表面看组织十分的松散,但其活动的纪律性、尤其是竞选期间的纪律规定也是十分严格的。可以说,组织的严密和纪律的严肃是政党的两大重要特征。

从性质上来是说,它们也是有区别的。“政党”,简明地说,就是搞政治的党派,政治又是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质言之,政党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政治组织。而“社团”主要是一种群众性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只是在于维护其组织和成员的利益。

从功能、目标上来看,政党的根本目标是取得政权、控制政权、维护政权,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权来实现、维护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政党的根本功能主要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而社团,其主要功能是利益表达,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不以夺取或控制国家政权为目的,从这点上来说,它是没有政治性目的。

从活动的方式来看,社团一般是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政权当局对其“管制”亦较为宽松。就政党而言,它的活动范围以及政权当局对其持何种态度则要视情形而论。所谓“合法政党”的活动范围及政权当局对其的态度自然类如社团,而另类的所谓“非法政党”的活动范围则包括“法内”和“法外”两部分,且以“法外”为主。因此,政权当局往往视其为“异端”,对其采取镇压与取缔的政策。

就社团与政党双方的关系而言,社团往往能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提供某些便利通道,而政党亦常被某些社团用作自身利益的代言者,双方是一种互为依托、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有一些社团组织甚至本身就是某一政党所创设和领导,因而从创建伊始就承担了该政党赋予的一定的政治色功能。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其在创设之初,就明确定位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承担了党赋予它组织青年、教育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政治功能。也有一些社团组织虽不为某一政党直接所创设,但其自始至终都能自觉地接受该政党的政治主张,并在组织行为上自觉地与后者保持一致。如今天广泛存在于各地各机关事业单位的研究会、学会之类即属此列。总之,社团组织,就性质上而言,既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又与非正式组织或自然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事实上,社团在社会中充当了“政党”和“民众”联系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它将政党的大政方针传播于民众,使其自觉地接纳前者的目标指向和施政方式,进而起到社会稳定器和推进器的作用;另一方面,社团也能利用政党所控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扩大影响力,彰显其存在感和价值感。

[1]张雪弢.截至6月底 全国社会组织数量达56.1万个[N].公益时报.2014-07-30.

[2]【意】萨托利.最新政党与政党制度[M].雷飞龙 译.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1.

[3][7][8][11][16]李金河.中国政党政治研究(1905-1949)[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60,64-65,62,62-63,70.

[4]论语·述而[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35.

[6]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335.

[9]【英】埃德蒙·柏克.自由与传统[M].蒋庆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8.

[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6.

[12][17]刘健清.中华文化通志·社团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11,1-2.

[13]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80

[14]【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 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3.

[15]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6-148.

[18]湖南省博物馆历史部.新民学会文献资料汇编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157.

(责任编辑: 弱水)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Meanings of the Party and the Mass Organizations

LIU Yong-she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510510)

The parties and the mass organizations all are social organizations evol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On one hand, the parties and the mass organizations are different in the respects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interest demands, and organization forms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rties and the mass organizations are not totally independent. The latter can provide much convenience for the parties in their political activities or directly take on certain political jobs. The former is often used as a spokesperson by the mass organizations for their interests, and the various social resources controlled by the parties are often used to showcase the existence and the self-worth for the mass organizations as well.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wo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forming an interdependent unity.

parties; mass organizations; mea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D05

A

2095-932x(2016)04-0058-04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2016年研究资助项目(德育专项)“2015-2016年度广东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16JKDY006)。

2016-06-01

刘永生(1975-),男,湖南茶陵人,史学博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政党社团内涵
缤纷社团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