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琴 金黑鹰 王 岚 章 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病治疗中心·210001)
浅析李柏年“澄源生新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理论*
陆 琴 金黑鹰 王 岚 章 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病治疗中心·210001)
通过对李柏年教授60年来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经验,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探讨“澄源生新法”理论,以“防变、澄源、祛淤、生新、存用”为基本要点,明显提高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愈率,降低了其肛门失禁发生率。
李柏年 澄源生新法 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1.7%-3.6%。[1]因为瘘管穿过肛门自控肌层(肛门控制排便的肌肉,包括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手术常导致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导致肛门控便功能下降,甚至肛门失禁。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穿越外括约肌深部,深者可穿过坐骨直肠间隙达骨盆直肠间隙,尤其是年久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因为炎症蔓延可形成多个无规律可循的支管,位置高且潜行,穿过组织多,增加诊断与治理的难度,常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2]
全国肛肠病研究中心南京市中医院李柏年教授近60年来以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管道情况为依据,创立了“澄源生新法”,在治疗高位肛瘘治疗上卓有成效。其相关理论主要可以概括归纳为:防变、澄源、祛淤、生新、存用。
1.1 防变
李老在肛瘘治疗上秉承传统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李老认为脓肿形成时就应当重视正确治疗,预防高位肛瘘的形成。在西医治疗中,肛旁脓肿形成时,即使使用抗生素也不能防治脓肿的形成,因此西医外科要求当肛旁脓肿初形成时就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单纯的切开引流术后,形成肛瘘需行二次手术,有报道崎发生率高达70%[3],因此早期的治疗、合理的引流是预防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关键。李老认为:“疮疡肿毒者,以消为贵,以托为危”。初起时可消可敛,当予“清热消肿、透脓托里”之法,内服配合外治之法,可促进脓肿吸收和局限,降低脓肿手术率及手术的损伤。在临床应用中李老多用参、苓、术、草四君子汤化裁。肛痈多有外邪入里化热,阻塞气血,或者饮食损伤脾胃,湿热下注,进而热盛肉腐而发,《医门补要》云:“湿热下注大肠,从肛门先发疙瘩,渐大溃脓,内通大肠,日久难敛,或愈月余又溃,每见由此成痨者……若咳嗽而成漏者,不治。”《丹溪心法》云:“漏者,先须服补药生气血,用参、术、芪、归为主,大剂服之。”李老认为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益中焦,以行水湿,而使脾胃健,气血行,湿热无以存,同时单靠内治法治疗,愈后易复发,因此临床上多用于体虚患者,以改善症状。对于已成脓者,李老认为合理的切口与充分的引流,对于脓肿切口的选择以自然状态下能够充分引流为前提,遵循肛周解剖学特点,不人为切断括约肌,避免通过肌肉的引流通道,能防止脓肿的进一步加深,预防高位肛瘘的形成。
1.2 澄源
肛瘘的内口作为感染的“源头”,与肛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关系密切,肛瘘不愈的原因在于:(1)粪便残渣可由内口进入造成瘘管感染;(2)括约肌间沟处的瘘管由于受内外括约肌的挤压,易使坏死组织聚集,引流不畅,造成反复的感染。李老认为正确处理内口,做到“澄源”,才能“生新”。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李老将内口类型概括为三类:明确内口、疑似内口及无内口。临床上能否正确的评估及处理内口,是能否有效治疗肛瘘上的关键。对于内口,指诊时常可触及硬结、凹陷等;探针探查时末端自外口探入,可从内口探出;对于瘘管走行复杂、内口不明者,可于用纱布制成烟卷状,置入肛门内,自外口加压注入亚甲蓝,观察纱布卷及肛内蓝染情况,颜色最深处即为内口;同时腔内B超等辅助检查有益于明确内口。根据检查情况李老将内口类型概括为三类:明确内口、疑似内口及无内口。我院肛肠中心统计126例高位肛瘘的159个内口,其中明确内口41.51%(66/159),疑似内口21.38%(34/159),无内口者37.11%(59/159)。[4]明确内口者,若位于齿线附近处则可直接切开;若脓腔自直肠溃破穿破肠壁高于肛管直肠环的内口,可行挂线治疗[5];疑似内口者,指内口处黏膜很薄,探查时可触及探针末端,但未与直肠贯通,指诊时可触及硬结、凹陷等,[6]对于这一类内口应当与明确内口处理方法相同。亦有部分肛瘘检查后无内口存在,可行瘘管切除术,不能盲目切开或行挂线治疗,避免人为造成新的“内口”。
1.3 祛淤
高位肛瘘多伴有走向复杂、迂曲的窦道,李老认为,瘘管所达之处,如淤泥于塘,非清则无以用,惟通则得以生,祛淤方可生新。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彻底清除肛瘘疤痕组织和瘘管组织,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加速了组织修复。[7]很多肛瘘患者有多次手术的病史,反复手术后组织破坏范围大,存在隐形的病灶。手术的过程中对于每个细枝末节都要仔细探查,尤其是窦道的顶端,每个方向都要探查,防止纤维间隔上方仍有盲端存在。纤维化的管壁是慢性肛瘘最特征性表现,指诊较正常组织硬,需要完全切除。
对于切口的选择,李老认为主切口应位于主管道处,或与内口相应位置,1-3个辅助切口为宜。深部切口则宜呈半球形,不宜呈三角形,外大内小,呈喇叭状,以利引流,且易于术后换药。[8]高位肛瘘在愈合过程中,常会出现两侧皮缘卷曲,创面狭小等,李老在手术时根据创腔深度,在外侧皮肤切缘做数个“V”字形切口,独创“星形”创面,避免外口狭窄内卷的发生。[9]
1.4 生新
高位肛瘘术后多为开放性创口,术后恢复与合理的手术同样重要。对于深大的创口,建议每日换药两次,并使用甲硝唑、生理盐水等冲洗至冲洗液澄清。同时,对于挂线的患者要仔细观察,综合考虑切口大小、深浅、组织生长速度等多种因素,把握紧线时机,速度不可过快,防止过早勒断肌肉,待组织生长至引流线下方,线基底部的形态基本固定时再紧线,避免造成括约肌括约肌损伤。
肛瘘中医多认为属实证,病邪为湿热,日久可耗伤气血。然李老认为气血在肛瘘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关系重大。其一,肛瘘病位在魄门,大肠所属,足阳明多气多血之官。其二,脓之由来,皆由气血。气血凝滞是酿脓的必要条件,同时气血也是化脓之源。其三,就疾病发展而言,气血盛者,感邪且不为病,肛痈溃后易发易溃易敛,反之易病。因此,在肛瘘的治疗中,李老认为肛瘘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气血,着眼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善用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等药物益气养血,以期托毒于上。而对于术后患者,益气养血之剂,有助于切口的生长恢复,新肉复生。
1.5 存用
高位复杂性肛瘘在治疗上及易产生肛门缺损,李老认为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存用”的观点必须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
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上临床上多采用挂线疗法,虽然被认为可以防止肛门失禁,但是仍有较高的肛门失禁的发生率,文献报道肛门失禁率可以达到30~60%;同时存在盲目制造内口、术后疼痛时间长、愈合时间久、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近年来国外应用全括约肌保留手术如生物蛋白胶、肛瘘栓、推移粘膜瓣和瘘管结扎术等,但是生物蛋白胶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后的复发率可以达100%,肛瘘栓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后的复发率可以达50~80%,推移粘膜瓣和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后的复发率达50%,治疗效果都不稳定。[10]
李老为改善挂线治疗后肛门功能损伤和术后锁眼样畸形的发生,提出了单向控制性挂线理论。在传统挂线的基础上,通过置入韧质皮垫,改变皮筋紧线后被切割组织的受力方向,从而对挂线肌肉承受由上而下、由深及浅的定向作用力,达到“重锤悬坠”的效果。[11]
李柏年教授近60年来以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管道情况为依据,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总结传统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创立了“澄源生新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的相关理论及临证经验整理,以“防变、澄源、祛淤、生新、存用”为基本要点,减少了肛旁脓肿发展成肛瘘的几率、加速了术后功能和切口的恢复,明显提高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愈率,降低了其肛门失禁发生率。
[1] 安阿玥.肛肠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7-228.
[2] 章蓓.李柏年关于高位肛瘘术式选择的临床经验[J].河北中医,2002,(11):814-815.
[3] Adams D,Kovalcik PJ.fISTULA IN-ANO[M].Surg Gynecol Obste,1981:153-731.
[4] 章蓓,金黑鹰.李柏年教授治疗反复不愈之高位肛瘘经验探析[J].陕西中医,2011,(09):1206-1207.
[5] 章蓓.李柏年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的临床经验[J].河北中医,2002,(10):730-731.
[6] 郭毅,李云霞,陈霞.李柏年治疗高位肛瘘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07):382-383.
[7] 杨溪琳.李柏年治疗高位肛瘘手术方法的临床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04):12-13.
[8] 章蓓.李柏年高位肛瘘手术技巧[J].河北中医,2003,(01):20-21.
[9] 吴彬.李柏年主任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后遗症的防治经验[J].福建中医药,2004,(01):18-19.
[10] 金黑鹰,章蓓,丁义江,李柏年.肛瘘栓在肛瘘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
[11] 陈玉根,丁义江,杨伯霖,丁曙晴,于洁,谷云飞.定向挂线技术的提出与生物力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5):352-354.
(2016-06-15 收稿)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ZKX13049)李柏年老中医工作室项目(ZKX13049)